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硬件很重要,但不僅于此
IT專業(yè)人士多年來一直在權衡硬件和軟件之間的決策,努力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簡單問題:硬件應該增強它所承載的軟件,軟件應該能夠利用硬件提供的所有功能。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存儲供應商不可能是救世主,因為他們做了硬件-軟件的裁剪,以確保兩者在一起合理地工作。但這種服務是有代價的:可怕的供應商鎖定。軟件運行得很好,硬件工作起來嗡嗡響,但是如果你從同一供應商處購買它們,它們就會協(xié)調一致。
然而,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而且大多數技術老手都已經不再害怕使用特定供應商的產品。供應商鎖定?這只是IT生活的一個事實。
硬件軟件拉鋸戰(zhàn)還在繼續(xù)
所以,隨之而來的是軟件定義的存儲產品和軟件定義的一切。軟件定義存儲(SDS)已被定位為那些緊密連接的軟硬件組合的補救措施——解決供應商鎖定問題,騰出專有硬件,還給數據中心設置自由。
軟件定義的存儲產品受到的期望很高。將存儲軟件與特定硬件組件脫離,應該意味著更大的自由度和更低的成本,對吧?在某些情況下,是的,但在其他情況下... ...
Vox populi:SDS的好壞
DataCore Software是存儲虛擬化市場早期參與者,在其最新版本的年度市場調查中,對SDS買家的期望提供了一些見解。
DataCore的調查顯示,服務器虛擬化通常是向更廣泛的虛擬化數據中心邁出的第一步,但也可能會暴露新的基礎設施弱點。有趣的是,與超融合方式相反,31%的調查對象表示虛擬化應用程序需要共享存儲,以確保高可用性。同樣,29%的用戶在虛擬化后發(fā)現應用性能下降,而且毫無疑問,29%的用戶認為,為他們的應用程序找到最好的存儲設置變得更加困難。
盡管如此,用戶仍然對軟件定義的存儲產品抱有很大希望。在DataCore的調查人員中,有55%的人認為SDS會使管理存儲變得更簡單;53%的受訪者表示可能是“未來”的基礎設施;47%希望可以延長已有存儲資源的使用壽命。調查中也出現了鎖定問題,52%的用戶依賴于軟件定義的存儲產品,幫助他們的業(yè)務避免被鎖定到單一供應商的產品中。
這些結果中令人感興趣的是,一些用戶似乎認為,如果一切都在軟件控制的世界中,硬件將不會老化。
SDS設備:諷刺還是大鐵塊?
幾乎所有傳統(tǒng)的存儲供應商和眾多的初創(chuàng)公司都提供軟件定義的存儲產品。他們大多數都出售他們的軟件——搭載在他們自己制造或認證的硬件之上。所以當軟件可能已經從硬件分離出來時,兩者并不完全是離婚分離的。嗯,聽起來有點像供應商鎖定,不是嗎?
此外,盡管軟件定義的存儲產品比超融合基礎設施(HCI)還多,但大多數人將軟件定義視為后者。根據DataCore的調查,超融合的期望值很高。近一半的受訪者(48%)尋求簡化HCI管理,而擴大規(guī)模(39%)和降低硬件成本(35%)也是關鍵考慮因素。
毫無疑問,成功的HCI實現遠多于失望,可伸縮性和更容易的管理是真實的。然而,削減硬件成本可能有點難以實現。SDS供應商可能是基于廉價的白盒服務器和Fry's廉價貨架組件的設備,但這些都是頂級的高級服務器系統(tǒng),擁有一流的部件。如果軟件要做好工作,就需要一個可靠的平臺來執(zhí)行。而那些高端的、經過認證的、經過測試的、預先配置好的服務器,最終可能會比“商品服務器”(在超融合的基礎設施討論中常被不屑一提)更昂貴。
你的應用程序定義了你的存儲
最近,關于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重點已經從“存儲”轉向以數據為中心的模式。 但這對存儲專業(yè)人士來說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任何一個圍繞控制器、硬盤和固態(tài)驅動器的人都知道,存儲不僅僅是一堆數據休息的地方,而是將存儲與應用程序的明確需求相匹配,這是藝術所在。因此,無論答案是SAN、NAS、對象還是軟件定義的存儲產品,最重要的是對公司應用程序使用正確的存儲類型和存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