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Wear軟件評測:智能手機配套軟件還不賴
譯文【51CTO譯文】雖然仍然無法脫離手機獨立運作,但已經(jīng)為我們帶來了非常出色的通知信息處理機制。
Google可穿戴設備一瞥
無論大家是否相信,谷歌都已經(jīng)憑借著谷歌眼鏡在可穿戴式設備領域取得了相當一段時間的統(tǒng)治者地位。谷歌眼鏡能夠幫助用戶快速訪問信息,并以更為簡便的方式查看并處理(特定)接收通知,但其外形因素可能給用戶造成身體負擔與正常社交中的不便。就在此時,Wear出現(xiàn)了、似乎將給由谷歌眼鏡掀起的這波快速信息訪問流進增添助力,將同樣的服務通過更為舒適且和緩的表達方式交付給用戶。
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來擺弄幾款Android Wear設備,事實上我從來沒見過像Android Wear這樣輕松上手且***實用性的產(chǎn)品。這可不是我的個人觀點——在谷歌I/O大會上,每一位參與者都獲得了一塊Android Wear手表。而就在一天之后,看起來每個人的行為方式都因為這塊智能手表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了變化。原先只要有通知鈴音響起,總會有一大堆人掏兜翻包查看自己的手機,但就在I/O大會的第二天、每個人都開始不約而同地檢查自己的手表。只需佩戴幾天,這塊Wear手表就將徹底顛覆大家的移動工作流程。這是一款非常實用的設備,我打算從現(xiàn)在開始堅持佩戴——理由很簡單,它確實能極大提高我的生產(chǎn)效率。
與Android類似,Android Wear也是一款操作系統(tǒng)、并將最終現(xiàn)身于眾多不同類型的設備之上。該軟件的顯示效果與運作機制其實并不是重點,因此正如我們在Android “巧克力棒”版本評測中所言,本文將只關注該軟件本身。當然,首批推出的硬件同樣值得一聊,我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對LG G Watch與三星Gear Live進行評測。
Wear目前給人的感覺尚處于純軟件beta測試階段。畢竟外觀最出彩也最受期待的硬件Moto 360尚未推出,而谷歌也仍然在努力強化Wear對于其應用程序套件的支持能力。自從拿到這款設備后,我每天都會收到幾項更新、旨在讓各項功能與Wear結合得更為順暢。其生態(tài)系統(tǒng)目前尚未真正構建完成,而Play Store上的相關應用鏈接也只會顯示“將于七月七號正式推出”字樣。因此,雖然我們拿在手中的已經(jīng)是一款消費級產(chǎn)品、使用的方法也確實得當,但真正的狂歡恐怕要到今年夏季Moto 360正式推出后才會真正開始。不過在此之前,現(xiàn)在的幾周時間正是我們審視現(xiàn)有軟件方案并在谷歌對其進行大規(guī)模更新之前加以評測的***時機。
在我們深入探討之前,首先要對Wear的屏幕顯示效果說上幾句。Wear運行方形與圓形兩類顯示屏幕,該系統(tǒng)能夠將屏幕形狀傳達給應用程序,并保證后者據(jù)此調整顯示方案——當然,開發(fā)人員也可以手動調節(jié)應用程序布局。重點在于,如果圓形界面僅僅是將方形界面的外框作出變更,這樣的效果肯定無法令我們滿意。作為Android Wear體驗的***站,我們使用的是LG G Watch(其配備方形屏幕),但圓形智能手表產(chǎn)品最終肯定會出現(xiàn)在市場之上。
配套應用
Wear應用的初始設置
與大多數(shù)智能手表保持一致,Wear設備同樣依靠藍牙與手機實現(xiàn)對接,并要求后者運行有Android 4.3或者更高版本。還在使用iOS或者Windows Phone?只能向大家說聲抱歉了:Wear無法為此類用戶提供服務。智能手表似乎被定義成一類被高度鎖定在指定生態(tài)系統(tǒng)身上的設備。三星智能手表要求匹配三星手機,谷歌的方案則要求對接Android手機,而且我們可以肯定蘋果的技術將要求匹配iOS。要想支持多種操作系統(tǒng)類型,手表與手機之間需要解決眾多與跨平臺通信相關的難題,這絕不是件簡單的任務。說到這里,大家愿意為了一款出色的智能手表變更自己的手機系統(tǒng)平臺嗎?
