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元的碼農到首席架構師的經歷
“在微博平臺,有幸結識了一幫趣味相投資深碼農,離開以后很難再有這么一個團隊來成長了……想想都是幸運,成天跟一群這么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想變差都不容易。” 筆者。
我現在負責熊貓 TV 整體基礎架構工作,是一個快 9 年工齡的碼農。辦公地點在 O2O 宇宙中心——望京 SOHO,附近的伙伴們可以隨時約起。
我在 2007 年畢業(yè),和很多同行一樣,也是從小公司起步,曾做過 ERP,信息安全,互聯網社交平臺、游戲平臺等,現在工作是直播娛樂平臺。寫過幾年的語言有 Java、C/C++、PHP、Golang,偶爾寫點 Python、Lua、NodeJS 等?;ㄔ陂_源上的時間不多,但也開源一些個人代碼,如分布式發(fā)號器。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個人成長與選擇。
在我講我個人成長經歷前,我先推薦一本書「聯盟」,LinkedIn 領英創(chuàng)始人里德•霍夫曼的作品。在「聯盟」中,提供了一種使雇主與員工之間從商業(yè)交易轉變?yōu)榛セ蓐P系的框架,創(chuàng)建了一種鼓勵公司和個人相互投資的工作模 式。它提出打造任期制,將非終身雇用的員工變?yōu)楣镜拈L期人脈,并吸收員工的高效人脈情報。
只有雇主與雇員結為強大的聯盟,共同擁有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與豐富的智慧寶庫,員工、團隊、企業(yè),乃至整個經濟才能繁榮發(fā)展。
每個人對于價值觀有不同的理解,我個人對于人生幸福理解很簡單:年輕時有人生閱歷豐富的人(下面我姑且稱之為長者)指導,跟隨有理想的長者去學習及 改變世界;到自己成為長者時,也同樣能將相同的價值觀及做事方法影響一批人,聚攏一批有志青年來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我說的長者不是指年齡,還是指在人生 閱歷及行業(yè)領域有深入見解的人。在這個時代,單槍匹馬很難成功,我更看重團體的力量及跟優(yōu)秀的人一起做事情。
長者能通過集市模式聚到一批與同樣興趣與尿點的人,這些人每天共同生活做事:吃飯、做事;吃飯、討論;吃飯、學習打豆豆、睡覺, 找誰是豆豆。這個尿點這重要,有同樣尿點也意味著有更多一起接觸的機會。有些碼農喜歡白天寫代碼,有些碼農喜歡晚上寫代碼,這個尿點不一致,可能就少了很 多交流的機會。一起生活只是一個比喻,重點是通過長者大家一起找到共同做事的節(jié)奏。Linux 操作系統(tǒng)就是在長者號召的背景下,產生于這種貌似混亂、無序的集市模式。
我的觀察國內缺少這種長者,大部分團隊都以商業(yè)為重。在國外,硅谷科技在幾十年前通過創(chuàng)新走在世界前列,很大程度依賴這種土壤;幾百年前,歐洲的文藝復興也依附于這份土壤。有機會我要去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與硅谷灣區(qū)看看,去感受那些當時能影響一個時代的人物。
價值觀就到這, 下面簡單說下個人成長的經歷。
剛畢業(yè)時,放棄了父母在家鄉(xiāng)的安排及強烈反對來到了北京,以碼農的身份及 3,000 元月薪加入到某公司的企業(yè)方案部門做 ERP,盈科是一家香港電信公司,可以理解成香港的中國移動。第二份工作是在神州泰岳做信息安全方面開發(fā),在神州泰岳的經歷如果說收獲較多的,可能是信息 安全的項目對代碼質量要求嚴格,自己打好了較好的編程習慣與基礎。
轉眼就畢業(yè)三年過去,到了 2010 年時候開始有些郁郁寡歡,覺得自己往上進一步成長非常慢,也看不到未來的出路,感覺企業(yè)信息安全領域開發(fā)不是我長期想要的技術生活。但在另外一方面,我也 觀察到國內的互聯網行業(yè)及技術都發(fā)展非常蓬勃,覺得它應該是技術人員未來的方向。因此也憧憬著去嘗試海量用戶規(guī)?;ヂ摼W平臺的技術挑戰(zhàn),希望能做一些更大 的、能影響整個互聯網用戶的事情。
