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私有云:一條漫長而崎嶇的道路(下)
許多IT經理人將私有云等同于虛擬化。他們所描述的通常是虛擬基礎架構,這意味著"你可以將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當做是工作負載隨需使用的一個資源池",主要從事企業(yè)IT基礎架構研究的Ideas International公司副總裁兼高級分析師湯尼.愛農這樣解釋道。
但是虛擬化和云并不是一回事;就云而言,體系架構必須在虛擬化軟件層的頂部構建來提供自動化和協(xié)作功能。
沒有一招制敵的正確方法從傳統(tǒng)數據中心過渡到私有云環(huán)境。
協(xié)作就是細條各種類型資源的交付,比如處理器,存儲和網絡,來提供整合的配置流程;資源可以在幾分鐘而不是幾天或者幾周時間就能完成傳遞。一言以蔽之,一個簡單的命令或者請求就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動作,可能是以一個特殊的順序來協(xié)調配置請求。
私有云的整個要點就是允許IT管理者降低成本了提供所謂的靈活配置,而不僅僅是讓基礎架構管理更加方便。虛擬化基礎上的私有云可以將技術基礎架構轉化為資源池,這個資源池可以隨需配置并且將人為干預降到***。
不把重點放在IT服務交付上,你就無法真正獲得私有云的回報。
私有云與傳統(tǒng)數據中心的對比
Verizon Business公司的云計算***架構師杰夫.鄧肯解釋說,在傳統(tǒng)數據中心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你每次增加服務器都需要進入防火墻控制臺,設置防火墻規(guī)則,將服務器連接到虛擬本地區(qū)域網上,創(chuàng)建負載平衡并進行許多其他的測試。但是私有云必須將人為干預降低到最小,而不僅是用新的計算機或者存儲來滿足需求。在云環(huán)境中,有一個控制臺能讓操作人員設置讓整個流程自動化的參數,無需IT人員來登錄不同的控制臺來行使安全,網絡和服務器操作系統(tǒng)職能。
在私有云和傳統(tǒng)數據中心之間另一個主要差別涉及IT流程。私有云可能需要對所使用的數據和需要重新編寫的流程來重新進行構建。
舉例來說,目前許多IT企業(yè)都主張需求的設置必須滿足預算內的配置流程;需要跟存儲,網絡和服務器部門進行探討以及數以噸計的案頭工作。這類流程與云上的流線型的,持續(xù)性的配置構成鮮明的對比。傳統(tǒng)數據中心的配置時間可能需要數周,而云上只需要幾分鐘。
為了利用私有云,你還需要對遺留應用軟件的配置重新調整。許多遺留應用軟件是在大型機和所有權UNIX平臺上運行的。大部分虛擬化環(huán)境(包括私有云在內)都是在X86系統(tǒng)上運行的。
在虛擬化環(huán)境中,我們通常不知道在任何指定時間內應用軟件在那里運行。因為多數遺留應用軟件是與專用平臺綁定的,在私有云上運行這些應用程序通常需要對他們重新構建。
將應用軟件與硬件設備相分離是云的特色,私有云也包括在內。在傳統(tǒng)的數據中心里,這10臺服務器可能在運行記賬應用軟件,那5臺服務器可能運行的是客戶關系管理應用軟件。不過有了私有云,你就無需提前知道那臺服務器運行著那個專門的應用軟件。在任何服務器上運行的應用軟件都應用軟件必須運行的時間周期內都可以自由調用。
私有云涉及兩個部門:IT(數據中心)運作部門和希望運行應用軟件的企業(yè)用戶。私有云賦予了企業(yè)用戶快速破家誒之服務器和運行他們所需應用軟件的機會--而且無需人為干預。
IT運作人員必須確保有足夠的資源供這類隨需計算(這些都是公有云上可供使用的)使用,這通常意味著用戶等待所需資源的響應時間縮短為分鐘,而不再是以天來計算。
這就是私有云的全部:提供公有云的隨需靈活性但是卻是在企業(yè)防火墻內部完成。
另一個不同是某些IT管理者或者企業(yè)用戶可能希望私有云能像公有云那樣運作。在公有云上,公有云提供商的IT運作團隊要對計算基礎架構負責,企業(yè)的業(yè)務應用軟件團隊要根據公有云協(xié)議負責管理和監(jiān)控他們自己的應用軟件。如果私有云也希望以類似的規(guī)則進行運作,就意味著IT部門可能要放棄其在傳統(tǒng)應用軟件管理方面的角色。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