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存還有體質?固態(tài)硬盤該怎么挑?
大家都知道電腦性能的木桶理論,決定性能的是系統(tǒng)中的最短板。在以往電腦的最短板是硬盤,而當固態(tài)硬盤出現(xiàn)后短板已經回到CPU和顯卡。
那么固態(tài)硬盤的短板在哪里?性能上來說當前SATA固態(tài)硬盤已經足以應付家用需求,真正的短板仍然是讀取延遲和寫入壽命。簡單來說讀取延遲就是從指令下達到數(shù)據(jù)讀取回饋的時間差,其中包括了閃存讀取延遲、糾錯解碼延遲、協(xié)議開銷等等。
閃存雖然比機械硬盤的盤片快百倍以上,但依然有著自己的極限,相比內存和CPU內部緩存要慢一些。
影響固態(tài)硬盤性能的因素當中就有閃存自身的因素,其中包括了讀取延遲和寫入速度。
下圖中展示了某型號閃存的典型讀取延遲為50微秒,***讀取延遲85微秒。Page頁編程(寫入)時間為1400微秒(典型值),Block塊擦除時間為5毫秒(典型值)。這些信息只有從閃存原廠對外保密的技術資料中才能尋獲。
在AS SSD Benchmark里測出的Acc Time其實是以512B進行的測試,并不是讀取延遲的真實表現(xiàn),倒是4K單線程讀取在某些方面能代表閃存的讀取延遲。4K單線程寫入速度則能體現(xiàn)閃存Page頁編程(寫入)速度。下圖是東芝TR200 240G固態(tài)硬盤的AS SSD Benchmark成績:
什么樣的固態(tài)硬盤用起來快?一個簡單的方法是看4K單線程成績。當然,具體到實踐中,還需要考察混合讀寫條件下的表現(xiàn)。至于4K-64Thrd成績,除了能快速提高跑分之外,和日常使用體驗基本無關:家用QD深度小于4,AHCI協(xié)議***支持到32,測QD64是要鬧哪樣?
決定固態(tài)硬盤寫入壽命的是它所用閃存芯片當中體質最差的那些存儲單元。
在閃存內部每個存儲單元之間是存在體質差異的,不同的存取延遲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他們之間體質的不同。如果某些體質差的單元提前被磨損用盡壽命而大量退役,有可能導致備用塊不足而讓整張固態(tài)硬盤報廢,即便這個時候其他閃存單元還有很長的剩余壽命也無法繼續(xù)工作了。所以閃存品質很重要,磨損均衡算法也很重要。
有人問,如果固體硬盤有哪一個顆粒壞了,直接焊下來換個新的不就是了?如果你知道磨損均衡這種原理就不會問出這樣的話了。磨損均衡就是為了讓閃存中每個存儲單元接近于同時耗盡壽命,實現(xiàn)真正物盡其用。SMART的健康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固態(tài)硬盤的閃存磨損情況,下圖是東芝TR200配套的SSD Utility工具箱軟件,界面簡潔明了。
影響固態(tài)硬盤壽命的另一殺手是異常斷電,也即非正常關機。異常斷電可能讓閃存產生ECC錯誤,不僅會丟失數(shù)據(jù),還有可能導致壞塊大量出現(xiàn),耗盡壽命。東芝TR200配套的SSD Utility軟件特別設有異常警告功能,當有異常斷電、過高溫度或是壽命臨界狀態(tài)發(fā)生時會自動發(fā)出警告提醒。
很多人在買CPU時希望能挑到好的體質,甚至為了一顆大雕會多買好幾塊進行篩選。而固態(tài)硬盤中閃存的體質沒的挑,所以選一塊原廠固態(tài)硬盤吧,你不會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