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EMC CTO:V-Max是對存儲架構的重新定義

云計算 虛擬化 存儲架構
今天對EMC來說是個大日子--對于存儲行業(yè)來說也是。EMC宣布了全新的高端存儲架構--不多,也不少。我想我應該在這里告訴大家這次發(fā)布的內容和意義。不管你對EMC是什么看法,但是EMC從來不懼怕進行大膽的嘗試--這也是我們現在已經做的。

本文作者Chuck Hollis是EMC公司全球營銷首席技術官。Chuck在EMC的任職時間達13年之久。

今天對EMC來說是個大日子--對于存儲行業(yè)來說也是。EMC宣布了全新的高端存儲架構--不多,也不少。我想我應該在這里告訴大家這次發(fā)布的內容和意義。不管你對EMC是什么看法,但是EMC從來不懼怕進行大膽的嘗試--這也是我們現在已經做的。

對高端存儲的簡介

不熟悉存儲市場的人大概在看到高端存儲陣列的時候會問到:"這個大家伙是什么?"。這些人不了解大型企業(yè)對存儲的需求。高端存儲設備開始變得流行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大型企業(yè)的計算和存儲需求開始爆炸式增長。這些高端存儲的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它們使用多個控制器和龐大的高速緩存來提供優(yōu)異的性能,同時提供最好的可用性。

當我剛加入EMC的時候,我的工作就是讓客戶相信智能高速緩存磁盤陣列是個好東西。在當時,服務器間存儲共享這個概念還是個新鮮事物。我想EMC在這個方面做得很成功。

很多現在人習以為常的存儲功能--快照,遠程復制等--最開始都是先出現在高端陣列上的。大型高端陣列的年市場規(guī)模仍然高達幾十億美元。

為什么?我想這是因為不管在什么時候總是有IT環(huán)境需要有最高的存儲規(guī)模、性能和功能性。

高端存儲的市場基本上已經為兩個廠商所瓜分:EMC和日立。大多數人會把IBM排除在這個市場之外--從技術上說,IBM沒有一個產品符合高端存儲的架構定義。而且,IBM已經離開這個市場很長時間了。

如果還要補充的話,富士通和NEC的產品在理論上也是這個市場的競爭者,不過這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并不高。

跳出框框進行思考

就我所知,高端存儲陣列基本上遵循一個架構:多個I/O控制器,大型高速緩存卡,以及某種形式的本地連接--一個大型總線(即早期的Symmetrix 5000),或內部交換機(即日立的Hitachi USP),或網格型光纖架構(即Symmetrix DMX)。

一個架構從多個方面定義陣列的特征--哪個是合理的進入點,可以擴展的上限,性能上限,擴展的路徑是否線性,冗余度,成本經濟性等。

可能V-Max最具有意義的創(chuàng)新就是它獨一無二的架構。雖然它具有很高的智能,但是它的基本構成卻很普通,每個構建單元由行業(yè)標準的組件所組成,而每個構建單元都有自己的I/O和高速緩存記憶體。這里的很多組件你都可以在高端的Clarrion陣列控制器上看到。

在新的虛擬矩陣的幫助下,V-Max顯示出了它的特殊之處:所有這些基本構建單元能夠表現得像一個巨型陣列一樣。在V-Max內部,有一個共享的記憶體架構將這些構建單元統(tǒng)合成一個單一的虛擬"設備"。

模塊?單片?集群?緊密耦合?復合?

Symmetrix V-Max都不屬于上面的定義,不過我敢肯定會有人試圖給它冠上一個實際上并不正確的名字。

在Symmetrix V-Max之前,沒有其他架構這么做過嗎?

沒有。你可能覺得其他中層存儲設計有些類似,但是V-Max和它們還是有一些關鍵的差異。

首先,在這些小型系統(tǒng)中,沒有一個使用一致的記憶體架構。它們只是將簡單地傳送有關信息以協(xié)調它們的行動,并互相交流各自的狀態(tài)。這對于特定的中層環(huán)境來說可能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但是對于高端環(huán)境來說,這種架構既不夠快速也不夠穩(wěn)定。我記得EMC的另一個博主曾經撰寫過一篇有關V-Max互聯技術的文章--它既不是一般的以太網也不是Infiniband。

其次,在這些小型系統(tǒng)中,沒有一個可以真正地擴展到像V-Max這么大。V-Max整個架構可以最終擴展到數千個端口、數千個處理器核、數萬個磁盤、以及數TB的高速緩存--所有這些設備都可以像單個的緊密耦合陣列那樣運行。

簡單地說,市場上沒有一個像V-Max這樣與眾不同的產品,因此,如果你是一個IT架構師,那么這個系統(tǒng)絕對值得你細細品味它的不同之處。

那么,V-Max有何重大意義?

