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ApacheCon北美站參會見聞,RocketMQ全力出擊

開發(fā) 開發(fā)工具
在開源領域,ApacheCon和OSCON是最負盛名的兩大頂會(從今年開始,Linux基金會又推出了Open Source Summit,每年全球巡回舉行)。

一、ApacheCon簡介和議程

在開源領域,ApacheCon和OSCON是最負盛名的兩大頂會(從今年開始,Linux基金會又推出了Open Source Summit,每年全球巡回舉行)。ApacheCon可以看作是Apache Committer的全球集會,參加分享的Speaker除了Apache董事會下的各路President,Chairman,Director, Officer等,當屬Committer最多,他們大多數(shù)為一線頂級的工程師&架構(gòu)師。平時大家都是郵件里溝通往來,借著每年一次的ApacheCon歡聚一起,聊開源,談技術,確是一件快事。

本次ApacheCon北美站的官方Slogan是“TOMORROW'S TECHNOLOGY TODAY.”沒錯,透過這次會議,我們確實看到了一些未來幾年會在Apache社區(qū)、甚至會撬動整個開源領域的技術方向,比方說Serverless技術、深度學習等。再比方說Apache RocketMQ(哈哈,這也是我們團隊的目標之一)。今年的大會還專門把大數(shù)據(jù)部分拆了出去,為期三天的會議實際上也分了兩個議題 - ApacheCon和Apache BigData。因為是同期舉行,我們并沒有去領略Apache BigData的風采,不過透過分享嘉賓的Topic簡介,我們還是能夠管中窺豹,領略其中一二。

總的日程安排上,本次大會有30多個主題方向, 4個子會議(ApacheIoT、CloudStack Collaboration Conference、FlexJS Summit 和TomcatCon),共計200多個演講,規(guī)模不可謂不大~

二、Day1第一天

我們主要參加了BarCampApache,有些類似workshop。每個人先做簡短自我介紹,從介紹中抽取相關話題,如下圖。大家圍繞著這些主題一起交流討論,氛圍確實很輕松,也利于發(fā)揮(不過還是有一些小緊張,畢竟學校畢業(yè)后就沒怎么正經(jīng)的和老外“勾搭”過)。我們主要共享了3個話題,分別是“MQ in Practice”,“Differences between Queue”和“Open Source in China”。在簡單介紹了Apache ActiveMQ,Apache Kafka和Apache RocketMQ之間設計上和功能特性上的區(qū)別后,一位德國小哥,追著我們問“RocketMQ是否已經(jīng)全面替換了Kafka”,“從從你的介紹中,似乎RocketMQ已經(jīng)全面超越Kafka了,是嗎”哇,多么具有挑釁的問題啊,而我們的回答也是不亢不卑,既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謙遜,也表明了我們對RocketMQ產(chǎn)品的信心。也正是透過這次簡單的討論,引起了更多的同學來聽我們第三天的技術分享。有位印度小哥,在我們分享完了過來,和我說“很想聽下你們的分享,沒想到來晚了”我連忙安慰他說“There is a video in apache official, you can watch it !”,他這才“悻悻”離開。

 

[[193375]][[193376]]

三、第二天上午-Keynote環(huán)節(jié)

BarCampCon可以看做是ApacheCon的一個預熱,正式的會議今天拉開了序幕,通過下面的Agenda,我們可以看到上午是基本上都是Keynote,和國內(nèi)的Qcon一樣,主要是一些大佬們致辭。首先來自Apache基金會的President Sam的分享“Keynote: State of the Feather - Sam Ruby, President,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關于Sam的個人介紹,大家可以參看這里(https://apachecon2017.sched.com/event/9yTE/keynote-state-of-the-feather-sam-ruby-president-apache-software-foundation)。Sam的介紹也基本圍繞著Apache的要義上,上圖說明。

[[193377]]

Community over Code的理念是對Apache社區(qū)18年的精髓提煉。但我們看這個問題切不可偏薄,在強調(diào)社區(qū)重要性的同時,也要關注產(chǎn)品,關注設計,關注代碼。Apache開源項目,我讀過源碼的項目不在少數(shù),困擾我內(nèi)心的疑惑也是在看到這句話后有了一絲理解。為什么Apache很多頂級項目的代碼寫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有的項目早期的代碼甚至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我想社區(qū)提出這個理念的是好的,是站在大家具備了一定工匠代碼能力的前提下提出來的。在大家都關注代碼可讀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之外,強調(diào)思路外延,產(chǎn)品理念外延。也正因為有了很好的社區(qū),很好的群眾基礎,你的產(chǎn)品才會被更多的人接納,被更多人喜歡。所以我們看這個問題,一定要先立足我們的產(chǎn)品設計,編碼測試等。

