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端跨棧踐行者的前端工程和體驗
原創(chuàng)有一個很時髦的詞相信很多工程師都聽過,就是“全棧”。所謂全棧,通俗一點來理解就是什么都會。聽起來貌似很不錯,一個什么都會的工程師聽起來也很厲害!不少公司也都鼓勵自己的工程師們朝著全棧工程師的方向去努力,不少技術人也都對全棧很推崇……然而,在51CTO舉辦的2016WOT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峰會的現(xiàn)場,51CTO記者在采訪阿里高級技術專家陳虹如時,關于全棧,他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陳虹如
陳虹如,阿里高級技術專家。曾就職于騰訊,目前負責阿里移動相關的業(yè)務。
移動時代與PC時代對人才的要求
陳虹如認為,當前移動時代跟PC時代不同,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不同。在PC時代,做一個網站,有一個前端和后端支持就可以,而現(xiàn)在做APP,不僅僅是一個前端后端就可以解決的。怎么樣把人才擴充為具備多端素質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通過團隊策略、技能降低業(yè)務成本,在不增加技術人員精力時間壓力的情況下實現(xiàn)多端擴充。
在談到全棧這個概念時,陳虹如表示,他更認為未來的技術人員擁有跨端跨棧的能力而非全端全棧型工程師。因為如果要求一個工程師朝著全端全棧的目標去努力,那就說明他不僅要是一個領域的行家,而也應該是其他領域的專家,這就要求他要花費巨大的時間、精力去研究其他領域的知識。然而一個工程師的工作性質并不允許他在滿足工作的需求之外還可以擁有足夠多的時間精力去深入研究其他,一個企業(yè)花三四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去培養(yǎng)一個全棧工程師,時間、成本代價也非常巨大。這些原因造成全端全棧不僅對工程師個人是一種巨大的壓力、挑戰(zhàn),而且對于企業(yè)來說,也是一種成本壓力。
陳虹如說,做什么事情都是從當前的時代跟場景出發(fā),我們應該從當前移動時代對于人才細分的要求,同時加上業(yè)務一個迭代的效率來看??鐥S行枨螅皇且竺恳粋€團隊在幾年時間內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我們需要的是短時間之內,讓團隊具備多端的素質,
跨端跨棧并非要求工程師成為多個領域的專家,他只需要在自身領域的技術、邏輯吃透的前提下,擁有可以迅速遷移的能力,可以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擁有將一種技術或者邏輯遷移到其他領域的能力、多端遷移的能力。其實小編自己理解,應該就是在擁有了足夠強的技術沉淀后,所具備的快速學習、變通能力。
如何培養(yǎng)員工擁有跨端跨棧的技術能力?
陳虹如告訴我們,阿里在培養(yǎng)跨端跨棧工程師方面所采取的方式是在團隊內開展每周四周五有2個小時的“夜校”。就是團隊內的答疑分享環(huán)節(jié),互相解答疑惑,分享經驗。另外,再結合一些課程,結合實踐答疑,做好團隊整體氛圍的提升。陳虹如表示,這個方法目前已經初見成效,如果以后效果顯著,會分享給其他需要的團隊。
一個優(yōu)秀的前端工程師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一、 技術;除了必須要掌握的技術外,還需要對于新的前端知識、形態(tài)的掌握。
二、 性能優(yōu)化;不管是作為整個前端的架構,還是作為專人專項的提升,性能優(yōu)化永遠是做業(yè)務或者做技術永遠離不開的一個點。
三、 不斷思考;這個素質不僅僅是針對前端工程師,而是所有技術人都應該有不斷思考的意識、習慣。性能也好,或者做一些工程建設也好,可不可以跳出前端這個圈子做一些全面的思考?
陳虹如給技術人員的建議是一定要經常反思和思考業(yè)務和當前所處一個環(huán)境。這樣說起來比較的容易,但是落到實地其實是經常忽略一個問題。比如對未來一個新趨勢、風控的把控等,找準一個方向主動去學習,而不是等到新技術出來后才被動地去適應。
未來前端趨勢?
在談到未來前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時,陳虹如是這么說的。現(xiàn)在前端技術已經不像2年前,3年前,有很多空間讓你挖掘一些。當前生態(tài)比較穩(wěn)定了,整個技術建設也比較穩(wěn)定。前端面臨挑戰(zhàn),更多就是在一個層面上,實現(xiàn)多端表達的一致性。
未來大家研究的方向,應該會是將不同的研發(fā)模式打通,邏輯打通,實現(xiàn)不同的平臺、架構除了語言層面上有差異以外,整個研發(fā)的模式,整個設計模式場景做的事情等都會非常的相似。先有技術以后,然后可以做一些更進一步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