實際上,確實有幾個"重大意義",下面讓我們來看看。

首先,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入門成本。只要支付相當于大型Clariion的價格,客戶就可以購買到大體相當的Symmetrix V-Max。"高端存儲明顯比中層存儲貴"的情況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這兩種系統(tǒng)之間的差別?V-Max可以從相對小的規(guī)模開始擴展--仍然可以保持中層陣列的經濟性,以及線性的成本增加路徑。

其次,V-Max陣列并不限于單一的機柜。你可以想象未來的V-Max可以有多個機柜,每個機柜可以相隔數米--更長的距離可以用光線纜連接--所有機柜都像一個單一的巨型陣列那樣運行。

第三,V-Max的擴展是完全線性和模塊化的。隨著更多的構建單元被添加進入,該陣列雖然變得更加龐大,但是客戶不需要替換框架或購買更大的機柜。

第四,V-Max沒有規(guī)定所有構建單元必須是基本一樣的。部分構建單元可以是大型的,也可以是小型的,構建單元可以是新的,也可以是舊的。

因此對于客戶來說,他們可以獲得完全不同的"升級"體驗。

重新思考存儲虛擬化

任何一個存儲功能都可能出現在下面三個領域:服務器層、存儲網絡或陣列本身。

存儲虛擬化也不例外。如果你希望多個陣列像一個單一陣列那樣運行,以便進行存儲池構建和/或存儲遷移,那么你可以有幾項類似的選擇。

你可以利用集群式文件系統(tǒng)或卷管理器來在服務器層次上實現你所想要的效果。許多人都這么做。

你還可以在數據路徑上采取措施,利用一個設備(SVC),一個智能交換機(Invista)或另一個存儲陣列(USP),從而得到同樣的效果。

但是,目前為止,還很少有陣列本身的存儲虛擬化--多個陣列"并"成為一個單一的巨大的邏輯實體。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V-Max提供了另一種獨特的存儲虛擬化方式,這種方式和現有的其他方式完全不同。

V-Max不能將一堆舊的異質存儲構建成存儲池--當然,在許多數據中心的地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存儲設備。但是,V-Max可以解決大型環(huán)境所面臨的許多管理和遷移問題,并且V-Max可以以一種獨有的無縫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我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內部解決方式比起外部解決方式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也方便得多--同質存儲虛擬化現在可以看成是V-Max架構本身的功能之一,而非附屬功能。

FAST重新定義存儲經濟性

現在我們來看看FAST功能--完全自動化存儲分層。

簡單地說,只要你完全理解了FAST,你就能明白FAST實在是一個能夠完全改變存儲經濟性定義的技術。FAST將帶來巨大且意義重大的變化。

FAST可以動態(tài)地將企業(yè)閃存、FC(光纖通道)和低成本SATA(串行高級技術附件)以智能化的方式整合成一個虛擬驅動器,這樣企業(yè)存儲就可以馬上變得更快更便宜--而且?guī)缀醪恍枰鎯芾韱T的任何介入。

FAST的妙處在于它的用途不僅限于像重復數據刪除和磁盤減速這樣的特殊情況--它可以用于幾乎所有使用情境。

在這里我不對FAST進行細究,其他人(比如The Storage Anarchist)可以對FAST的運作進行深入解釋(肯定值得你花時間進行研究)。FAST的影響是明確的--市場將很快分成兩個陣營:擁有FAST的和沒有FAST的。

變與不變

當然,你可以把Symmetrix V-Max看成是和以前的產品完全不同的產品。

不過我在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V-Max仍然屬于Symmetrix序列:它運行完整的Enginuity代碼,而且支持Symmetrix所有強大的功能--這些功能讓EMC成為市場第一。

我想還應該指出的是目前的DMX-4架構并沒有退出--它仍然是這個門類中的市場領導者。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V-Max。

Symmetrix V-Max是對目前的DMX-4產品線的補充,而不是替代DMX-4。

關于私有云的討論

簡單地說,數據中心需要看起來更像是云,而云需要看起來更像是數據中心--因此這里就有了私有云的概念。

Paul Maritz(VMware首席執(zhí)行官)所說的虛擬化能力是將數百個(最終將是數千個)普通服務器組件整合成一個單一的巨型計算機,讓這些服務器組件看起來就像一個服務器那樣運作。

思科的UCS也是做同樣的事情,并通過統(tǒng)一的連接和管理將其應用到大規(guī)模刀片場中。

最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EMC所做的事情和VMware以及思科一樣,是將這種能力應用到高端存儲陣列:多個獨立的存儲控制器像一個單一的巨型存儲陣列那樣運行。

這三家公司的計劃正是相輔相成的。

【編輯推薦】

  1. 實施數據虛擬化應避免的十個常見錯誤
  2. 選購虛擬化服務器五項注意事項
  3. 微軟虛擬化部署應用及管理過程詳解
責任編輯:符甲 來源: 存儲在線
相關推薦

2009-05-21 18:30:58

存儲EMC虛擬化

2009-04-20 17:52:20

2016-05-09 15:12:12

IBM

2019-07-05 10:42:26

云后市場創(chuàng)新

2020-08-17 07:00:00

混合云云計算技術

2017-10-13 22:18:53

物聯網

2020-06-04 11:46:15

Teradata大數據新基建

2015-08-15 21:18:03

惠普全閃存

2015-06-23 10:06:13

OpenStack開源云平臺SDS

2019-07-03 09:32:11

APIGGVKong

2021-06-29 10:34:41

IT風險首席信息官CIO

2022-02-16 10:25:10

IBM

2024-03-21 11:23:32

2018-05-09 11:40:14

AI

2009-11-05 11:42:45

Unix專家

2014-06-03 09:15:17

融合數據中心華三

2019-06-20 08:13:33

物聯網IOT技術

2018-03-04 22:41:04

區(qū)塊鏈互聯網信息傳遞

2018-11-29 09:30:04

區(qū)塊鏈教育

2024-08-19 12:37:06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