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50個小時的可用性測試帶給我的啟示

移動開發(fā)
本文作者是一位UX玩家、交互設計師、曾經的視覺與前端、貓奴、guitar fucker。本文主記錄了作者花費50個小時用于可用性測試,并且用其余的時間則主要用來進行實際的設計工作,或是與客戶、開發(fā)者、分析人員等進行溝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作者是一位UX玩家、交互設計師、曾經的視覺與前端、貓奴、guitar fucker。本文主記錄了作者花費50個小時用于可用性測試,并且用其余的時間則主要用來進行實際的設計工作,或是與客戶、開發(fā)者、分析人員等進行溝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下了好大的雪。上海這地方要積雪不是很容易,印象里只有2008年初的那次;更多時候即使漫天飛揚著雪花,最終還是好像下了場雨一樣的到處是水。

 

所以每到冬天的這種時日,就會想到小時候在北方的樣子。高三那年入冬之后,喜歡在每個周六的晚上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外面騎車或是溜達,而且每逢這種時候只聽槍花的Use Your Illustion 1,***在聽到Dead Horse或是Coma的時候回到家;若是遇到雪天,則必定是Metallica的黑專輯。走在積雪上面,路上沒什么人和車,夜晚很黑,但雪被路燈映照的很白很亮,那樣的情景在當時覺得好像做夢一樣,如今回想起來卻好像可以伸手抓住一樣,有種溫暖的感覺。

說著說著還有點入神了;此時此刻是現實當中上海的晚間,外面依舊飄著雪,落在地上蠻尷尬的化去了。打住叭,來看這周的譯文。原文作者總結了過去一年當中在一些項目的可用性測試里得到的經驗收獲,雖然有些東西看上去像是老生常談,但經過實踐檢驗之后所提煉出的要點也許正是我們平時自認為精通但很容易忽略掉的;至少我自己是這樣的趕腳。走著叭。

2012年里,我(英文原文作者)在TH_NK里大約花費了50個小時用于可用性測試,其余的時間則主要用來進行實際的設計工作,或是與客戶、開發(fā)者、分析人員等進行溝通。在這些可用性測試當中,經過對被測者行為的觀察以及與他們面對面的交流,我對一些一直以來雖有所了解、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時常會忽視掉的設計原則有了更加貼近實踐的認知,另外也發(fā)現了一些從前沒有想到過的問題。時值歲末,我將這些經過實踐驗證的設計要點作以小結并分享給各位,希望能夠為大伙來年的工作帶來一定參考和借鑒的價值。

1.你不是你的用戶

捫心自問,我們真的很容易忘記一件重要的事情:用戶并不會按照我們設想的方式去行事。作為產品和設計方面的從業(yè)者,我們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太了如指掌了,對產品的功能邏輯及設計方案太心知肚明了;即使是作為第三方咨詢顧問一類的角色,你也很容易把事情考慮的過于理所當然,認為“外界”的人能非常清楚的理解你所要表達的東西。

而事實上,多數用戶在實際上手使用之前,并沒有和產品產生長久的關聯;對于我們來說很顯而易見的東西在用戶看來很可能需要一定的輔助才能理解并正確操作。交互模式是否符合直覺,是否能夠保持足夠的一致性以符合用戶逐漸建立起來的心智模型,用戶界面是否會在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提供足夠有效的輔助引導,這些都是我們在為核心功能打造設計方案的同時必須考慮到的問題。

2.導航至首頁

在很多場可用性測試當中,我們都觀察到,其實會通過點擊頁頭logo回到首頁的被測者很少;多數人都試圖通過點擊瀏覽器上的后退按鈕來實現這個目標。雖然對于設計師來說,將logo鏈接至網站首頁的做法是一種早已被普遍接受的規(guī)范,但事實上普通用戶對這一點的認知似乎并不是那么的根深蒂固。

