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架構師談企業(yè)應用架構之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與原則2
一、上章回顧
上章《系統(tǒng)架構師談企業(yè)應用架構之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與原則1》我們主要講述了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與原則中的具體原則與規(guī)范。如何實現(xiàn)滿足規(guī)范的設計,我們也講述了通過分離功能點的方式來實現(xiàn),而在軟件開發(fā)過程中的具
體實現(xiàn)方式簡單的分為面向過程與面向對象的開發(fā)方式,而目前更多的是面向對象的開發(fā)設計方式。具體的內容請看下圖:
上圖描述了軟件設計的原則:低耦合,高內聚,并且簡單說明了,如何實現(xiàn)這2個原則,通過分離關注點的方式。我們把功能稱之為關注點。
二、摘要
本文將通過實例來講解如何通過分離功能點,并且講解分離關注點實現(xiàn)相應功能點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比如說一些相關的重要部分的內容。分離功能點是實現(xiàn)軟
件功能的一項重要基礎,隨著軟件復雜度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分離關注點的技術是只從一種方式去分離關注點,例如按照功能或者按照結構等等,使得越來越多的關注點
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分離。因此有效、充分的分離關注點就是我們更好的實現(xiàn)軟件功能的重要標準,那么我們如果想實現(xiàn)這個目的,就必須對軟件同時從多種方式進行
分解,因為分解的越詳細,那么系統(tǒng)的設計就越清晰,那么就更容易滿足設計原則需求。通過分離關注點能夠使軟件的復雜度降到***,同時可理解性得到提高。
本文將會舉例說明如何同時按照多種方式去分離關注點。因為本文中的內容都是本人對工作過程中的經(jīng)驗與總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還請大家多多提出自己的
意見和建議,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請大家批評指出。
三、本章大綱
1、上章回顧。
2、摘要。
3、本章大綱。
4、分離關注點的多種方式。
5、相關設計方法。
6、本章總結。
7、系列進度。
8、下篇預告。
四、分離關注點的多種方式
我的理解是分離關注點(功能點)的方式有以下幾種及每種劃分的原則,下面我們將會講解如何按照不同的方式去劃分一個系統(tǒng),通過抽象功能點來降低軟件系統(tǒng)的
復雜度,并且提高系統(tǒng)的可理解度。
1、按模型來劃分
這里的模型劃分分為概念模型與物理模型:當然這里的概念模型就是抽象模型,例如我們平時說的功能的分離,我們以B2C的產(chǎn)品管理來說吧,產(chǎn)品管理里面
至少擁有的功能是選擇產(chǎn)品分類,選擇產(chǎn)品單位,產(chǎn)品的擴展屬性,產(chǎn)品的所屬品牌等相關屬性信息。那么我們閑來說說概念模型就是說是抽象模型,那么我們通過圖
形化的方式來描述
這是添加一個產(chǎn)品必須具備的四個相關功
能點的分離。
那么我們在物理模型上如何去實現(xiàn)產(chǎn)品管理的物理模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簡單的解釋就是具體的每個功能點的具體業(yè)務設計模型,物理模式是概念模型的實現(xiàn)。
2、按層次來劃分
層次可以簡單的分為分層分離的方式與橫切分離的方式,那么來舉例說明,我們都知道橫切和縱切,就是說看待的問題的角度,下面來舉例說明如何以這2種
方式來分離功能點。
當然我們這里仍然以B2C系統(tǒng)為例來說明這樣的情況。我們這里先來看分層分離的方式來處理。
我們的B2C可以簡單按照如下方式進行分層,業(yè)務邏輯層與界面通過服務層來調用,這樣可以避免UI層與業(yè)務層之間的耦合,而業(yè)務
邏輯層通過數(shù)據(jù)訪問層與數(shù)據(jù)庫進行交互。當然可能我這里的部分設計還存在不合理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提出寶貴意見,好讓這個設計更加完善。
那么我們下面來看下橫切分離方式的情況,我們知道,我們系統(tǒng)中可能會對管理員或者任何操作人員的操作的詳細信息進行詳細的記錄,那么我們
就會通過日志的方式來處理,橫切的方式就是系統(tǒng)從頭到尾的任何一個功能處都會用到,這是一個橫向分離關注點的過程。那么我們在設計系統(tǒng)操作日志時就會記錄相應
的操作日志或者系統(tǒng)的錯誤日志等等相關信息。
操作日志與錯誤日志貫穿每個分層結構、分離關注點橫向分離的方法實現(xiàn)就是AOP(面向方面編程)。當然我們后面會介紹AOP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細節(jié)。
五、相關設計方法
