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USE U盤安裝筆記
通常有二個原因我們需要從 USB 啟動 Linux Live OS 進行安裝:沒有刻錄光驅,或者沒有刻錄盤,甚至是環(huán)保主義者決定少產生這種一次性的用品或者目標安裝機器上沒有光驅,比如越來越流行的 netbook。我的情況類似——光驅壞掉了
liveusb-creator 和 unetbootin 就是把 Live ISO 轉換成 Bootable USB 的軟件,對 Fedora 以及 Ubuntu 都很好使,但搞不定 openSUSE.主要原因在于 openSUSE 的啟動腳本里如果檢測到 CD-ROM 就自動跳過 USB-Storage 檢測,而且在我的測試中,即使去執(zhí)行 USB-Storage 檢測,這個腳本好像也得不到正確的硬件。更為搞笑的是 OpenSUSE自從 11.2 Milestone4 開始,支持所謂的 USB boot,可這個用 dd 命令制作出來的東東能不能啟動且不談,想要重新恢復出 Windows 下可識別的分區(qū)就要額外花費一番功夫。。。。我現(xiàn)在覺得 OpensuseU盤安裝是三大桌面發(fā)行版里對小白最不友好的 Distro 了。
OpensuseU盤安裝下面介紹將 openSUSE Live ISO 轉換到 U 盤的步驟(我在 11.1 Reloaded ISO 和 11.2 M5 上測試通過):
1. OpensuseU盤安裝操作都在 Linux 環(huán)境下,假設 U 盤設備為 /dev/sdb,只有一個 FAT/FAT32 分區(qū)(這是最常見情況)。首先確認一下 /dev/sdb1 是一個可啟動的分區(qū)
fdisk -l /dev/sdb
2.OpensuseU盤安裝 用 syslinux 安裝引導程序
syslinux /dev/sdb1
3.OpensuseU盤安裝將 ISO 里的內容復制到 U 盤上,假設 U 盤被 mount 在 /media/SANDISK
mount openSUSE-GNOME-LiveCD-Build0201-i686.iso /mnt -o loop
cp -R /mnt/* /media/SANDISK
cp -R /mnt/boot/i386/loader/* /media/SANDISK
4. 創(chuàng)建一個工作目錄,將 initrd 文件解開
mkdir opensuse
cd opensuse
gzip -dc /mnt/boot/i386/loader/initrd | cpio -i
5. 最核心的命令來了——修改啟動腳本,讓它直接去 /dev/sdb1 上找 Live OS
sed -i -e "s/\$cddev;do/\"\/dev\/sdb1\";do/" include
6. OpensuseU盤安裝生成新的 initrd 文件,取個名字叫 initrdud
find . | cpio -o -H newc | gzip -9 > /media/SANDISK/boot/i386/loader/initrdud
7. 如果是 openSUSE11.1,現(xiàn)在 /media/SANDISK 下有一個 isolinux.cfg,將其改名為 syslinux.cfg;11.2 不用這么做
8. 最后修改 /mnt/SANDISK/syslinux.cfg,將 initrd 改成 initrdud。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順便修改一下內核啟動參數(shù),比如 disable KMS 什么的
9. umount /media/SANDISK,大功告成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rongmj726/archive/2009/08/22/4472260.aspx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