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的IT新人需要提前了解哪些經驗
譯文剛剛走出校園,打算在求職市場上一展英姿?各位年輕的朋友,請先聽聽老一輩無產階級技術人員們的經驗之談。
意氣風發(fā)走進新時代
就在這個月,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們即將走出校園,陸續(xù)邁入殘酷的求職市場——當然,坐在屏幕前的您也許也是其中的一員。毫無疑問,各位的教授及導師想必已經結合自己的經歷為大家準備好了指導意見,但智慧的結晶多積累一點也沒什么壞處。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一同分享以下經驗之談,希望幫助各位在激烈的競爭當中一路乘風破浪。
結交朋友,影響他人
真實的世界既廣闊又擁擠,而大家需要在校園交際圈之外結識更多與專業(yè)相關的朋友。“盡可能多地參與聚會及其它社交活動,這一點對于職業(yè)生涯的持續(xù)發(fā)展非常有益,”KCITP技術社區(qū)創(chuàng)始人Michael Gelphman指出。“在這里,大家可能會遇到睿智而又積極的溝通對象,他們對于自己所從事的行業(yè)充滿熱情與干勁。如果我們著眼于建立真正穩(wěn)固的友誼,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甚至可能在未來成為我們的頂頭上司。”
溝通才是關鍵
大家可能認為拿出大量時間盯著屏幕并輸入代碼才是提升自己的有效手段,但我得強調一句,學會與他人溝通同樣非常重要,甚至可以算是必備技能。“大部分軟件項目之所以遭遇失敗,并不是因為成員的技術能力有什么問題,而是他們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與理解,”B2B市場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Madison Logic公司CTO Mark A. Herschberg表示。“我曾經拿出很多時間立足于CTO職位充當翻譯者的角色。能夠將問題向非技術出身的同事解釋清楚同樣非常重要。”另外,不要總是依賴于社交平臺來進行溝通。在IT解決方案與托管服務供應商Logicalis US公司市場營銷主管Nickie Peters看來,大家應當“收起自己的技術設備。因為世界上最讓人心煩的、或者說令人感到自己遭受忽視的行為就是,交流對象在說話的同時還時不時盯著手中的小屏幕。
學習理解“言外之意、話外之音”
在踏入職場之后,大家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同類型的交流方式,其中有些甚至會令人不太習慣。“當初剛剛MBA畢業(yè)并加入一家半導體企業(yè)從事市場營銷工作時,我就在這方面吃過虧。因為當時的上司們說話總喜歡拐彎抹腳,我真希望那時候能有人教教我怎么正確理解他們的意見,”目前在一家無線網絡企業(yè)擔任高級B2B內容營銷作者的Derek Handova回憶道。“舉例來說,當他們說到建議我們做什么事時,其中根本就沒有商量的意思——這是一項命令,根本不是什么建議。直言不諱在大企業(yè)和集團公司當中早就消亡殆盡了,模棱兩可的發(fā)言才是最理想的溝通方式??偠灾?,請大家盡可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判斷能力,***程度解讀這些混亂的信息。”
#p#
學歷并不代表著一切
雖然經過多年的高校生活,相信每個人都為自己取得的學歷而感到自豪,但相信我、它在真實世界中的價值并沒有那么突出。移動游戲服務供應商Yvolver公司市場營銷經理Jonathan Harrop指出,“2008年我剛剛畢業(yè)時,我真心希望有人能及時提醒我、自己不可能只靠學歷就在人才市場上暢通無阻。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發(fā)現自己需要學會開車、了解如何在每一次面試當中將自己的優(yōu)勢更充分地加以展示。每一個吸引我的職位都有一大堆同樣出色甚至更加出色的人才在同我競爭。”研究與咨詢企業(yè)TechnologyAdvice公司高級軟件工程師Thomas Vaughn也表示,“擁有學歷并不代表著我們就能順利得到理想的職位。如果大家在校期間找過兼職工作,那么畢業(yè)后請做好進一步增加工時的心理準備——找份真正的全職工作可沒想象中那么容易。”