與谷歌眼鏡一樣,Wear同樣需要借助配套應用才能正常運作(真正需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目前大家需要注冊一個開發(fā)者beta測試組才能完成設置,用于登錄五款beta測試應用并將其安裝在手表之上。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未來的量產(chǎn)方案應該不會這么麻煩。
如果沒有智能手機作為依托,Wear幾乎毫無實用性可言。它無法訪問互聯(lián)網(wǎng)或者使用語音命令,也就是說大家只能使用其最基本的計時功能——例如定時器或者秒表。在Wear應用安裝完成之后,大家的首要任務就是啟用其藍牙機制,將手表與自己的手機相匹配并允許其接入通知API。當與beta測試相關的操作步驟完成后,設置工作將變得非常簡單、即使是普通用戶也能順利完成。它會掃描我們的手機,下載所有來自應用程序的Wear匹配組件并將其同步到手表當中。
第三方廠商目前只能通過標準手機與平板應用向Wear設備安裝應用,而且我們無法像在Galaxy Gear上那樣利用sideloaded機制安裝應用。就目前的情況看,Google Keep是惟一一款能夠在Wear手表上安裝一款迷你應用的手機應用,但隨著更多開發(fā)人員的加入、相信此類應用的數(shù)量也將不斷提升。OEM廠商可以直接將其手表應用內置在Wear當中,而無需將其綁定在特定手機應用當中(舉例來說,LG的手表中包含一款‘世界時鐘’應用,而三星則提供專門的‘秒表’應用),不過其它廠商可就沒這么高的主動權了。
我們無法在更換Android設備的同時繼續(xù)保有原本的手表數(shù)據(jù)。如果大家希望更換手機,則需要先清除手表上的全部數(shù)據(jù)、然后讓其掃描新手機并重新下載相關數(shù)據(jù)。整個過程大約耗時數(shù)分鐘,而且我們會推動所有步程計上的計步數(shù)據(jù)乃至設定。
目前的主要應用包括語音操作、尚未正式上線的應用程序商店以及長效通知。
一旦啟動這些應用并進入正常運行狀態(tài),系統(tǒng)會要求我們對設置進行一系列調整、連接并斷開與手表的匹配并為每項語音操作選定默認應用程序。在應用程序清單底部,我們看到一個藍色的“瀏覽兼容應用”按鈕?,F(xiàn)在它的作用是打開Play Store并列出所有Wear應用,不過顯示的結果只有“七月七日正式推出”,因此我們會在后續(xù)文章中再來關注這部分功能。與谷歌眼鏡一樣,Wear會產(chǎn)生一條長效通知,時刻提醒我們已經(jīng)與Wear建立了連接。這種機制實在非常煩人,我們希望Android能夠以其它方式在提示W(wǎng)ear連接的同時把通知面板釋放出來。
主屏幕與值得注意的內容。
Android Wear是一款全新操作系統(tǒng),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探討它能夠做些什么、用戶又能如何加以使用。Wear主要依靠語音、觸控以及通知機制實現(xiàn)操作。其上不提供任何圖標網(wǎng)格或者鍵盤機制,因此如果大家希望輸入內容,基本只能依靠口頭表達。標準的Android Wear主屏幕在左上角位置顯示當前時間,右上角為提示圖標,屏幕下方則顯示部分信息卡。
右上角的圖標用于顯示當前狀態(tài)。當與手機斷開連接后,它會顯示為被一條線劃過的云團,而在充電時則顯示為電池指示器。當我們完成所有設置并將其接入手機后,惟一的截圖方式就是利用SDK,因此大家在我們提供的主屏幕截圖中總會看到右上角顯示電池圖標(當然,如果大家的計算機配備藍牙機制也可以與之無線對接)。在開發(fā)者預覽版以及谷歌官方提供的不少資料中,界面右上角顯示的都是“g”圖標,但該設定在發(fā)布版本當中被取消了。