本節(jié)將會詳細的闡述分層與橫切分離關注點的二種編程方式的實現(xiàn),通過編程方法實現(xiàn)關注的不同切面來分析設計方法的實現(xiàn)。這里介紹的二種編程方法是面向
對象的編程方法實現(xiàn)分層方式的分離關注點與面向切面的編程方法實現(xiàn)橫切分離關注點的方式。
1、面向對象設計
首先、面向對象作為一種編程思想,我想在園子里面的大多數(shù)同仁都比較熟悉,我這里也不詳細談面向對象的設計,這里我們只是談談面向對象設計中的幾個
原則和需要注意的方面。
我們知道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是把世界萬物都看作是對象,而復雜的功能可以看作對象與對象之間的關系組成。那么我們在分離關注點后,那么每個關
注點可以進一步細化為多個對象及對象之間的關系。
那么我們來看看面向對象設計中的幾個基本的原則,并且分別的舉例說明:
a、首先必須先從分離關注點中分析出對象及對象之間的關系。例如我們以B2C系統(tǒng)中的店鋪管理來說。
圖中簡單描述了店鋪管理中應有的對象。
圖中簡單的描述了對象之間的關系,店鋪信息依賴店鋪等級與店鋪類型信息,店鋪認證信息
依賴店鋪信息。
b、對象分離出來之后,那么我們先來看看對象對應的類的幾個相關原則:
(1)、(SRP)單一職責原則,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類只提供一種功能和僅有一個引起它變化的因素。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類具有多個引起它變化的因素時就必須想辦
法拆分成單獨的類。下面來舉例說明。我們這里以ORM中的實體接口層來說。
public interface IEntity
{
/// <summary>
/// 保存
/// </summary>
/// <returns>返回影響的行數(shù)</returns>
int Save();
/// <summary>
/// 刪除
/// </summary>
/// <returns>返回影響的行數(shù)</returns>
int Delete();
/// <summary>
/// 寫入日志信息
/// </summary>
/// <param name="message">寫入信息</param>
/// <returns>返回影響的行數(shù)</returns>
int WriteLog(string message);
}
很明顯這里的寫入日志與前面的對實體的持久化的操作明顯不搭邊,這樣的可能會造成2中引起類發(fā)生改變的因素時就必須分離,那么就必須把它抽出來,單獨定義一個接口。修改后結果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Entity
{
/// <summary>
/// 保存
/// </summary>
/// <returns>返回影響的行數(shù)</returns>
int Save();
/// <summary>
/// 刪除
/// </summary>
/// <returns>返回影響的行數(shù)</returns>
int Delete();
}
public interface Logger
{
/// <summary>
/// 寫入日志信息
/// </summary>
/// <param name="message">寫入信息</param>
/// <returns>返回影響的行數(shù)</returns>
int WriteLog(string message);
}
(2)、(OCP)開發(fā)封閉原則:簡單來說就是不能修改現(xiàn)有的類,而需要在這個類的功能之上擴展新的功能,這時通過開放封閉原則來實現(xiàn)這樣的要求。該原則使我
們不但能夠擁抱變化,同時又不會修改現(xiàn)有的代碼。而這個原則的實現(xiàn)可以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將一系列發(fā)生變化的類的行為抽象為接口,然后讓這些類去實現(xiàn)我們定義
的接口,調用者通過接口進行操作。例如我們以MP3播放器來說。
public interface IMP3
{
/// <summary>
/// 播放
/// </summary>
/// <returns>返回操作是否成功</returns>
bool Play();
/// <summary>
/// 停止
/// </summary>
/// <returns>返回操作是否成功</returns>
bool Stop();
}
定義2個不同的實現(xiàn)
/// <summary>
/// 臺電播放器
/// </summary>
public class TD : IMP3
{
#region IMP3 成員
public bool Play()
{
return true;
}
public bool Stop()
{
return true;
}
#endregion
}
/// <summary>
/// 惠普播放器
/// </summary>
public class HP : IMP3
{
#region IMP3 成員
public bool Play()
{
return true;
}
public bool Stop()
{
