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外面的世界看風景
有時候我們太過執(zhí)著與一件事情,可能會走進死胡同。這個時候如果能夠跳出來,給精神和靈感一個放松的機會,反而可能會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下面的文章來自Evomail開發(fā)者的親身經歷,文章較長,卻很有趣味,值得慢慢閱讀:
去年九月份,我剛剛開始著手為Evomail設計一項特定的互動機制。我在iPad上的Paper應用中完成了概念草稿,然后把階段性定案用筆記錄在自己的靈感小本子上。說實話,應用的外觀和使用感受并不理想,但就設計初期而言效果還過得去。我花了一天時間閑坐著以促進腦子里的固有思路盡快消失,希望接下來能在Photoshop上妙思泉涌、用幾個小時就把設計工作一股腦搞定。
事與愿違
然而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快陷入了一個怪圈:轉換思路、繪制方案、設計出垃圾、從頭開始。“不會真的這么背吧,”我琢磨著。郵件系統(tǒng)中能夠發(fā)揮設計空間的區(qū)域也就2平方英寸左右,但就是這片彈丸之地把我逼到了崩潰的邊緣。我的兩位項目合伙人Jon和Dave由于設計工作的延遲而相當苦惱,因為除了設計之外的其它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到底是啥情況?”他們一定在心里犯嘀咕。
但事實不可能如此簡單。我的“設計靈感”已經被長期以來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擊垮、榨干。我需要休息,而不是日復一日堅持坐在桌前苦思冥想。
設計與鍛煉
你看,設計工作跟鍛煉其實很相似。我們在想出新點子時,借助的其實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肌肉”。
從鍛煉角度說,專業(yè)人士普遍推崇“三個R模式”,也就是恢復(Recover)、重塑(Rebuild)和補充(Replenish)。對于我這個開發(fā)者而言,后兩項是最熟悉也是最擅長的領域。與鍛煉相似,重塑意味著利用精神肌肉重復進行大量方案設計、代碼部署以及圖像排布等工作。每當我們挑戰(zhàn)自己的水平極限、解決開發(fā)中的疑難雜癥后,或者通過學習提高技能層次,精神層面的“肌肉”也會隨之變得發(fā)達。舉例來說,平面設計師要想把自己的思路變成現(xiàn)實,必然要接受前端語言。而熟悉HTML、CSS、JS的過程就相當于他們的鍛煉活動。此外,我們還需要及時補充“體力”,在Twitter、Behance、Forrst、Dribbble以及其它一些書籍和雜志上接觸新工具、接納新靈感。
然而最容易被技術人所忽視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第一條:恢復?;謴筒粌H僅是給自己一點偷懶的時間,它其實是在給肌肉提供自我修復及進一步生長的寶貴時間。在體力活動方面,我們通過休息及睡眠達到恢復的目的。而在設計工作中,我們要做的就是暫時脫離眼前的瑣事。遠離電腦、辦公室乃至寫字樓,現(xiàn)在我們要專心到外面的世界看風景。
我自以為是地忽略了這一步,并因此受到嚴重打擊。一味壓榨自己的潛能并沒有帶來任何進展,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最終令公司的Evomail項目遭受制約。
擁抱外面的世界
去年十月中旬,我和來自Treehouse的朋友Josh Long一同參加了Brooklyn Beta組織的活動。我們在我的老家待了整整一個禮拜,這段時間里我盡一切可能遠離Evomail項目。緊張的情緒終于逐漸消散,我的眼里開始浮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設計元素。在餐廳吃飯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招牌排版均勻、字距合理。在街上閑逛時,我意識到廣告牌內容與邊框之間的留白是多么重要。除此之外,著名的涂鴉作品以及Etsy辦公室所展露出的純粹“藝術范兒”(上圖左上方照片)都讓我艷羨而驚訝。更不用說Aymie Spitzer制作的Neighborwood木雕造型之繁復、曼哈頓城市布局與建筑造型之精妙,這一切都讓我爆發(fā)出物理層面產品設計的無窮靈感。即使在我這樣的數(shù)字產品設計師身上,這種變化也是非常關鍵的。
但這一切都發(fā)生在無意之間,在那段四處游蕩的時間里,我的大腦始終處于輕松而近乎空白的舒適狀態(tài)。也許走走停停在很多人眼中只是浪費時間的代名詞,但在紐約大街上的見聞為靈感的迸發(fā)積累了最為寶貴的能量。
在布魯克林之旅的第天晚,我半開玩笑地打開Photoshop。我?guī)е淇斓男那榘雅c這個倒霉的項目有關的所有界面設計元素全給刪掉了,然而就在這一刻,之前所有曾經在視野中停留過的影像紛至沓來、揮之不去。這是一種強烈的感覺,一種將它們匯總并表達出來的沖動——于是就有幾分鐘之內,我的設計方案就完成了。
在興奮之余,我快速截取了新、舊兩套方案的界面圖片(雖然刪掉了原有刪除元素,但.psd備份文件還是要留的——就算它們只是一堆垃圾)。在與開發(fā)團隊分享最新成果之后,他們表現(xiàn)出我能想到的最熱烈的積極回應。我整從此都沉浸在幸福之中,并在作品上簽下自己的名字。而且直到現(xiàn)在,這部分界面設計仍然被完整保留了下來。
閑看風景
解放心靈的關鍵在于讓自己徹底告別工作。但在當今的社會氛圍中,我們往往鼓勵大家在下班后甚至度假時仍然把工作放在腦袋里。上周一我剛剛重新回到日常工作中來,而在休整過程中,我連Photoshop都沒有再次打開。為什么?因為休息同樣是項嚴肅的任務,我們不僅要讓身體遠離工作、精神也要同樣放松。定期給大腦放假非常重要,這意味著我們走進陌生的環(huán)境、努力感受一切與工作無關的財富與價值。
在紐約的這段時光我和Josh都過得非??鞓?,數(shù)不勝數(shù)的精美食物讓我們期待下一次能有幾個月時間來認真體味。我們乘著火車參觀那些剛剛起步的新興企業(yè)(雖然多少會談到工作話題,但我們也沒忘記向他們咨詢附近值得一去的餐廳),享受單純卻豐富的生活安排。工作無法決定我們的行程,隨心而安才是休息的精髓。
而結果是,這段本應空白的時光卻幫我完成了最艱難的任務。從本質上講,我并沒有浪費時間,反倒是在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充電及恢復。
讀者朋友們,你還記得自己最后一次閑看風景是在什么時候嗎?
核子可樂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