在迷茫的路口,我開始關注互聯網技術,也閱讀了很多互聯網技術大牛的技術書籍及文章,包括有幸全盤拜讀 Tim 的博客。一次偶然的機會,花了 100 元(誰說技術人員一毛不拔)報名了 CSDN TUP 技術沙龍,并聆聽了 Tim 當時在會議上的演講。會議結束后我在電梯口聯系 Tim 表達了求職意向,Tim 當時給了一份考試題讓我回去試試。
跟很多做畢業(yè)后一直從事企業(yè)開發(fā)的同行一樣,當打算轉入互聯網行業(yè)時候,普遍碰到經驗不足及資歷不夠的問題。我幸好有之前幾年打好的扎實編程基礎, 因此提交的考題代碼還不錯,獲得了微博面試的機會。在自己資歷還比較普通的情況下,果斷對自己身價清倉出血甩賣,也同樣出于對團隊的向往,面試時說只要能 加入給多少錢都行(但碼農通常也都很現實,面試完回家后就對自己提出的工資后悔了)。就在這不計較個人工資多少的情況下(也是個人為數不多的一次跳槽不大 幅度漲薪),果斷加入了剛處在風口不久的微博技術團隊??偟膩碚f,這次轉換于我個人這是一次全新的開始,我可以開始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網絡服務器與高 并發(fā)系統(tǒng)。
加入微博平臺團隊后,開始適應互聯網團隊在我看來全新的開發(fā)模式。一上崗發(fā)現已儼然進入擺好臺的手術室,Tim 是教授院長,提出了技術前進的整體方向。田大師就是專家主刀醫(yī)生,主控一個大的模塊的架構設計,剩下就等著我這個護士遞手術刀(寫代碼)。一開始我參與了 firehose-stream 項目的開發(fā),這是一個管理微博所有內部數據的實時數據流服務,每秒實時推送數萬條數據,包括微博、評論、私信等消息及事件。當時也是緊張而又刺激,在業(yè)務 飛速發(fā)展及訪問量劇增的背景下解決了上線后很多問題。
經過這個項目適應后,我開始接觸***用戶訪問的平臺,如每秒幾萬、甚至十萬以上的全站提醒、通知、導航、邀請等系統(tǒng)。每個系統(tǒng)除了自己摸索,以及 工作有田大師指教外,團隊也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氛圍。每周都有固定的時間,大家在一起討論及交流技術。Tim 也每周拿出一些在架構領域有代表性的場景跟團隊小伙伴一起探討解決方案。除了平臺有這么大的數據規(guī)模及用戶訪問量的環(huán)境給大家歷練之外,我覺得平臺的技術 學習氛圍這也是我當時成長較快的原因。
在微博期間做了很多項目,包括也有幸參與到核心 feed 系統(tǒng)的開發(fā)。幾年的歷練下來。慢慢從一個積極能動性型碼農,成長為在高性能高并發(fā)領域略有心得的技術專家。
快樂時光總是過得快,轉眼到微博又快 3 年。有一天突然發(fā)現自己又出現了原先郁郁寡歡的心慌,隱約感覺自己是希望下一步有機會再次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事后回想也許是自己在一定程度想從跟隨者到召 集者角色的轉變。在微博平臺的團隊中,跑在前面的都是從技術到思想都非常優(yōu)秀的人,在短時間內我不太可能有機會超越這些前輩轉變到召集者的角色。
當時的心慌也可以用一句古話來描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不是說明我還是遠慮者(現場鼓掌)。考慮到自己未來期望的轉變,決定離開微博去創(chuàng)業(yè),去 主導及影響一個小范圍領域的事情。走的時候心情也非常糾結,當時國內有氛圍且有挑戰(zhàn),能收容有技術情節(jié)碼農的技術團隊不多,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可能再也回不 去了。
不舍不只是微博平臺本身,更多是有幸結識了一幫趣味相投資深碼農,離開以后很難再有這么一個團隊來成長了。包括有鋼琴藝術氣息的田大師、有時間洗千 億級數據(小編注:由于架構升級進行的遷移數據)而沒時間洗澡的小軍、算法、棋藝、運動與于一身的小麥、長胡子藝術家氣息的老王、帥氣的一樂、少年班福 林、低調的朱總、呵護多年新同學成長的校長、國際范 James Wei、德州賭神刀刀、托馬斯海濤、兵乓球及架構高手姚老板、烤鴨老板方圓等,這些好朋友今天大多數也來到了現場。包括還在微博戰(zhàn)斗以及散落在各大互聯網 公司擔任要職的好朋友,我就不一一點名了。想想都是幸運,成天跟一群這么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想變差都不容易。