return true;
}
#endregion
}
通過一個測試類來模擬接口調用,通過依賴注入的方式實現(xiàn)。
public class Test
{
IMP3 mp3 = null;
public Test(IMP3 mp)
{
mp3 = mp;
}
public bool Play()
{
return mp3.Play();
}
public bool Stop()
{
return mp3.Stop();
}
}
具體的測試代碼我就不書寫了,我想大家都知道了。
(3)、(LSP)替換原則:簡單的來說就是基類出現(xiàn)的地方,擴展類都能夠進行替換,那么前提就是我們不能修改基類的行為。也就是說基類與擴展類可以互相相
容。在面向對象中可能會認為很容易實現(xiàn),不過我們要注意有時候我們從父類中繼承的行為有可能因為子類的重寫而發(fā)生變化,那么此時可能就不滿足前面說的不改變
基類本身的行為。我們最熟悉的多態(tài)其實這樣的情況就不滿足這個原則。需要注意的時,對調用者來說基類與派生類并不相同,我們簡單來說明。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int tempValue=0;
public void TestA()
{
tempValue = 2;
}
public virtual void TestB()
{
tempValue = 9;
}
}
public class Test1 : Test
{
public override void TestB()
{
//如果調用該方法,那么tempValue的值可以和基類中的得到的值是相同的,如果不顯示的調用幾類方法,那么這個值將丟失
//則不滿足替換原則。
base.TestB();
}
}
通過上面的簡單代碼可知,里氏替換原則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當對具有virtual關鍵字和saled關鍵字的類或者方法需要特別注意,因為這些關鍵字會對繼承類的
行為造成一定的影響,當然上面的例子中只是說了重寫的情況,還有new的情況,就是把父類中的方法隱藏,同樣都是不滿足里氏替換原則的。本例中我們的
tempValue是私有類型的變量,那么在基類中可以訪問到,派生類中卻無法訪問,所以我們要注意,在處基類替換時需要注意繼承的成員函數(shù)的訪問域,建議的方式是
虛方法訪問的類的成員變量盡量使用保護類型,這樣可以防止丟失的情況。當然基類中有虛方法訪問了基類中定義的私有變量,那么如果在繼承類中如果想不丟失該基
類中該虛方法對其內部的私有變量的訪問,那么可以在繼承類中通過“base.(函數(shù)名)”的形式來顯示調用基類方法,可以保持基類的行為。
(4)、(DIP)依賴倒置原則:簡單來說就是依賴于抽象而不應該依賴于實現(xiàn),這樣的目的就是降低耦合性。簡單的來說就是讓二個類之間的依賴關系通過接口來解
耦,讓一個類依賴一個接口,然后讓另外一個類實現(xiàn)這個接口,通過構造注入或者屬性注入的方式來實現(xiàn)依賴。簡單來說就是抽象不依賴于細節(jié),細節(jié)依賴于抽象。下
面我們來舉例說明:
/// <summary>
/// 汽車制動系統(tǒng)
/// </summary>
public interface IControl
{
int UpSpeed();
bool Brake();
}
/// <summary>
/// 其他服務
/// </summary>
public interface IServer
{
bool Radio();
bool GPS();
}
具體的使用
/// <summary>
/// 汽車
/// </summary>
public class Car
{
private IControl control = null;
private IServer server = null;
public Car(IControl con, IServer ser)
{
control = con;
server = ser;
}
public void Start()
{
control.UpSpeed();
}
public void Play()
{
server.Radio();
}
public void Map()
{
server.GPS();
}
}
上面簡單的舉例說明,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實現(xiàn),只要實現(xiàn)上面的2個接口即可,這里就不詳細說明了,希望大家能夠明白。錯誤之處還請大家指出。
(5)、(ISP)接口隔離原則:簡單的來說就是客戶不關心細節(jié)的東西,他就只關心自己能夠得到的服務,而面向對象的原則我想大家都知道,通過接口的方式來提
供服務。因此我們提供給客戶的是一系列的接口,那么這樣就具有很好的低耦合性。我們來簡單的舉例說明:以ORM中的簡單的持久化操作來說
public interface IORM
{
/// <summary>
/// 保存
/// </summary>
/// <returns>返回影響的行數(shù)</returns>
int Save();
/// <summary>
/// 刪除
/// </summary>
/// <returns>返回影響的行數(shù)</returns>
int Delet();
/// <summary>
