思科牌服務器能否“牛氣沖天”?
臨近中國傳統(tǒng)的牛年春節(jié),國內IT市場日漸趨于平靜。然而,1月20日一則外電的報道,在國內服務器市場激起了波瀾。那就是未來幾個月內,市場上會出現“思科”牌服務器。思科也由此可能打破和IBM、HP等公司多年互生共長得局面,成為直接競爭的對手。
模仿華為、中興?
網絡廠商開做服務器,思科并非先例,像華為、中興,早在2007年就開始涉足服務器產業(yè)。但華為、中興試水生產服務器,其根本的原因在降低成本。
因為一般來說,通信系統(tǒng)項目招標時,運營商為了統(tǒng)一服務的緣故,服務器等硬件都會通過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來采購或統(tǒng)一進行維護。這樣導致華為、中興每年都會大量采購服務器,并為之購買原廠商服務。但外購IBM、HP等大品牌服務器產品及服務的成本非常高。初入市場,華為和中興基本采用了貼牌生產的方式。
和華為、中興不同的是,思科據說一上來就要推一款配備精密虛擬化軟件的服務器,虛擬化軟件將由VMWare公司提供。
虛擬化技術是近年來服務器市場的熱點。借助該技術,企業(yè)用戶可以大大提升服務器資源的利用率,是目前服務器上下游廠商都急于占領的制高點。思科直接從虛擬化技術入手,可以說是高屋建瓴,立足高遠。
思科技術官Padmasree Warrio也表示,思科并不把這看做一個新市場,而是一個市場轉換。任何時候,只要有重大的轉換發(fā)生,就會有大型公司必須在部分領域中競爭。思科認為,驅動這次轉換的主要技術,就是虛擬化。
主打什么市場?
“思科”牌服務器會主打什么市場?這恐怕是目前所有服務器廠商最關心的話題,尤其是國產服務器廠商。能避開和國際大廠商的直面競爭,是國產服務器廠商的生存之道。曙光服務器一位人士坦言,思科進軍服務器市場,對曙光的壓力并不大。思科會主要針對電信、金融等行業(yè),而這些市場國產服務器市場取得的份額非常小。
IBM目前也不擔心思科來“挖墻腳”。IBM中國一位市場人士表示,對于電信和金融市場,IBM耕耘多年。很多行業(yè)應用軟件已經在IBM的服務器上運行數年甚至超過了10年,有些軟件甚至專門針對IBM服務器進行了優(yōu)化,這些都是思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顯然,思科只有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才有可能盡快打開市場。如果這樣的話,IDC(互聯(lián)網數據中心)會是思科服務器主打的目標。正如Warrior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展望是,如何虛擬化整個數據中心?那不只是單一產品,我們將有一系列實現轉換的產品?!?/P>
很明顯,思科會用整體的解決方案來打動IDC,用網絡設備的優(yōu)勢來帶動銷售。因為就單純的服務器而言,雖然我們目前無法得知思科服務器的價格策略,但是和DELL、寶德等產品相比,后者顯然更具備性價比的優(yōu)勢。
用戶敢冒險么?
即將上市的“思科”牌服務器就像餐桌上的大螃蟹,用戶會有嘗鮮的勇氣么?
筆者的一個同學曾經就職于某省的建設銀行。一次因為數據中心的搬家,需要將IBM主機移到另一棟樓里。盡管他們的技術人員對主機及整套系統(tǒng)了若指掌,但是誰也不敢打保票說不會出問題。最后的解決之道就是請來IBM的技術人員,支付了相當數量的服務費后完成了這次遷移。
由此可見,企業(yè)用戶和普通消費者是有很大不同的。普通消費者往往會為品牌和設計買單,而企業(yè)用戶最大的特點是:謹慎。像電信、金融等企業(yè)用戶是絕對不會拿核心業(yè)務系統(tǒng)來冒險的。
當然,也不是說思科就沒有機會。華為、中興等試水服務器市場,也正是看到了用戶的需求。思科如果將服務器融入到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中,并提供整體的服務,對于一些用戶及非核心業(yè)務,還是很具有吸引力的,特別是對于歐美市場。
全面出擊還是投石問路?
對于思科的此次業(yè)務延展,國外的分析師一致認為“狼”來了,其實大可不必。畢竟,思科的主流業(yè)務還是網絡設備,要想在服務器市場撼動IBM、HP等的地位,思科還有很遠很遠的路要走。思科還是會和這些公司走互惠共生的道路。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其實看看那些大公司,無不在拓展自己的業(yè)務領域。HP也有網絡產品,但思科依然是網絡市場的老大;微軟也推出了安全軟件,但用戶還是習慣使用專門的殺毒軟件。
思科也駁斥了與長年伙伴開戰(zhàn)的說法,自認該公司只是順應技術的改變,其它公司也會采取同樣作法。Warrior就表示,在某些領域會有一點緊張,但思科確定其它大型公司也將進行業(yè)務的轉換。
因而現在來看,思科進入服務器市場,的確給近兩年稍顯平靜的服務器市場投下了一塊石子。至于泛起多大的漣漪,還要看思科的決心和用戶的接受程度。但畢竟,有新加入者就會引起新的競爭,也會促進服務器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從這個角度來說,用戶是接受的。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