觸控命令激活操作的點觸時間現(xiàn)在加倍了(在原先的開發(fā)者預覽版中,這項功能是依靠點擊‘g’按鈕實現(xiàn)的),而長按當前時間則允許大家變更手表顯示內容,類似于在Google Now啟動器中長按背景以啟用主屏幕設置選項。
屏幕下方顯示的是來自“背景流”的***信息卡預覽內容。我們會在后文內容中進一步探討,但現(xiàn)在姑且將其視為“通知”機制。主屏幕不會顯示信息卡的全部內容,而只是其“頂端”,也就是說只能提示其中的***項內容。點觸這塊小小的信息卡會執(zhí)行對應操作,例如播放/暫停當前音樂。
一部分表盤設計,包括默認方案,并不會像智能手機那樣提供可由用戶設定的墻紙選項。背景會根據(jù)當前通知內容不斷變換形狀。在播放音樂時,它利用專輯封面作為背景;當接收到電子郵件、文本或者即時通訊消息時,則顯示聯(lián)系人圖片。而在提供天氣信息時,它會使用卡通化的對應背景。這種設計相當出彩,而且能夠以當前通知內容為依據(jù)保證墻紙常用常新。
#p#
背景流與導航機制
Android Wear各主要功能區(qū)。
白色信息卡會以垂直布局在主屏幕之下列出所有新內容,這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背景流”方案。大家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通知”機制,但事實上背景流的功能并不止于此。如果大家曾經(jīng)使用過谷歌眼鏡,但它更像是眼鏡上的時間線功能。如果大家更熟悉Android,則可以將其理解成通知面板、Google Now以及定時器等持續(xù)運行的原生應用的集合體。
Wear的各主要功能區(qū)能夠以網(wǎng)格方式排列??v向輕掃能夠在不同通知信息之間切換,橫向輕掃則會呼出指向該通知的相關操作。在通知主頁面中從左向右劃動(自最左側開始)會將其忽略,這項操作與在Android手機上忽略通知信息一樣。點觸該屏幕會激活已顯示的操作。這也是布局調整過程中最為常見的方式。
在主屏幕中由上至下輕劃會呼出黑色下拉菜單,其形式與Android系統(tǒng)上的通知面板頗為相似。該面板中包含當前日期、電池電量等信息,如果大家將其拖至全屏狀態(tài),還能找到靜音切換開關。靜音狀態(tài)會取消手表的振動提示功能,并對主屏幕內的信息卡進行隱藏。再次由上至下輕劃則會關閉靜音功能。
說出“OK Google”或者點擊主屏幕中的時間會激活語音識別功能,這是一套白色屏幕布局、其中標有紅色的谷歌“g”。向下滾動屏幕會顯示一套可觸控操作的語音命令列表,大家也可以在“開始”菜單中訪問相關設置以及第三方應用(你好,微軟?。?。
最終發(fā)行版與開發(fā)者預覽版之間的一大區(qū)別在于縱向輕掃的運作方式。在預覽版中,用戶可以通過縱向輕掃在任意情況下實現(xiàn)項目切換,即使是在可操作狀態(tài)下也是如此。但在最終發(fā)行版中,縱向導航只在通知主界面中才能實現(xiàn),也就是說如果大家當前正處于音樂通知之下、那么只能通過返回主屏幕再向下輕掃的方式才能切換到天氣應用。必須得說,我們還是更懷念過去的縱向輕掃設定。新的布局方式對于新手用戶可能更易接受(在開發(fā)者預覽版中,在操作按鍵上由下向上輕掃、再由上向下輕掃將無法帶用戶返回之前的操作界面!),不過當大家逐漸弄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之后,老方案的執(zhí)行效率明顯更高。
在橫向模式下,屏幕下方有一個極為細小的滾動指示條,并會在停止操作的一秒之后自動隱藏(因此在大多數(shù)截圖中都看不到它的身影,不過在輕掃操作中它總會出現(xiàn))??v向滾動模式下不提供此類滾動指示條,因此我們很難在長長的項目列表當中弄清楚自己的當前位置。
