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數據庫 拿什么讓我愛你?
原創(chuàng)【51CTO觀察】根據百度百科的相關資料,中國目前的國產數據庫產品有達夢數據庫、OpenBASE、OSCAR、KingbaseES、iBASE和GBase等等。這些數據庫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以國內電子政務市場為主導,在中國自主創(chuàng)新的大旗下展開市場活動。而對于廣大的商用市場,還是傳統(tǒng)的四座大山Oracle、MySQL、SQL Server和DB2控制著,排名第五的也是國外的Sybase。特別是重點核心部門,比如金融領域,移動通信領域都被Oracle與DB 2把控著。這樣一種情況其實是十分危險的,前兩天就曾報道國外某公司的華裔工程師,向國外的企業(yè)出售中國石油行業(yè)機密數據,被判刑八年。這樣的事例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中國信息安全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號上。
任用外國產品,威脅中國國家信息安全
外國數據庫產品早已不再是賣盒子,而是賣服務,這一點已經成為業(yè)內共識。倘若某天中國移動的計費數據庫出現問題,以國內的技術力量對有些問題還是無法解決的話,那我們只有求助外人了。畢竟數據庫中除了MySQL是開源數據庫外,其他無一例外都是閉源系統(tǒng),一般人是無法自行研究其底層運行機制和核心架構的。接上面的例子,在中國移動計費系統(tǒng)出現問題后,是不是應該邀請相關數據庫廠商的技術人員上門解決問題?那么這些人就有了接觸相關核心數據的權限,比如移動用戶個人資料等等。有了這樣的權限,那么就為商業(yè)間諜提供了可趁之機,各位不要單純的認為國際大企業(yè)就不會干齷齪的事情。大家都是以營利為最終目的的企業(yè),美國的公司是不是有動機要消滅中國的相關公司,來幫助其自己國家的企業(yè)進入中國相關領域?所以開發(fā)中國自己的數據庫,不光是所謂爭面子的事情,更多的還是出于信息安全的考慮。
出賣中國石油行業(yè)數據庫而被判刑八年的薛峰
2010年7月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竊取國家機密罪”判處美籍華裔地質學家薛峰8年徒刑。法院判決稱,薛峰的行為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2007年,薛峰因向其美國雇主出售中國石油行業(yè)商業(yè)數據庫被以“竊取國家機密”為由批捕,美國政府曾為此多次施壓無果。薛峰將其非法獲得的關于中國海濱油井的地質條件資料以及3000個石油天然氣井田的相關數據出售給其雇主美國IHS能源公司。而這些數據屬于中國石油公司的內部機密。泄露國家機密最高判刑可達10年,雖然8年刑期相對處罰較輕,然而對于45歲的薛峰,8年已屬很重的懲罰。這個結果也讓他唯一在庭的妹妹震驚不已。
國產數據庫只能抄襲?
中國軟件產業(yè)目前的現狀就是賣正版的做不過賣盜版的,賣盜版的做不過互聯(lián)網下載站。這種現象已經先腐蝕了我們的電影業(yè)與唱片行業(yè),沒有收入來源的藝術家怎么能做出有深度的作品?好萊塢也是靠燒錢才燒出來的。國人在怒斥中國軟件業(yè)只會抄襲的時候,是否想到自己也是盜版軟件的推行者?假設目前有一款數據庫軟件,是完全自己開發(fā),性能與同類產品無異,那么這家企業(yè)前期技術開發(fā)得投入多少錢?這筆錢從哪里來?
國產數據庫擺脫不了“抄襲”的罵名
每個人都有仇富心理,認為當老板的都是不做事就賺錢,可是人家的第一桶金也不是那么容易來的。假設上面所說的優(yōu)秀數據庫軟件誕生了,請問作為IT人的讀者您會花多少錢來購買?您會不會滿互聯(lián)網地找尋破解版?或者對它嗤之以鼻“哼!比免費的MySQL好不了多少,你憑什么伸手要錢?”我想這是中國軟件人目前最大的困惑吧。市場決定企業(yè),只有畸形的軟件市場,才能造就只會模仿的軟件企業(yè)。
我上哪兒“找”國產數據庫?
在談完國產數據庫的所謂“抄襲門”后,51CTO記者還想說說國產數據庫的安裝問題。在與一些一線DBA的交流過程中,我們知道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還是希望能使用上中國自己的數據庫軟件。但是問題就隨之而來了,上哪兒下載軟件試用呢?很多DBA在苦苦找尋軟件安裝源未果后,只能放棄試用國產數據庫。國產數據庫拓展新市場的機會,就這樣白白流失了。
在這一點上,我們應當學習上世紀90年代的微軟。在中國個人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正在蓬勃發(fā)展,當時WIN98的盜版軟件唾手可得。這就為Windows無形中培養(yǎng)了龐大的客戶群,一時間所有的網吧都是Windows的擁躉,到后來Linux陣營都只得仿造Windows,因為用戶習慣已經養(yǎng)成。那為什么國產數據庫就不能釋放一些類似免費試用版,學生版來培養(yǎng)用戶呢?要給更多的技術人以實際操作的可能。
同樣,由于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洋人“依賴癥”才會出現雇傭白人充面子的事情。作為技術采購的決策人,如果采用國外的知名數據庫產品,出了問題自然有他們的工程師上門,自己的權責比較小。而如果換成了國產數據庫,限于規(guī)模原因,肯定還是有些欠缺。這一切都的由甲方決策人擔當,那么我肯定不會選擇國產數據庫了,別自找麻煩。
未來的出路在哪里?
這里51CTO也注意到國內廠商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已經有廠商推出純分析型數據庫,它可以附著在原有的數據庫系統(tǒng)上,只是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分析功能而不會影響原有系統(tǒng)的正常運作。51CTO記者認為這是一種另辟蹊徑的做法,可以繞開前面提到的問題。在一個相對專一的市場鍛煉時間長了,資金和技術積累夠了,那么再想著如何去進攻那核心市場領域卻是一個好招。與其與國外超大型數據庫廠商硬碰硬,弄得頭破血流,還不如先占領一個他們顧及不到的市場,走“農村包圍城市”一點一點蠶食市場的路線,這樣的策略是不是會更加理智一些呢?
國產數據庫,憑什么讓我們愛你?就是憑那中國二字,憑的就是對于中國文化的理解。只是希望這樣的中國,不再是周老虎,假龍芯或者張吾本這樣的“假國貨”等等。而是實實在在、真正的“Design in China”和“Made in China”。期待真正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數據庫軟件能運行在大多數核心部門,這樣我們才能把命運攥在自己手里!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