/// 獲取所有列表
/// </summary>
/// <returns>返回一個DataTable</returns>
DataTable GetList();
}
這里我們讓一個實體來繼承實現(xiàn)。
public class ORM : IORM
{
#region IORM 成員
public int Save()
{
return 1;
}
public int Delet()
{
return 1;
}
public System.Data.DataTable GetList()
{
return new System.Data.DataTable();
}
#endregion
}
業(yè)務層的實現(xiàn)
public class Entity
{
private IORM orm = null;
public Entity(IORM orm1)
{
orm = orm1;
}
public int Save()
{
return orm.Save();
}
public int Delete()
{
return orm.Delet();
}
}
這里我就不貼出來測試代碼的實現(xiàn)了,后面我會把代碼貼出來下載,如果有興趣的同仁可以下載看看。當然我這里只是拋磚引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
指出。面向對象設計中還有很多的原則,這里也不會一一復述。這里只是冰山一角,還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寶貴意見。
2、面向切面編程
面向切面編程,其實就是面向方面編程,其實這個概念很早之前就提出了,但是并沒有廣泛的流行,這個是比較讓人不解的地方,我平時其實使用的也是比
較少的。不過我們在系統(tǒng)架構中卻是非常有用,特別是在關注點的分離的過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AOP的主要目的呢,是將橫切的關注點與核心的分層形式的或者說是
功能組件的分離。下面我們來看看AOP中的如何實現(xiàn)方面編程。
面向方面編程中的方面并不是直接有編譯器來實現(xiàn),而是通過某種特殊的方式將方面合并到常規(guī)的源代碼中,然后通過編譯器編譯的方式。我們知道一個方
面就是一個橫切關注點,在實現(xiàn)方面的過程中,我們通常需要定義連接點與基于這個連接點上的通知來完成。下面我們來看看AOP的處理源代碼的模型:
AOP一般都是有框架提供注入的功能,而這里的代碼注入功能與我們在面向對象的依賴注入不同。這里的注
入是將方面的代碼植入到常規(guī)代碼片段中。
下面我們先來介紹AOP中的連接點與通知。
連接點:用來標識某個類型中的植入某個方面的位置,而連接點可以是某個方法的調用,屬性訪問器,方法主體或者是其他。連接點一般用來標識注入某個
方面的類型中的代碼位置。
通知:用來標識注入到類型中植入方面的具體的代碼。簡單來說就是要注入的方面代碼。
目前在.NET中已提供AOP的植入基礎功能。PIAB就是AOP在.NET下的一種實現(xiàn)方式。下面我們來簡單的說說,當然園子里面不少的大牛也討論過這個
PIAB的相關介紹及用法。大家可以參考這些作者的文章。
一般我們在.NET平臺下有2種注入方面代碼的方式,下面以圖例來說明:
可能具體的實現(xiàn)方案這里枚舉的并不全面。但是一般采取植入的方式就這2類了,運行期實現(xiàn)的方案較多,編譯期實現(xiàn)則需要有第三方提供方面植入工具,
完成編譯前的代碼植入,并且必須保證植入的代碼是可以編譯通過的。
如果想詳細了解PIAB請參考 :大牛 Artech的PIAB系列 《EnterLib PIAB深入剖析》系列博文匯總。
六、本章總結
本章詳細的闡述了軟件設計的規(guī)范與原則的實現(xiàn)方式,通過面向對象與面向方面編程來分離實現(xiàn)關注點,并且在實現(xiàn)過程中遵循的原則等。并且分析了分離關注點
中的分離方法與角度,通過多種方式及多角度的分離關注點,當然本文只是拋磚引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提出寶貴意見。鄙人將在后續(xù)文章中持續(xù)改進,謝謝! 下載:點擊下載
作者:CallHot-何戈洲
出處:http://www.cnblogs.com/hegezhou_hot/
關于作者:專注于微軟平臺項目架構、管理和企業(yè)解決方案。熟悉設計模式、極限編程、架構設計、敏捷開發(fā)和項目管理?,F(xiàn)主要從事WinForm、ASP.NET、等方面的項目開發(fā)、架構、管理工作。如有問題或建議,請多多賜教!
【編輯推薦】
- 系統(tǒng)架構師談企業(yè)應用架構之開卷有益
- 系統(tǒng)架構師談企業(yè)應用架構之系統(tǒng)建模1
- 系統(tǒng)架構師談企業(yè)應用架構之系統(tǒng)建模2
- 系統(tǒng)架構師談企業(yè)應用架構之系統(tǒng)建模3
- 系統(tǒng)架構師談企業(yè)應用架構之系統(tǒng)建模4
- 系統(tǒng)架構師談企業(yè)應用架構之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與原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