針對觸控操作做出的一大優(yōu)化在于,Wear上的觸控對象要比顯示圖標本身大得多。藍色的操作圖形其實能夠通過點觸屏幕上的任意位置實現(xiàn)觸發(fā),而不僅僅局限在藍色框體之內,而時間/通知信息卡在主屏幕上嚴格遵循一比一比例劃分。這種盡可能增大觸摸目標的設計當然有助于加快手表的操作速度。
有一項優(yōu)勢大家是無法通過截圖感受到的,那就是Wear系統(tǒng)上精美的操作動畫。與三星之前推出的智能手表不同,Wear當中的一切都擁有60fps顯示流暢度且?guī)缀醪淮嬖谕下F(xiàn)象。元素的反彈、切換以及旋轉效果可謂絲般順滑——不夸張地講,如果把Wear設備比作智能手表領域的iPhone,那么其它產(chǎn)品就是手表界的Windows Mobile。但需要批評的是,其中一部分動畫的顯示時間有點長,考慮到有些效果我們要看上百遍、自然會讓人感到有些煩躁——例如接收郵件。
通知與Google Now——Android Wear的殺手級應用
Android Wear已經(jīng)給了目前市場上各類智能手機平臺帶來巨大沖擊(這可絕不是危言聳聽),究其本質、在于通知機制的卓越表現(xiàn)。每一款Android應用都能將通知信息顯示在Wear之上。
Android 4.3悄悄加入了通知API,它能夠利用通知面板顯示訪問應用程序所獲取的全部數(shù)據(jù)。Android Wear helper應用能夠利用該API收集來自通知的文本與圖片,以遠程方式忽略通知并觸發(fā)操作按鈕。在上述信息與控制機制的輔助下,Wear能夠在手表屏幕上對標準Android通知進行無縫化重新配置——開發(fā)人員完全無需為此作出額外調整。下面來看其具體運作機制:
圖片上部:Android通知。圖片下部:Android Wear通知結果。
Android Wear能夠獲取手機通知面板中的數(shù)據(jù),而后將其創(chuàng)建為可以在手表上顯示的自有界面。縮略圖充當當前背景圖案,文本內容被整理并顯示在小屏幕當中,應用程序圖標與手機應用保持一致,而三種操作(兩個按鈕與通知觸控機制)被拆分為三個獨立的操作屏幕。系統(tǒng)中的輕掃以忽略手勢也得到了保留。
這正是Android Wear如此特殊的原因所在。由于谷歌自一年前就開始就開始在Android 4.3中考慮與Android Wear的底層協(xié)作,因此后者天然擁有與大多數(shù)應用相兼容的能力。在大多數(shù)智能手表還需要能夠定制實現(xiàn)通知機制兼容性時,我們已經(jīng)能夠在Android Wear中享受到如上圖所示的基本功能。
開發(fā)人員可以利用對其Android應用作出一定調整以帶來更出色的Android Wear協(xié)作效果。如果不加以額外設定,那么Wear會直接提供操作按鈕并在手機上實現(xiàn)與原生功能完全一致的操作效果。因此在選擇“刪除”時,電子郵件會被刪除。“回復”則會在手機上啟用“郵件編寫”屏幕。這樣的結果顯然無法令人滿意,開發(fā)人員們可以在自己的Android應用中為Android Wear提供更為完善的“回復”操作支持,例如允許用戶直接通過與手表對話以錄制并發(fā)送語音信息、或者從列表中選擇已經(jīng)提前錄制好的語音片段。
提取自操作按鈕的圖標往往無法顯示為***分辨率,因此開發(fā)人員可以為Wear專門準備高分辨率素材。否則,如果某應用程序采用自定義圖標而又沒能為Wear提供特定版本,那么顯示出的圖標很可能非常模糊。
開發(fā)人員還可以為通知機制添加更多橫向屏幕顯示內容(谷歌將其稱為‘新增頁面’),它們會顯示在主通知頁面與操作按鈕之間。之前章節(jié)中提到的最近五天天氣信息卡就是個很好的頁面擴展示例。
通知堆疊機制也是值得開發(fā)人員認真考量的方案之一,其中能夠顯示多項條目(例如多條推文或者電子郵件內容)并采取更為實用的格式——而非直接套用Android的單行單條目通知機制。如果開發(fā)人員不加任何調整,多個通知信息卡的顯示效果將與Android通知機制保持一致:在每個信息卡中包含多條信息。不過如果開發(fā)人員選擇支持堆疊機制,那么單一應用程序也能將自身信息擴展至多個信息卡內。