我們現(xiàn)在還屬于Podlings狀態(tài),團隊今年也在嘗試去運營一個更多元化,更健康的社區(qū),爭取早日成為TLP。

接下來,是來自Hortonworks的Co-founder Alan Gates的分享Training Our Team in the Apache Way。談到Hortonworks,我想大家應該不陌生,尤其是Hadooper們,作為Hadoop商業(yè)化三駕馬車之一的Hortonworks,在開源方面的貢獻真不少,如下圖:

[[193378]]

他們通過和Apache合作,分享Apache開源理念與研發(fā)機制,培養(yǎng)更多的,更高產(chǎn)的Open Source Coder。這個與后面的Jim分享的InnerSource的思路可以聯(lián)系起來,利用開源軟件優(yōu)秀的研發(fā)理念,運作內(nèi)部項目,從而獲得成功。

[[193379]]

接下來是來自ApacheCon白金贊助商IBM的Keynote: Apache CouchDB: A Tale of Community, Cooperation and Code。可能很多同學都不是太了解這個存在了近十年的Apache頂級項目。MongoDB是和它對應的非Apache產(chǎn)品,它們都是文檔型NoSQL數(shù)據(jù)庫。這次也主要是以產(chǎn)品介紹為主。

最后一個keynote來自劍橋美女博士Sandra Matz的關于數(shù)字化心里評測方面的分享,與傳統(tǒng)那種“照鏡子”的問題式方式不同,數(shù)字化充分利用我們的社會數(shù)據(jù),借助如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 google+等社交媒體,將個人的數(shù)字化足跡轉(zhuǎn)換為psychological profiles,利用這些評判人的性格(Openness, Conscientiousness, Extraversion, Agreeableness, Neuroticism etc.),像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甚至可以以此為參考來做精準營銷,協(xié)同推薦等。整個議題感覺和這次大會不是很搭,但是講到性格特征時,會場笑聲朗朗,氛圍甚是輕松。

四、第二天下—技術Session環(huán)節(jié)

Keynote完了之后,接下來就是CoffeeBreak,短暫休息之后,開始技術燒腦分享。和國內(nèi)Qcon一樣,Apache 80多個topic,被安排到了6個半天里,同一時刻有至少4個topic同時進行,而我們關注重點主要集中在了Apache Way、MQ、IoT、大數(shù)據(jù)、性能相關。下面挑幾個我們參加的分會場給大家分享一下。

1、Netflix公司關于Cassandra在Netflix的應用

首先是來自Netflix公司云數(shù)據(jù)架構(gòu)師Vinay Chella帶來的Cassandra的分享,在我們的記憶里,Cassandra火了兩把,第一次是它剛開源的時候,借著Bigtable,Dynamo等知名存儲模型,那個時候國內(nèi)也有很多人研究應用它。再后來就是2.0出來。相比于HBase,Cassandra更適合于實時事務處理(這兩者的對比,大家可以參考這篇HBase vs. Cassandra: NoSQL Battle!)。Netflix同學的分享開頭先提出了一個CDE(Cloud Database Engineering)的概念(在Netflix內(nèi)部,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data stores as services @ Netflix)。

而Cassandra在Netflix的體量大體上有上萬的節(jié)點,PB的數(shù)據(jù)規(guī)模,每秒百萬的事務處理。面臨的挑戰(zhàn)也基本上圍繞在運維監(jiān)控層面,產(chǎn)品的敏捷迭代。考慮到Cassandra的存儲模型(先記錄日志CommitLog,然后數(shù)據(jù)開始寫入到 Column Family 對應的 Memtable 內(nèi)存中,在滿足一定條件時,再把 Memtable 的數(shù)據(jù)批量的刷新到磁盤上,存儲為 SSTable ),監(jiān)控圍繞在延遲(主要和Coordinator相關),集群的健康狀況(如Gossip問題,Thrift服務狀態(tài),Dmesg等硬件情況,日志錯誤等)。Netflix同學分享了它們的monitoring方案,不僅僅是快照,可以實時監(jiān)控成千上萬的節(jié)點和集群