獨力完成的項目是我們宣傳自己的***素材
“如果我能夠回到過去并擁有與現在等同的成熟心態(tài),”電子郵件將會與管理服務供應商Sendgrid公司社區(qū)發(fā)展經理Pedro Sorrentino感嘆道,“我肯定會專注于盡快成為一位實干家,而不是把大量時間浪費在口頭功夫上。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啟動一個項目、建立一套專業(yè)業(yè)務并將其推向全世界。如果愿意,大家甚至能夠將創(chuàng)業(yè)活動作為自己的全部工作內容。”安全廠商LIFARS公司數字化取證與網絡安全監(jiān)控人員Paul Kubler則給出了更為具體的例子:“有人建立起一套能夠切實起效的LAMP Web服務器或者為自己的家居Wi-Fi打造了RADIUS,這會使他們在各自領域擁有更為豐富的經驗積累與動手能力,而這些積累也將使他們獲得比同職位員工更優(yōu)厚的薪酬待遇。”
活到老,學到老
大家剛剛畢業(yè),正值青春年少,這時的大腦就像海綿一樣:千萬別浪費了!“在成為一家成功IT企業(yè)的CEO之后,”iOS/OS X應用程序開發(fā)商KeepSolid公司***執(zhí)行官Vasiliy Ivanov表示,“我意識到一切決策的障礙都在于所掌握信息的不足?,F在我把自己的所有空余時間都用在學習各種科目及讀書方面——我本應該在年輕時就早點養(yǎng)成這種好習慣,那時候我還沒有自己的家庭、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更多。”Pedro Sorrentino也表示,不斷學習可以說是技術人員的一項必備技能:“知識本身毫無意義,因為在技術領域,知識的更新換代太快迅速。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怎樣才能快速且高效地進行學習。”
與他人分享我們掌握的知識
信息安全教育非營利組織(ISC)²執(zhí)行董事David Shearer很清楚,他們完全可以通過正規(guī)方式幫助參與者掌握其所擅長的知識與技能:“專業(yè)認證是我們保持終生學習并向雇主傳達我們敬業(yè)精神的***方式。”Paul Kubler也認為,“技術資質為那些擁有此類認證的員工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這些資質足以幫助老板了解到員工最基本的能力水平,并在工作應用當中充當如斷路器般的作用。”
#p#
知識在哪里,我們就在哪里
在未知的求知道路上,我們并不是惟一的孤獨探尋者——至少我們不該是孤獨的。SaaS企業(yè)Square Root公司COO Elizabeth Schwartz就建議大家“積極在日常娛樂與業(yè)務聚會之外找到能夠提升自己的新平臺。發(fā)展機遇與指導應該被優(yōu)先提上議事日程,特別是對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更應如此。尋找一家敢于為自己的員工投資的企業(yè),這可能意味著通過午餐會的形式鼓勵技能共享或者劃撥專門的年度預算來幫助每一位員工接受培訓或參與各類技術會議。”
不僅僅理解技術本身,更要理解技術的訴求所在
大家在計算機科學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可能僅僅是未來日常工作當中的一小部分。“我真希望自己當初能夠在走出大學之前意識到,編寫代碼對于交付一款成功的軟件產品而言還遠遠不夠,”云解決方案供應商BetterCloud公司工程技術副總裁Kevin Skibbe指出。“構建一款成功的軟件產品有著眾多前提條件——市場與產品調查、測試、運營、銷售、營銷宣傳等等等等。”快速應用程序開發(fā)廠商Mendix公司CTO Johan den Haan就非常清楚忽略了以上因素的開發(fā)方案有多么危險:“大家需要與實際用戶配合進行迭代,從而打造出具備實用性的產品。在了解這條真理的過程中,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我還是年輕時,我甚至個人掏錢開發(fā)出了一款應用程序,但最終用戶們根本不愿意買賬。”
看破紛擾如群蜂的宣傳炒作