3.通過下拉列表選擇國家

我們曾經對一個面向全球的在線零售網站的支付環(huán)節(jié)進行過可用性測試,從中我們發(fā)現,在選擇國家的時候,很少有用戶懂得通過首字母快捷鍵來快速定位國家選項在下拉列表當中的位置,然后通過上下箭頭按鍵進行調整并敲擊回車或空格鍵來完成選擇。絕大多數的用戶仍然是使用鼠標將列表點開,上下尋找并點擊選取。

其實下拉列表易用性的問題(特別是那些所包含的選項超過了7個的列表)早就引發(fā)過廣泛的爭論,使用快捷鍵進行操作的方案也是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而孕育而生的,但在現實當中我們仍然發(fā)現有那么多的用戶實際上并不了解這種重要的導航操作。

01-form-selection-drop-list-usability-test-user-experience-design.jpg

Christian Holst在重新設計國家列表一文中介紹過一種蠻有意思的解決方案,雖然我們還沒有對這種方案進行過量化的測試,不過至少它看上去確實比傳統的下拉列表方式要好用。

4.拖放

雖然對于我們這些“專家級”的用戶來說,拖放是一種很直白、很酷的交互方式,但在可用性測試當中我們發(fā)現,很多人根本無法意識到這種操作方法的存在。如果你的產品核心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這類操作方式,那么所面對的風險也許會很大。

如果確實要采用這樣的交互模式來實現功能互動,那么要確保在界面當中為用戶提供足夠明顯和易懂的操作提示,另外***考慮提供某種相對傳統替代方案,使用戶在沒有意識到拖拽方式的情況下依舊可以通過他所能了解的操作方法完成目標。

依賴于某種“高級”操作方法才能實現重要功能的產品,總會在某種程度上將一部分用戶拒之門外。追求更酷更出彩的交互設計模式,還是追求產品功能的易懂易用,很多時候這是個需要根據實際目標進行權衡的問題。

02-google-drag-drop-usability-test-user-experience-design.jpg

5.安全性

在之前提到的對某在線零售網站進行的可用性測試當中,我們發(fā)現用戶對于“安全性”的態(tài)度是有所不同的。某些被測者愿意提交任何信息,而另外一些則非常謹慎,他們必須在充分相信該網站之后才會提交個人信息。所以,在網站的全局體驗,特別是支付環(huán)節(jié)當中充分體現服務的安全可信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方面,亞馬遜有一些非常經典的實踐方法,例如登錄按鈕上的“使用安全服務器登錄”文案。這些小細節(jié)可以潛移默化的提升產品在可信度方面的表現,使服務更加符合用戶對于安全性的期望。

其實安全性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在測試中體會最深的實際上是這類細節(jié)元素對于增強用戶安全感所起到的作用。

03-security-amazone-sign-in-server-usability-test-user-experience-design.jpg

6.使用合理的默認值

與用戶輸入息息相關的表單是提升轉化率的重要交互元素(推薦閱讀:表單設計與轉化率的提升)。在很多時候,表單對于產品整體體驗的提升也是非常關鍵的:完成目標的過程當中所需要的用戶輸入越少,體驗越流暢。所以,在必須由用戶完成輸入的環(huán)節(jié)當中提供足夠合理的默認值就變的非常重要了。

另外,使用提示文案作為文本框的默認占位文字也是一種不錯的實踐方式。傳統的標題label雖然在可讀性方面沒什么問題,但畢竟還是需要用戶首先閱讀它,然后再到相應的文本框當中進行輸入;而這種方法可以讓用戶只聚焦于一個對象。

7.基礎

多數測試流程都表現出了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用戶會在簡單和基礎的操作當中產生愉悅的感受。確實,如果連最基本的可用性易用性都沒法保證,那么片面追求炫酷復雜的交互模式顯然是南轅北轍的。