接下來講了一堆Maintenance的工具,大體是是自己基于開源開發(fā)的一些運維監(jiān)控,解決備份,故障恢復,集中式配置管理,Token的自動分發(fā)等。在接下來比較有意思的是它的開源工具Benchmarking工具

最后,把所有的一切Stitching it together,提出了它們的Cassandra服務架構(gòu)。

2、Apache Commons Crypto: Another wheel of Apache Commons

接下來的topic是“Apache Commons Crypto: Another wheel of Apache Commons”常見的密碼學原語都有哪些呢?

Apache Commons Crypto 是一個高性能的加密庫,使用 AES-NI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New Instructions) 進行優(yōu)化,通過JNI的形式封裝了OpenSSL。它的發(fā)展也比較有意思,早起被用在Hadoop(HDFS)加解密、編解碼體系中,有17+倍性能提升。后來Intel和Apache Commons社區(qū)合作,推出了Apache Commons Crypto工具,旨在收益其它大數(shù)據(jù)項目,如Spark等。Crypto提供了Low level Cipher API, Stream API, Random API。接下來分享了為什么要造這個輪子,既然有了JCE(Java Cryptography Extension)

而Crypto性能之高歸納起來,大致有這么幾點1. AES算法固化到硬件層面(Intel®AES-NI)。2 利用指令集的并行機制。最后,到底有哪些大數(shù)據(jù)組件使用了該算法呢?

3、InnerSource 101 and The Apache Way

接下來,由我們的導師Jim,也是Apache軟件基金會的 co-founder分享了InnerSource 101 and The Apache Way.

基本的原則有哪些,社區(qū)和代碼之間的關系如何?

關于社區(qū)的思考又是如何的? 總體上來講,Jim的分享還是讓我很受啟發(fā)的。雖然只是一些方法以及一些相對寬泛的原則性指導。但Apache 18年的歷史長河孕育了無數(shù)成功開源項目的經(jīng)驗,讓我欽佩不已。開源軟件的產(chǎn)品經(jīng)驗,社區(qū)孵化都可以反哺到我們的日常工作,甚至是商業(yè)包裝上來,關于這一點,消息團隊也在不斷探索,期待有一天能把我們的思考也分享出來。

4、NTT公司在IoT業(yè)務上采用Kafka踩過的10個大坑

接下來的主題,我們重點去聽了日本NTT DATA Corporation關于IoT的分享。說是IoT,其實用了大量篇幅在講Kafka作為連接服務器在大規(guī)模部署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最近團隊上線了Kafka服務,通過和Apache RocketMQ的后臺服務打通,期間也踩了不少坑,做了很多改進和優(yōu)化。大家如果有需求,歡迎來Aliware MQ官網(wǎng)來試試。

[[193382]]

5、ActiveMQ Artemis 2.0

接下來是RedHat同學關于Artemis的分享,說實話我關注它很久了(主要是感興趣它的產(chǎn)品形態(tài))。原型是JBoss的HornetMQ,之前和Apache ActiveMQ做了融合,作為其子項目在Apache社區(qū)孵化。不過從這次的分享來看,2.1版本和ActiveMQ做了整合,如下圖:

從協(xié)議支撐來講,比Apache RocketMQ要豐富一些,也做了自己的線路層協(xié)議。用它自己的話來說是protocol agnostic。剩下的介紹了一些它內(nèi)部的異步存儲機制,高可用,傳輸層Netty的使用以及優(yōu)化等。說到這,要提下我們在做的OpenMessaging這個項目,Apache的MQ起初都是面向企業(yè)應用的,在安全、異構(gòu)形態(tài)的支撐方面要更加擅長,在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高并發(fā),大數(shù)據(jù)流量,海量終端在線領域還是有不少空缺的。我們經(jīng)常在講互聯(lián)網(wǎng)的趨勢,那下一個趨勢是什么呢?我們能不能成為趨勢的制造者,亦或者跟隨趨勢順勢而為,光想想這些問題就讓人激動不已。好了,中間插播下廣告,阿里中間件(Aliware)消息團隊招聘進行中,希望我們都能“賭準”下一個云計算趨勢,成為“弄潮兒”。

五、Day3第三天

1、How to Become an IoT Developer (and Have Fun!)