添加背景后,Wear系統(tǒng)還能夠自動彈出信息卡。舉例來說,智能燈泡應用會在用戶回到自己家中后在背景流中自動彈出。
Google Now信息卡示例選摘。
Wear當然無法像手機那樣支持大量Google Now信息卡,但其容納能力同樣相當出色,如大家在上圖中所見。其中一些在手表上具備非常出色的顯示效果,例如居家時間、以及以時間或者位置為基礎的提醒方案等。其中大部分只提供“在手機上打開”選項,但也有一些基于地點(例如酒店預訂功能)的功能支持用戶在手表上啟用導航功能。Google Now信息卡在主屏幕上彈出后具備相當出色的實用性,其效果遠超在手機上以節(jié)選方式顯示一小條內容的機制。
Google Now在智能手表上的惟一弊端在于,我們完全沒辦法重新不愿信息卡或者通過命令使其生成我們需要的信息卡。如果我們忽略了某條天氣信息,它就徹底消失了。即使我們提問“現(xiàn)在天氣如何”,它也只會暫時顯示相關信息——沒錯,不再提供信息卡。同樣的問題在“計步”信息卡上也存在。根據(jù)用戶的要求生成信息卡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希望能在后續(xù)更新當中變?yōu)楝F(xiàn)實。
Wear的另一大主要問題在于,我們無法對操作進行任何撤銷操作。如果大家不小心輕掃而忽略了某些內容,那就再也找不回它們了。當我們輕掃從操作按鈕返回到通知主頁面,很有可能在重復輕掃手勢的過程中刪除掉某個信息卡。
#p#
命令與“始終啟用”屏幕
知識圖譜在Wear上也能與在其它平臺上一樣正常運作。
Wear的功能當然不止通知信息卡這么簡單。語音輸入是向Wear發(fā)送指令并執(zhí)行操作的主要途徑,而且除了使用事先錄制好的語音片段之外、也是我們惟一的文本輸入方式。說出“OK Google”關鍵詞或者點觸手表上的時間內容會激活語音識別功能。這時說出命令即可正確觸發(fā),接下來大家只需靜待命令執(zhí)行或者向下滾動屏幕以查看語音操作命令列表。
大家之前使用過其它包含語音命令的谷歌產(chǎn)品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各位應該明白其實際效果。谷歌其實根本沒有推出過任何其它形式的語音識別機制。谷歌眼鏡、Android、谷歌iOS應用、Google.com以及如今的的Android Auto、電視乃至Wear使用的都是同一套語音識別技術。如果大家感興趣,不妨實際使用一下其它谷歌產(chǎn)品以感受其精度——根據(jù)我的個人經(jīng)驗,其表現(xiàn)相當出色。
Android Wear操作系統(tǒng)還能回答各類谷歌知識圖譜能夠應對的問題。大家可以提出世貿中心高度是多少或者其它一些存在明確答案的問題,通常都能得到其回應。
如果知識圖譜解決不了問題,大家就會獲得來自谷歌搜索的相關結果。
如果知識圖譜不足以解答我們的疑問,大家還能在手表上查看到谷歌搜索查詢結果中的前三條項目。Wear本身并不提供瀏覽器功能,因此所有點觸對應鏈接的操作都會在手機上打開該鏈接。不過前三條查詢結果往往已經(jīng)足夠了,在上面的例子中,第三條結果明確回答了我們的問題。
Wear的語音命令。只有谷歌公司能夠向這份列表中添加新內容。