我們這些業(yè)內人士花了太多時間來研究和使用各種網站服務,我們過于精通那些相對高級的交互方式了,以至于忘記了其實對于多數普通用戶來說,很多操作方法并沒那么簡單;在他們看來,網站和移動應用仍然是一類能夠帶來迷惑的東西。如果你的目標用戶當中確實包括這類人群,那么最穩(wěn)妥的方式就是使用那些能夠讓多數人立刻上手的、已經經過時間驗證的基礎設計模式,以增大他們完成目標任務的幾率,提升產品的體驗滿意度。

8.設計你的內容

對于某些類型的網站和應用來說,內容就是用戶前來訪問的關鍵目的所在。這里所說的內容包括文字、媒體文件以及任何可以支撐起核心任務的信息構成。要打造引人入勝的產品體驗,內容本身同樣是需要精心設計的。

同樣的內容,輸出到不同的頁面框架當中,最終的視覺效果也會具有很大的差異,也許有些頁面看上去非常精干,而另外一些則顯得缺乏凝聚力。在設計內容時,要確保其自身具有良好的語義化結構,標題清晰,段落明確,層次分明,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有效的根據整體頁面環(huán)境設計出更易讀、更具適應性的內容。

Gather Content是一款很棒的內容編輯工具,你可以參考他們在信息管理、組織和呈現方面的一些做法。

04-content-information-gather-content-cms-usability-test-user-experience-design.jpg

9.最小化的思想

試著在單位時間周期當中盡力做好一件事,而不是面面俱到。將全部力量集中在足夠驗證你們想法的最小產品形態(tài)上,排斥掉有可能產生雜音或牽扯團隊精力的非重要元素。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拖放操作的例子,如果你在可用性測試當中發(fā)現多數用戶根本不了解某種類型的操作方式,而這種方式又不是完成目標任務所真正必須的,那么不妨砍掉它。與其在這些方面花費設計與開發(fā)的資源,還不如把精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讓產品對目標用戶當中的大多數更易用。

10.正確的工具,正確的方向

作為UX圈子里的人,我們當中的多數都很著迷于各種設計工具及新技術。你時??梢钥吹揭恍┰O計師純粹只是為了用一種工具而用用一種工具。學習新技術與新工具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的,我個人認為,當你準備嘗試某種新東西之前,至少要確保自己不是為了用它而用它。

我們的工作歸根結底不是為了制作交付物,而是作為產品流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盡力將項目朝著目標方向去推動。問問自己“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對整個產品和業(yè)務來說能帶來怎樣的價值?”,如果沒法準確的回答,那么也許應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了。

坦誠的講,其實50個小時的可用性測試并不算很多,不過即使時間再少、量再小,它能給產品人員及設計師們帶來的意義和價值也是不容低估的。盡量抽些時間,向一些目標用戶展示你們當前的產出,聽聽他們對你們的產品概念及設計方案的想法和反應,看看你們當前在做的事情是否在正確的軌道上——你往往可以從可用性測試當中了解到很多之前沒有發(fā)現的潛在問題,或是挖掘出之前根本無法意料到的重要需求。

【編輯推薦】

  1. Android UI測試框架zinc30
  2. XCode下的iOS單元測試
責任編輯:張浩 來源: beforweb
相關推薦

2017-11-28 16:37:19

黑五

2012-09-07 09:57:14

2024-08-13 15:42:19

2024-02-27 09:48:25

Redis集群數據庫

2020-06-10 07:40:36

CPU內核態(tài)多線程

2016-12-15 14:23:49

Linux

2011-04-15 12:30:51

網站可用性WEB

2016-07-14 10:38:51

2012-07-04 11:21:07

OpenStack

2018-03-26 10:56:04

2017-08-24 17:05:06

2011-08-23 09:00:47

可用性五個九

2009-12-07 09:12:52

2015-02-06 09:37:13

程序員

2017-03-07 16:49:45

2018-02-28 07:31:51

數據中心可用性IT設備

2012-02-13 23:20:18

linux集群高可用

2013-12-04 09:52:50

hadoop

2011-02-18 17:54:36

網站首頁 PET

2023-08-31 08:28:32

軟件窗口TTN_SHOW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