因為今天中午有我們Apache RocketMQ的分享,早上大家花了1個小時過了下場,打起百分之一百二的精氣神。接下來去會場聽了來自我們的導師Justin的分享How to Become an IoT Developer。在開篇,他介紹了自己跟IoT結(jié)下的梁子

接下來就是一堆物聯(lián)網(wǎng)趨勢已經(jīng)來臨之類的判斷,以及用軟件的思路去做硬件編程。在Arduino下的編程體驗是什么樣的?

接下來Justin又分享了各種電子元器件,電路板等硬件設施的特點。有一些我自己都沒聽懂。最后,引用他結(jié)尾的PPT做一個總結(jié)??偨Y(jié)的非常精辟。沒錯,對于人生來說,確實一個很好的Journey(活到老,折騰到老,更是學到老。尤其像他這種工作20多年的Apachers)。我們還把中文的“老司機”(Old Driver)講給他聽,在Apache這個社區(qū)里,它確實是不折不扣的老司機。

2、Apache RocketMQ - Trillion Messaging in Practice

接下來,就是我們阿里中間件(Aliware)消息團隊分享的話題--Apache RocketMQ – Trillion Messaging in Practice,令人振奮的是我們這個會場有視頻錄播,這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福音。這樣我們回去就可以聽聽自己第一次的英文分享,便于總結(jié),有利于下次發(fā)揮的更好,和國際開源社區(qū)的交流更加流暢。非常巧的是,這個演講結(jié)束后,就有幾個韓國、印度和國外的華裔來問問題,可見英文在國際開源社區(qū)溝通中的重要性。

[[193383]]

在分享過程中我們也介紹了阿里中間件(Aliware)商業(yè)產(chǎn)品的高級特性,旁邊的印度同學一直在問“這個…你們會開源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不過這里面需要有策略,我們目前是有時間差的,內(nèi)核與擴展,核心專利等多種有效機制,來保證我們在分享我們開源情懷胸襟的同時,防止一些不“友好”的事情發(fā)生。開源商業(yè)化這種玩法,在國際科技巨擘里面屢見不鮮。像IBM這次會議就來宣傳他們的CouchBase和OpenWhisk商業(yè)版本。其它的如Pivotal,RedHat等就更不必說了。

3、CloudStack Collaboration Conference

再接下來,去CloudStack分會場去兜了圈,CloudStack這次能夠作為四場Mini峰會之一去舉辦,可見其在Apache基金會下發(fā)展的勢頭是多么良好。前幾年,國內(nèi)OpenStack大行其道,中國社區(qū)的各種meetup搞的也是風生水起。很多公司,像華為,網(wǎng)易也有專職的崗位去做這塊。而和它相對的CloudStack國內(nèi)知曉的人不多,而CloudStack最大優(yōu)勢就在于apache基金會的管理,這是保證CloudStack能持續(xù)有生命力的關鍵。Apache基金會的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社區(qū)高于代碼。Apache基金會關注社區(qū)的建設,項目本身的代碼質(zhì)量會因為社區(qū)的繁榮得到改善,社區(qū)也是項目有生命力的關鍵。我自己本身對于這塊的踐行比較少,所以這塊就一筆帶過。最近也在計劃花點時間去研究下這塊,希望能給我們的私有云,公有云大規(guī)模部署運維帶來一些啟發(fā)。

六、Day4-第四天

1、Apache httpd 2.4新功能和性能現(xiàn)狀

上午主要去聽了HTTP 2.4,HTTP/2相關的一些Topic。主要想解下Apache Server對于Nginx的競爭如何發(fā)展,以及HTTP2目前的生產(chǎn)實踐效果。

這里的測試都是基于本地的靜態(tài)網(wǎng)站以及反向代理,所有的配置也幾乎都是out-of-the-box的。由此可見Apache Server 2.4的Event MPM模型已經(jīng)有很不錯的吞吐性能。至于孰優(yōu)孰劣,做過性能測試的同學都知道,沒有benchmark一切都是沒有信服力的。大家還是看看這些截圖,僅做參考,實際的流量特性,分布也和測試是完全不同。