數字化機構polik CCO Drew Thomas表示,“現在我意識到宏觀趨勢比微觀趨勢要更為重要”——而我們越快掌握二者之間的差別,結果也就越好。“整個業(yè)界的發(fā)展速度很快,而每個人都會感到如果不掌握一切、自己就會被時代所拋棄。不過平心而論,要想拿出時間理解業(yè)界中出現的一切新型技術成果簡直是癡人說夢,因此年輕人應當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能夠推動技術進步潮流的‘宏觀視角’身上。”數據與信息管理軟件開發(fā)商CommVault公司產品營銷高級經理pian Mitchell認為,“物聯網與大數據確實是當下最為熱門的技術名詞,但在15年后卻很可能被人們所遺忘。剛剛踏出校門的年輕人正適合選定一種值得認真鉆研的基礎性技術,并將其作為長期指導方向。”
擴展我們的知識基礎
已經在按需培訓服務供應商CBT Nuggets公司效力了近十年的IT培訓專家Chris Ward最初僅僅是將了解計算機編程作為一種個人愛好。“有人告訴我,如果我要成為一位真正的程序員/用戶,我就得學習該學科背后的方方面面專業(yè)知識,例如網絡以及內存的運作方式等。那時候我根本聽不進去。轉眼之間我就離開了校園,當時我的***份工作是將電臺現有網絡整合到一起,工作的過程正是我學習的過程。雖然結果不錯,但過程卻很艱難。希望大家別犯相同的錯誤。如果你是一位程序員,也別忘了了解與網絡相關的知識。如果你是一位硬件專家,也要拿點時間練練編程。每種專業(yè)都懂一點,然后專注于自己的專業(yè)領域,這不僅能帶來樂趣與享受,同時也能讓大家在職場上走得更加順遂。
#p#
你的意見也很重要
如果大家確信自己有必要將觀點與其他同事分享,那么請放下矜持、別總是藏著掖著。“毫無疑問,***與普通員工之間在重要業(yè)務決策方面總是存在分歧,”備份與恢復解決方案供應商Spanning by EMC公司***軟件工程師Gordon Bockus指出。“我還記得在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習慣于把想法藏在肚子里——因為我并不想積極參與到決策當中,或者認為自己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事實最終證明,如果我們不在有機會參與決策時表現自己——無論是否被邀請加入——那么這樣的機會很可能會永遠消失。另外,無論作出怎樣的決策,負面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有可能發(fā)生,所以別給自己添加太多負擔。”
尊重固有文化
Derek Handova的***份工作就讓他真正意識到,遵循企業(yè)環(huán)境下的文化傳統是每位新人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他的老板“曾經在英國軍方服役多年,而這里的文化也反映出了這一點。會議總是嚴格按照預定時間開始與結束,而且員工不能以任何理由遲到。雖然這種規(guī)定也沒什么不好,但Altera公司的文化在很多方面卻呈現出了一種冷酷無情的特質。“我對于按時參加會議非常異議,畢竟我自己就是個相當守時的人,但我發(fā)現其他同事對此往往很不適應。”但總而言之,作為企業(yè)當中的基層成員,不能適應也得適應,這就是生存的法則所在。
不要忍受缺乏尊重的傳統
不過強迫自己適應合理規(guī)則與容忍規(guī)則濫用還是有所區(qū)別的。“當我剛剛踏入自己的技術發(fā)展生涯時,我真希望有人能提醒我,一家公司的文化傳統同樣非常重要,其地位甚至可以等同于工資及福利待遇,”托管服務供應商Connectria公司總裁兼CEO Rich Waidmann指出。“在我的最初兩份工作中,身邊的同事往往自負而且粗魯,我每次提出問題、他們都會用惡劣的態(tài)度讓我覺得自己像個傻瓜。千萬不要讓這種狀況出現在你們的身上——找到一家公司,在這里你的合作伙伴正是你希望與之合作的類型。我們往往在忙碌當中忽略了一項重要的事實,積極的職場文化非常重要,而樂觀開朗的同事更是生活中的無價之寶。”
別急著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
