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新編《移動互聯網六大生存法則》

移動開發(fā)
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對于從業(yè)者來說,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機會同時也是一項挑戰(zhàn),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得成功的路徑和傳統(tǒng)互聯網時代并不相同。2013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期間,騰訊科技采訪多位“過來人”,輯錄觀點、總結教訓,匯成此《移動互聯網新6大生存法則》,希望對創(chuàng)業(yè)者們有所裨益。

  法則一 快速迭代:通過更新產品也能喚醒一些沉默用戶
 

對于傳統(tǒng)互聯網產品,尤其是客戶端產品來說,發(fā)布周期往往較長。這一方面是因為客戶端產品的更新并不是特別方便,另一方面是,用戶對于產品的容忍度較高,即便產品并不是很好,只要功能上能滿足用戶需求,其他并不是大問題。

 

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對產品的容忍度更低。而一款移動應用在推出的時候可能只是接近完成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通過快速的迭代開發(fā)來更新產品,不斷完善產品來留住用戶。同時,通過更新產品也能喚醒一些沉默用戶,讓一些原本下載了應用但使用次數非常少的用戶給該應用多一次機會。

 

當然,快速迭代也要基于產品的功能、交互等方面出發(fā),產品的核心功能應該在第一次推出時就基本完成。這也是保證應用在推出時能獲得用戶的關鍵。

 

法則二 功能專注:一個大而全的產品反而會讓用戶迷惑

 

從門戶時代開始,互聯網產品追求的往往是大而全,即一個網站或者一個客戶端希望能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但是這樣的思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行不通。

 

移動應用應該簡單直接,專注于解決用戶的一個問題。一個大而全的應用反而會讓用戶感到迷惑,不知道用來做什么好。其實現在很多移動互聯網應用都在將功能細分,比如Facebook就將拍照和聊天做成了單獨的應用——但別忘了,單就拍照和聊天,做的最好的其實是Instagram和WhatsApp。

 

在這一點上,國內的百度和豆瓣做的非常好。百度的做法類似 Facebook,有一個大而全的應用,同時也將特定功能拆分出單獨的應用,比如貼吧。豆瓣做的更加徹底,豆瓣并沒有做“豆瓣應用”,而是推出了各種細分應用,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法則三 開放合作: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團隊,公司要成就偉大少不了合作

 

傳統(tǒng)互聯網在開放性上做的并不是很好,這很大程度上是受互聯網發(fā)展的限制。因為那時候互聯網并不成熟,一家傳統(tǒng)互聯網公司需要自己去包辦各種工作。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工作都可以通過合作來達到效率最大化。

 

移動互聯網的產業(yè)鏈比傳統(tǒng)互聯網更長,因此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需要和產業(yè)鏈中的上下游公司合作來完成很多工作。從移動游戲角度來說,有研發(fā)公司、發(fā)行公司、平臺公司,這三者是一個有機的結合,讓每個領域的人都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這種開放合作帶來的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同時也有助于行業(yè)的成長。因為開放合作的原因,行業(yè)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得到發(fā)展的機會,而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進步也會促進整個行業(yè)的進步。

 

法則四 線上線下結合:完成線上工作,并不意味著成功了一半

 

移動互聯網的特性在于用戶會隨身攜帶移動設備,而且移動設備能輕松獲得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這就讓線上和線下的結合變得更加緊密。

 

對于生活類應用而言,很多時候應用本身只是用戶和產品進行交互的地方,真正的核心在于其后端的能力,尤其是線下能力。比如餐飲應用要有足夠多的餐廳信息、電影應用要有足夠多的影院信息、打車應用要有足夠多的司機信息,這些并不是一款應用能夠解決,而是需要線下的拓展。

 

但是線下的拓展往往比線上要更加困難,和產品開發(fā)的完全不同,也不如線上業(yè)務可以快速的復制和擴張。這就需要團隊有耐心,同時要有線下經驗,來說服傳統(tǒng)企業(yè)加入到移動互聯網中。

 

法則五 快速轉型:盡早承認錯誤,一切就還來得及

 

移動互聯網的開發(fā)成本較低,這就意味著較低的試錯成本。一款失敗的產品并不意味著世界末日,公司還可以盡快開發(fā)下一款產品,甚至轉型。

 

很多移動互聯網公司在成功之前都有過無數次的失敗。Rovio在開發(fā)出《憤怒的小鳥》之前有過51款游戲,這些游戲都沒有獲得巨大的市場反響,但是保證了Rovio能夠活下來并且從過去的游戲中吸取經驗——做游戲的經驗和團隊合作的經驗。

 

另一個例子是 Instagram,這款應用一開始并非拍照分享,而是其創(chuàng)始人發(fā)現原來的模式行不通。但是通過之前的嘗試,他發(fā)現了用戶拍照分享的需求,成功推出了Instagram。

 

法則六 永遠不要抄襲:從用戶需求出發(fā)來設計自己的產品

 

中國互聯網公司經常背上“抄襲”的惡名,因為很多中國互聯網產品都借鑒了國外的產品,甚至中國互聯網產品相互抄襲的現象也時有發(fā)生。但是這一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可能會越來越少。

 

一方面是因為抄襲的代價正在變得越來越高。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抄襲更容易被發(fā)現,并且受到同行和用戶的鄙夷。另一方面在于,移動互聯網正在呈現出越來越強的本地化特性,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和美國截然不同,這就讓抄襲美國產品變得越來越不現實。

 

不過這并不代表中國移動互聯網從業(yè)者要關起門來自己憑空創(chuàng)造出一個偉大的想法,而是更應該從用戶需求出發(fā),通過找到用戶的痛點來設計自己的產品。

責任編輯:佚名 來源: eoe
相關推薦

2012-01-04 21:11:06

2013-12-11 10:02:21

移動互聯網趨勢

2013-12-12 13:02:01

2015-11-05 11:20:14

2014-12-30 09:09:54

2013-08-12 09:51:23

周鴻祎互聯網

2018-09-11 05:02:46

2011-06-24 10:54:37

互聯網

2015-07-27 16:00:01

互聯網大會互聯網+

2015-08-04 14:47:10

互聯網大會互聯網+

2009-12-25 09:56:48

2011-12-19 14:21:41

移動互聯網印度

2012-09-06 10:12:36

2019-04-10 21:33:34

2011-06-27 10:20:51

互聯網未來趨勢連線雜志

2014-02-13 11:06:52

系統(tǒng)架構移動互聯網

2014-02-14 16:23:03

移動互聯網系統(tǒng)架構

2012-08-16 09:40:27

移動互聯網Web 3.0

2012-04-29 10:13:03

APP

2014-03-19 16:11:04

移動互聯網的顛覆和延伸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