去年阿里中間件(Aliware)消息團隊研發(fā)的MQ中繼產(chǎn)品也利用了HTTP2高性能、防火墻友好、安全特性等,實現(xiàn)跨網(wǎng)絡,跨云基礎實施的通訊。在實現(xiàn)過程中也對HTTP2進行了簡單的探尋研究,為此提出了降級的MVP自由線路層協(xié)議,防止HT先·TP2的基礎設施對硬件限制。通過跟蹤Netty HTTP2模塊代碼,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在這塊有研究的同學,歡迎和我們交流。

2、OpenWhisk和IoT話題

最后讓我們以OpenWhisk的topic為尾。OpenWhisk幾乎是和RocketMQ同時期(IBM捐贈)進入Apache的。我對它的印象還比較深,在Apache董事會需要審核的月報里,我都會留意它的報告。一開始聲稱是一個Gateway解決方案,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朝Serverless framework發(fā)展了。

接下來開始介紹它們的商業(yè)化解決法方案Bluemix:

最后的提問環(huán)節(jié),有外國友人提到是否有機會集成ActiveMQ作為Event Provider,IBM的同學順口還提了Apache RocketMQ也在它們的考慮范圍,看來這次Apache RocketMQ北美之旅不虛此行哈。

七、大會總結(jié)

4天的燒腦時間就這樣嗖的過去了,是時候收斂并總結(jié)一下這次ApacheCon的參會感受了。

1. 和開篇呼應下,ApacheCon的主要參會人員大部分是全球各種Apache項目的Committer,都是貨真價實的一線Coder。整體會議的技術含量較高,但同時也影響了其參會觀眾的規(guī)模。20多人的小會場很難看到滿員的情況,這要是放在國內(nèi),100人的場地應該都可以爆滿(從前年的Apache亞洲路演來看)。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的軟件行業(yè)對Apache這個品牌還是非常認可的。

2. 亞裔參會人員不少,國內(nèi)參會的同學集中在Intel,EMC,Ebay,華為和阿里巴巴。從一定程度看到了公司的政策傾向,受此影響不斷創(chuàng)新自研出一些可以影響全球的產(chǎn)品的意愿也越來越強。我們的近鄰日本的開發(fā)者來作分享的也不少。從這點來看,我們國家的軟件行業(yè),至少是FOSS層面慢慢地走上了正軌。

3. 全球軟件行業(yè)中,開源商業(yè)化的趨勢非常明顯。所有的Apache基金會旗下的開源軟件,放眼望去,背后幾乎都有商業(yè)化公司在運作。這也是這些年從Linux這種早期開源商業(yè)化模式中不斷驗證出來的盈利模式。客戶對于這種后付費的產(chǎn)品,Apache品牌效應更為認可。

4. 拉回現(xiàn)實,就像之前強調(diào)的那樣,捐贈RocketMQ是非常積極的第一步,我們的產(chǎn)品在易用性,穩(wěn)定性等方面距離我們心里的那個“第一”還有一定差距,我們需要更加清醒的認識到這點。我們要按照既定節(jié)奏穩(wěn)扎穩(wěn)打,做一樣精一樣,將國外那種嚴謹,工匠精神貫徹到底,相信我們的開源軟件產(chǎn)品一定可以帶來不同的體驗。

【本文為51CTO專欄作者“阿里巴巴官方技術”原創(chuàng)稿件,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戳這里,看該作者更多好文

責任編輯:武曉燕 來源: 51CTO專欄
相關推薦

2010-09-27 11:26:29

無線路由掉線問題

2014-03-12 09:49:02

ASC14名校浪潮

2011-03-28 16:49:01

數(shù)據(jù)庫技術

2009-05-06 10:35:13

蘋果微軟掌上游戲

2012-04-05 14:32:21

MongoDB

2015-09-06 14:43:06

2017-12-22 13:35:55

CIO房地產(chǎn)云計算

2023-11-22 18:25:57

WOT技術

2012-05-18 14:50:28

惠普工作站

2013-08-05 11:02:55

戴爾

2009-07-28 21:53:24

LTES實驗室華為

2021-10-12 10:37:49

IDC

2024-10-30 12:27:25

2021-04-27 15:49:36

IDC

2009-03-24 10:24:00

GPON運營商光纖接入

2012-12-31 09:44:01

求職面試微軟面試

2010-04-01 10:52:34

IT運維管理ITIL摩卡軟件

2011-12-16 14:07:37

微軟MVPOffice 365

2011-03-23 09:19:22

2009-05-08 09:20:56

IT創(chuàng)業(yè)員工就業(yè)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