不同谷歌平臺之前僅有的語音命令區(qū)別只與“應用程序”命令相關,例如“向Bob發(fā)送郵件”或者“啟用飛行模式”。在上面這份Android Wear命令列表當中,只有“開始”命令沒有得到明確顯示,這條命令能夠引入第三方應用。壞消息是,第三方開發(fā)人員無法向這份列表中添加任何內容。任何非系統(tǒng)應用都會被隱藏在位于語音操作列表底端的“開始”命令當中。大家可以口頭表述“start加應用名稱”來啟動這些應用,例如“start Phillips Hue”。但菲利普公司沒辦法添加新的、更為自然的語音操作命令,例如通過“關閉電燈”語音命令實現(xiàn)對應目的。目前第三方應用只能使用業(yè)已存在的語音命令,并借此表達自己的意圖。因此如果Google Keep當前默認利用“記筆記”命令啟動Evernote,但大家也可以將該命令指向其它應用。
Wear在關鍵語句檢測方面的實際表現(xiàn)要遠遠勝過其它谷歌產(chǎn)品,甚至連Android版本也無法與之相比。Android不會對我們在關鍵語句之后的語音內容進行“緩存”,也就是說當大家說出“OK Google”之后必須暫停一陣以等等語音識別機制啟動。如果不加暫停,那么在語音識別機制啟動之前我們說出的所有內容都會被忽略。Wear則會對關鍵語句后的語音內容加以緩存,這樣大家就能快速說出“OK Google,五分鐘后提醒我”之類的內容,而且命令能夠確切得以實現(xiàn)。
始終啟用屏幕,左圖為“喚醒”模式、右圖則為“休眠”模式。
Wear設備的“始終啟用”屏幕具備兩種狀態(tài),我們分別將其稱為“喚醒”與“休眠”模式。當設備處于喚醒狀態(tài)下,屏幕將使用***亮度與彩色顯示效果。在一段時間沒有操作之后,屏幕則切換為低功耗、低亮度、黑白顯示模式。用戶可以把手擋在屏幕之上或者按下對應硬件按鈕來手動進行模式切換。這也會讓設備返回到主屏幕。如果大家不想使用始終啟用屏幕,也可以在設置內將其關閉。
盡管屏幕處于始終可用狀態(tài),但關鍵語句檢測功能會被關閉——“OK Google”只會在屏幕被喚醒后才能正常起效。與其它早期智能手表一樣,將設備舉至面前即可將其喚醒,這時它也能識別到我們說出的關鍵語句。當與Wear匹配之后,手機會自動禁用自身的關鍵語句識別機制。在這種情況下,“OK Google”不會喚醒手機或者手表中的任何一者。
語音命令的執(zhí)行效果基本完全一致。大家說出自己需要的內容,Wear則負責具體執(zhí)行。與谷歌眼鏡類似,轉錄機制會在發(fā)送之前等待幾秒,以便大家對自己的指令進行校對。
某些功能無需口頭表述即可實現(xiàn),例如計時器。計時器(與鬧鐘)與同類手機應用并無關聯(lián)——二者彼此獨立。
秒表又是另一個無需語音輸出的應用。
設置屏幕中的大多數(shù)選項只能開啟或者關閉,但亮度等調整擁有更多選項。
所有非系統(tǒng)應用都在“開始”菜單當中。前幾項沒什么作用,F(xiàn)it用于顯示我們的計步數(shù),而Keep則顯示所有詞內容并支持滾動操作。
#p#
表面設置
說了這么多Wear對于應用程序的拆分、傳遞與運行機制,我們還沒有說到其作為手表的最基本功能:顯示時間。Wear當然能夠出色地完成這項任務,而且可以提供大量不同類型的顯示效果。其中部分方案與傳統(tǒng)手表外觀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獨特風格可供選擇。在主屏幕中長按屏幕會呼出表面選擇界面,大家可以輕掃以查看各種表面風格,從極小到極大、從模擬到數(shù)字、從糖果配色到007樣式不一而足。
就目前來看,很多OEM廠商開始利用皮膚風格更濃郁的TouchWiz作為替代方案,希望為Wear帶來大量效果各異的表面設計。我們不確定這種狀況是否會隨著谷歌對Wear的進一步雕琢而逐漸消失,抑或是繼續(xù)與官方機制并行發(fā)展。
更新:看起來自定義表面方案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開發(fā)人員可以將表面設計與軟件包作為應用程序通過Play Store發(fā)布。它們將以應用程序的方式被安裝在大家的手機當中(很遺憾,它們會讓各位的手機應用列表更加雜亂),并被同步到手表處。
