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人手骨骼,體驗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美國年輕藝術家Amy Karle的***作品“圣物再生”受到了廣泛關注,這些關注不僅來自藝術界,而且來自科學界。
這件看起來略為驚悚的“圣物再生”是一個浸泡在生物反應容器中的3D打印手骨支架,在這個支架中植入了人類干細胞,干細胞會隨著時間成長為一副真正的人類手骨。
新一代藝術家們的腦洞之大令人瞠目結舌,不過,在他們的不斷探索與努力下,藝術與科學的界限正在變得越來越模糊。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步,Karle掃描了一副女性手骨。
▼
然后在軟件中完成3D建模。
▼
隨后,為了在模型中植入人類干細胞,他們將模型做成海綿體結構。
▼
第四步,用可生物降解的無毒水凝膠將這個架子3D打印出來。
▼
***,團隊將人類干細胞嵌入到水凝膠架構中,并將其放置在一個生物反應容器中,這個容器能夠保持細胞的生命力。
▼
在接下來的兩年里,水凝膠架構會逐漸降解,而干細胞則會按照事先編好的數字模型生長并礦化成骨骼組織。
▼
Karle出生在一個科學家家庭,她的父母一位是化學家,一位是生物化學家。她雖然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但受科學影響頗深,作品也從來沒有與科學失去聯系。
▼
Karle的作品大多關于人體,她一向對精妙的人體結構非常迷戀。尤其是懷孕之后,她對兩個生殖細胞繁衍出復雜的人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引發(fā)出是否能夠用干細胞再造人體的挑戰(zhàn)性探索。
看一看Karle的其他作品,確實夠前衛(wèi)的。
▼
Karle希望她的工作能激發(fā)生物科學家們將3D打印技術用于醫(yī)療的熱情。
在“圣物再生”這個作品中,Karle會讓骨骼自然生長,看一看細胞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讓藝術品自己決定將來長成什么樣子。
從科學上講,3D打印人體器官正是研究與應用的方向。而從藝術上講,3D打印可以幫助藝術家創(chuàng)造有機生命的作品,這也是值得期待的。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斑”(ID: yiban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