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的U盤啟動(下)

開發(fā)
本文現(xiàn)在U盤啟動的系統(tǒng)已經(jīng)非常時髦了,比如Ubuntu Linux,而大家有沒有想過將Windows XP放到U盤里?

制作XPe鏡像

1. 導(dǎo)入PMQ文件
接下來的工作就比較正常了,將U盤插回到計算機(jī)上,將U盤里的device.PMQ文件拷貝到計算機(jī)上來。如果之前你沒有做完FBA的Mini操作系統(tǒng),建議你也拷一份出來,畢竟20多M的小東西還是很好用的。
我們打開Windows Embedded Studio中的Component Designer將PMQ文件轉(zhuǎn)換為組件文件(.sld文件)。Target Designer會根據(jù)硬件信息組件(sld文件)判斷將哪些驅(qū)動程序加入到操作系統(tǒng)鏡像中來。
選擇Component Designer的File菜單里的Import選項,會讓你打開PMQ文件,然后打開下面的對話框:

選擇Component


點擊Start開始導(dǎo)入過程,一般來說,會比較慢,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導(dǎo)入完成后,會生成一個sld文件,將其保存到我們制定的目錄下即可。

2. 導(dǎo)入組件數(shù)據(jù)庫
接下來,我們要將生成的組件sld文件導(dǎo)入到組件數(shù)據(jù)庫中。在這一步前,請確認(rèn)所有的Target Designer和Component Designer都已經(jīng)被關(guān)閉。
然后打開Component Database Manager ,界面如下圖所示:

打開Component

為了導(dǎo)入組件,我們點擊Import按鈕,打開下面的界面:

點擊Import按鈕


點擊SLD file文本框后的按鈕,上圖紅圈所示,選擇剛才保存的sld文件,然后點擊Import按鈕。Component Database Manager會提示導(dǎo)入是否成功。

3.生成WES鏡像
導(dǎo)入sld文件成功之后,我們就可以重新打開Target Designer,來編譯我們的操作系統(tǒng)Image文件。
首先需要新建一個Configuration文件,進(jìn)入Target Designer主界面。
我們會看到剛才被導(dǎo)入的組件,會默認(rèn)出現(xiàn)在組件列表的根目錄中,我們雙擊,將該組件加入我們的操作系統(tǒng)中。
接下來,我們添加功能組件:
1. Runtime Quick Start Helper Macro,位于Software -> Test & Development目錄下

User

2. USB boot 2.0組件和User Account組件,位于Embedded Enabling Features目錄下,其中USB boot 2.0是為了支持USB啟動的組件,而User Account組件是默認(rèn)的登錄用戶。

User

 


3. 設(shè)置User Account組件

User

中間部分是我們已經(jīng)添加到操作系統(tǒng)中的組件,我們打開User Account組件,選擇Settings,在IDE的右側(cè)會顯示屬性窗口,設(shè)置帳號的用戶名和密碼:

選擇Settings

4. 依賴檢查;
5. 編譯目標(biāo)操作系統(tǒng)。
6. 將編譯好的Image文件,拷貝到我們的U盤上。
7.經(jīng)過FBA過程后,重啟動,我們就可以進(jìn)入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的界面了。

參考資料
http://blogs.msdn.com/ningling/archive/2007/06/20/xpe-usb-2-0.aspx
http://lzg-ad.blog.sohu.com/77528224.html

【編輯推薦】

  1. 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互操作性淺析
  2. 創(chuàng)建可分發(fā)的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組件
  3. Windows Embedded之航運自動化
  4. 在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中開發(fā)Silverlight
  5. Windows Embedded下的網(wǎng)絡(luò)監(jiān)測工具(一)
責(zé)任編輯:佚名 來源: IT168
相關(guān)推薦

2009-07-16 16:40:18

Windows Emb

2009-07-17 14:04:54

Windows Emb

2009-07-24 10:19:29

2009-07-16 14:58:16

Windows Emb

2009-10-28 09:22:15

2010-03-04 13:54:17

Windows EmbICE

2009-07-16 14:41:48

Windows Emb

2010-12-14 18:56:12

微軟

2009-09-02 09:15:24

Windows Emb

2010-02-25 09:48:37

Windows Emb

2009-07-21 15:28:06

Windows Emb

2009-07-17 13:47:46

Windows Emb

2009-07-16 14:28:08

Windows EmbIE安全限制

2009-11-13 09:44:44

Driver ExtrWindows Emb

2010-05-07 15:38:29

Windows Emb

2010-03-19 12:42:43

Windows Emb

2009-10-16 09:01:03

2009-07-16 15:46:09

Windows Emb

2009-08-07 08:30:20

Windows Emb

2009-07-16 14:49:50

Windows Emb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shù)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