表面設置調整包括時鐘類型、尺寸、背景以及是否顯示當前日期。上圖列出的為LG及谷歌的智能手表顯示效果。
***款表面設計被稱為“增量”方案,能夠顯示目前尚未查看的通知數(shù)量。這四幅圖片皆來自LG G Watch。
一些三星獨有的表面顯示效果。
我們可以在主屏幕中對表面布局作出大量細節(jié)化調整。默認方案只提供簡單的數(shù)字化時鐘外加動態(tài)背景圖案,但還有其它很多表面能夠實現(xiàn)混合型背景。底部信息卡擁有兩種尺寸選擇,大型與小型;用戶所選定的表面會自動識別當前使用的是哪種信息卡顯示方式。各圖標位置也可隨意調整,某些方案將其置于屏幕右上方、另一些則將其放在屏幕中央。大多數(shù)簡單方案可同時用于LG與三星智能手表。
邊緣功能仍顯粗糙
作為Wear系統(tǒng)的核心功能,快速處理通知信息與訪問谷歌應用都具備良好的實際表現(xiàn),但該操作系統(tǒng)的大量邊緣功能仍然顯得比較粗糙。不過話說回來,對于Wear這款年輕的系統(tǒng)來說,確實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目前對于第三方語音操作的嚴格限制確實很不人性,而且這意味著應用程序本身完全無法添加任何新的主要語音功能。開發(fā)人員可以向谷歌請愿以添加新的語音命令,但這恐怕會是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這就是目前谷歌地圖在Wear上能實現(xiàn)的全部功能……
谷歌地圖基本沒有任何實用性可言。它會顯示出駕駛方向,但大家沒辦法單純依靠智能手表實現(xiàn)導航。步行指向功能根本無法提供地圖、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方向提示文本,這實在太過寒酸了。目前***實用性的地圖功能只有交通流量指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此處查看谷歌提供的演示視頻),但現(xiàn)在我們還無法將其直接顯示在手表之上。當然,關于這項弊端我們已經(jīng)在Gear Live與G Watch評測當中進行過評述了。
Wear目前幾乎不提供任何應用程序支持機制,特別是那些來自Google Apps家族的選項。作為一套新平臺,我們當然不指望上面能有太多可資利用的應用方案,但Android之所以能夠獲得廣泛成功、Google Apps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它們,我只能說這款平臺還有很長的發(fā)展道路要走。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小麻煩等等著谷歌解決。首先,谷歌仍然不允許用戶在手表上選定聯(lián)系人圖片——而縮略圖的分辨率又太低,因此顯示效果極為模糊。某些表面方案會采用圖片作為背景圖案,但卻不允許用戶自行選擇圖片。除此之外,我們也無法對信息卡進行控制。假如天氣信息卡在消失后我們又想再次查看,要怎樣將其重新呼出?答案是沒辦法。我們當然可以要求查看當前天氣,但手表再也不會彈出任何信息卡。再有,用戶不能“撤銷”自己作出的任何操作。
筆記內容可以顯示在手機上的Google Keep當中。不過鬧鐘、計時器或者秒表等功能卻無法與手機上的對應應用實際同步。大家可以利用手表接聽電話,Wear還為此提供專門的用戶界面,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款Wear設備配備揚聲器——也就是說我們在通話中聽不到任何聲音,對方的應答只能透過口袋里的手機傳出。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確實表現(xiàn)良好,因此這些小問題可以暫時忽略,不過Wear的改進空間確實還很明顯。