但自己也需要跳出這個舒適區(qū),走的時候回望奮斗過三年的理想國際大廈時,決定自己將來也要打造出一支有技術范與戰(zhàn)斗力,同時能服務于社會并帶來商業(yè)價值的工程團隊,同時實現財務自由。
但創(chuàng)業(yè)的現實很骨感。創(chuàng)業(yè)失敗看來是必然,里面有些隱私的因素就不在這里細說。創(chuàng)業(yè)公司雖然失敗,但這過程中我經歷了角色轉換拐點,由成熟大公司的 技術專家變?yōu)閯?chuàng)業(yè)小公司的產品技術負責人,不再只執(zhí)著技術細節(jié)點,同時還需要更多關注技術帶來的商業(yè)價值。在創(chuàng)業(yè)階段也經歷了快速搭建一個技術團隊并*** 散伙的心情。
創(chuàng)業(yè)失敗后,如果繼續(xù)回到技術專家的崗位,我可以很快找到新的工作。但我內心仍然希望繼續(xù)擔當技術組織者的角色,這時候可能選擇大平臺里面成長快的業(yè)務、以及對技術帶頭人有強烈需求的團隊更為合適,這也許意味自己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尋找及物色。
2013 年,我加入奇虎 360 PC 網游團隊,負責技術架構工作,由一個更專注基礎技術架構專家逐漸接觸更多商業(yè)化項目,更多思考技術的商業(yè)價值。也逐漸在引進技術人才與管理技術資源方面變得嫻熟。
到 2015 年,外界的條件對我感觸很大,“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O2O 與共享經濟等方向帶來的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熱潮,瞬間感覺技術人員的春天來了,鴨子也可賣上好價錢。由于很多團隊都出現“只差一個技術負責人”的場面,開始發(fā)現自 己經常能跟這個行業(yè)里面大佬對上話,里面不乏有一堆跑車的上市公司 VP,或一出生坐擁數億資產的創(chuàng)業(yè)新秀。當時想如果跟這些大佬們接觸,即使暫時不愿加入,也可以幫他們出謀劃策或物色技術高手,至少可以在一定層面發(fā)揮價 值。
這是個最壞的時代, 也是個***時代。最壞時代是到了 2015 下半年,轉眼資本寒冬已來到,很多在創(chuàng)業(yè)的小伙伴感受到陣陣涼意。***的時代是說互聯網依舊是國內經濟發(fā)展巨大的引擎,互聯網的發(fā)展離不開技術,因此技術 人有比過去多得多的機會。尤其是那些有實力與口碑的技術人,通常會被各路行業(yè)大佬直接搶奪。
為了讓職業(yè)生涯更好,除了技術硬實力外,還需要有高度的軟實力。俗話說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提升自身價值與商業(yè)價值的匹配度,讓自己做得事情滿足老板同時貼切商業(yè)價值,也就是這個時代技術人員的風口,這是我對當前這個互聯網時代技術人成長的思考。
這也是為什么我在 2015 年中選擇加入了熊貓 TV,并承擔了公司最重要的基礎架構的職責。
回到這次新年聚會及架構開源研討會,開源是讓很多資源 free 的一個手段,但這個 free 不單指免費,更多是指提供廉價、自由、方便、開放、平等的資源, 可以供平民來使用,這些資源不再那么昂貴,尤其技術資源。讓屌絲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能夠站在相同的起跑線與巨頭比武。技術基礎建設者七牛云、青云等是我敬佩的公 司,我所在的公司也大量使用了這些業(yè)界提供的基礎服務。
感謝這個時代通過技術人的努力,讓我們聞到 free 的味道,并讓其開始生根發(fā)芽,好戲開始了,讓我們見證萬物復蘇的開端,由技術驅動互聯網創(chuàng)新的大戲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