作為年輕人,誰不想立馬邁開步伐、踏上建立自己事業(yè)的道路呢——但大數據與大規(guī)模分析廠商Think Big公司總裁Ron Bodkin對此則持不同意見。在他看來,我們不應太過躁進。“成為一位企業(yè)家的***方式就是先為企業(yè)家工作一段時間,”他表示。“在一家創(chuàng)新型公司內跟隨一位創(chuàng)新型管理者,并從其身上學習各種必要的經驗。我年輕的時候也急于擁有自己的事業(yè),但在那之前我先是為一些經驗豐富的企業(yè)家工作,并從他們身上了解成為一名***擁有具備哪些素養(yǎng)。在團隊中所能學到的東西要遠比一個人蠻干多得多。我想我們已經在學校里熟悉了獨自處理問題所需要的各種積累,但真實世界中我們必須要通過協作來‘共享信用’,特別是與那些具備不同技能儲備的同事們。”
大家不必急著預見自己的未來
服務采購廠商Fieldglass公司客戶運營高級主管Jim pozny過去就曾經被他的英語言文學專業(yè)背景所“束縛”甚至因此陷入困擾。“我真希望自己能回到過去,告訴當時的我‘放松一點’?,F在我擁有相當成功的職業(yè)發(fā)展水平,而且工作內容跟當初的專業(yè)其實沒什么關系。因為我并沒有把心態(tài)鎖定到特定的職業(yè)道路之上,我可以探索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對我來說,這意味著我可以將自己的計算機技術愛好融入到求職當中。我的***份全職工作是在一家軟件公司擔任技術專欄作者。雖然聽起來不怎么高大上,但這卻開啟了一道重要的門戶。最重要的是我們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僅僅關乎教育背景。如果大家能夠證明自己是一位勤奮的員工外加解決問題的能手,那么機會早晚會出現在各位面前。”
#p#
專業(yè)背景并不是我們的全部
大家可能像pozny一樣感覺自己當初選擇了“錯誤”的專業(yè),但其帶來的限制效果可能并不像大家認為的那么嚴重。“現在回想起來,我希望自己能在剛畢業(yè)時了解到這樣一項事實:即使有人告訴你,你沒有資格獲得某份工作,也并不代表他們說的就是真理,”IT顧問Harold Mann表示。“應屆畢業(yè)生往往會面臨實習經驗以及專業(yè)背景等硬性要求,但這一切只是為了幫助雇主更高效地淘汰候選人。而如果大家擁有堅定的決心,這樣一項簡單的規(guī)則并不足以評判我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不是每份工作都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地
尋找***份工作的過程就像是體驗產品的試用裝,所以大家根本用不著非要一次就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崗位——這既不正常也不現實。“在剛剛畢業(yè)時,我們的***份工作幾乎不可能就是理想中的***選項,但它應當成為我們通往***選項的鋪路石,”TechnologyApce公司的Thomas Vaughn表示。不要永遠把工作目標放在***選項身上——當下最重要的開始賺錢并從日常事務中學習——但請注意,一定要確保這場人生的首演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經驗,特別是下一位雇主可能會看重的技能積累。”
開辟自己的發(fā)展道路
***一點?大家現在已經是成年人了,所以請自己掌控人生的方向。Salesforce公司技術編輯Leah McGowen-Hare表示,“當大家擅長自己當前的工作內容時,人們往往會說‘你應當如何如何’。不過這與我們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可能有所區(qū)別。如果我們能夠順應這種要求并作出改變,那么自然會從中積累到更多知識。總之,請確保所作出的決策與自己的判斷相符。”又或者,如同EMC公司工程技術副總裁Mike Pav所言:“我希望自己當初畢業(yè)時能夠意識到,家人以及就業(yè)顧問給出的發(fā)展思路根本不是我真正喜歡的方向,而僅僅代表著他們基于個人生活總結的觀點。我花了二十多年才意識到,我必須擁有屬于自己的未來規(guī)劃。”
原文鏈接:http://www.infoworld.com/article/2931981/it-jobs/tech-pros-tell-you-what-they-wish-they-knew-when-they-graduated.html#slide1
原文標題:Voice of experience: What IT newbies should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