總結
當我們聽到“嗶”的一聲,接下來要怎么做?過去,我們需要馬上翻騰自己的口袋、撈出自己的智能手機、啟動屏幕、解鎖手機、拉下通知面板并查看“嗶”聲究竟源自何處。大家對于Wear設備的評價其實取決于各位每需要忍受多少次前面提到的這一系列流程:如果每天需要搞上幾百次,那這個過程足以讓人抓狂,在這種情況下Wear將成為一款令人興奮的技術杰作。
可穿戴式設備并不是技術領域中的“根本性”組成部分,而這也不應該成為我們評判此類方案的標準——智能手表確實是一款奢侈品,需要與我們的智能手機相對接而且根本無法帶來任何真正的新功能。不過一款優(yōu)秀的可穿戴式設備要做的并不是帶來顛覆,它只需要幫助用戶以更快、更輕松的方式實現(xiàn)本來需要通過智能手機完成的任務,從這個角度來看Wear確實是一類***實用性的產(chǎn)品。翻口袋、瞎摸索、解鎖并查看手機的日子即將過去,現(xiàn)在我們在聽到那要命的“嗶”聲后,只需要微微一笑、抬起自己的手腕——沒錯,就是這么從容。
可以肯定地講,大家不可能在自己的手表上100%重現(xiàn)正常智能手機的各類操作。我們可以通過它查看通知信息、刪除無聊的郵件并快速發(fā)送文本回復;此外,大家還可以利用谷歌搜索查看部分結果信息。就是這些,智能手表只有這么大的能耐。我認為這對于可穿戴式設備已經(jīng)足夠了,而Wear也將在我未來的生活中牢牢占據(jù)技術裝備中的重要位置。但換個角度,如果大家希望依靠一塊手表讓智能手機徹底滾出自己的生活——真的很抱歉,這種產(chǎn)品還不存在。
Wear的出現(xiàn)徹底讓來自三星與Pebble的智能手表軟件淪為殘障人士。谷歌已經(jīng)把智能手表操作系統(tǒng)由原本的半成品、娛樂裝置變成如今的實用工具。其核心機制運作良好,但谷歌明顯還需要在應用程序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包括第三方應用以及其自家***方應用。新平臺上欠缺配套方案完全可以理解,畢竟目前Wear系統(tǒng)本身只是一套beta測試版本、尚有無窮的發(fā)展?jié)摿?,而Wear設備也已經(jīng)給用戶帶來出色的實用性與卓越體驗。我們會在未來幾個月中密切關注Moto 360的發(fā)布與實際表現(xiàn)。
優(yōu)勢
· 快速輕松的通知信息訪問與開箱即用的Android應用對接能力。
· 美觀、簡潔的設計與布局讓用戶在使用Android Wear時嘴邊總會掛著微笑。
· 快速而準確的語音命令操作。
· 平滑流暢的動畫效果(至少在我們的G Watch上是如此)。
· 主屏幕上顯示的Google Now信息卡讓服務更具實用性。
· 我們在手表上進行任何操作都會反映在手機之上,無需任何笨拙的額外同步過程。
缺點
· 應用程序無法添加語音命令:大家無法在Wear默認選項之外進行語音操作,除非谷歌未來對Wear作出更新。
· 一部分用戶界面動畫(例如刪除電子郵件)耗時過長,而且我們不能跳過——只能等著它自然結束。
· 用戶很可能由于誤操作刪除某些信息,而且已經(jīng)忽略的通知或者Google Now信息卡完全無法得到恢復。
· 許多邊緣功能依然相當粗糙:Wear無法找到分辨率合適的縮略圖片,而鬧鐘等應用也無法與手機實現(xiàn)同步。
· 谷歌地圖本應大放異彩,但目前的實際效果卻令人極度失望。
抱怨
·缺乏對其它Android設備的支持能力——智能手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屬于全有或全無的二元式選擇。
原文鏈接:Android Wear software review: Smartwatch software that doesn’t suck
核子可樂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