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一個硅谷網工的四年打怪升級史!

原創(chuàng)
新聞
在美國,網絡工程師是一門職業(yè),如果你不奢望一夜暴富,也不幻想出來創(chuàng)業(yè),可以踏踏實實做一輩子,而且工作內容在大多數公司中都是相似的。

【51CTO.com原創(chuàng)稿件】在美國,網絡工程師是一門職業(yè),如果你不奢望一夜暴富,也不幻想出來創(chuàng)業(yè),可以踏踏實實做一輩子,而且工作內容在大多數公司中都是相似的。

[[227412]]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美國從事四年網工最真切的感受,包括如何找工作、求職中的感悟、硅谷網工的日常,以及工作中的緊急事件等。

如何找工作

因為我移民之前一直在國內從事網絡和數據通信工作,考慮到硅谷是 IT 行業(yè)的中心,所以選擇了舊金山作為登陸地。

首先是安家,在小孩上學,考駕照等事情一切安排妥當后,我開始找工作。

當時我以兩個方式同時進行:

  • 在職業(yè)中介網站注冊了帳號(有些花錢,有些免費),上傳簡歷并注明希望的工作職位。
  • 同時在 LinkedIn 網站也進行了同樣的操作。

建議盡量避免在不正規(guī)的求職網站注冊自己的信息,因為很多印度口音濃重的中介會不分時間、場合直接打你手機,而且工作大多是 Contract,沒有 Full time 的穩(wěn)定,時薪差異很大。

經驗告訴我 Jobvite 和 LinkedIn 非常正規(guī)和高效,即使我在這兩個網站都是免費的帳號仍能得到很好的服務。

我在 Jobvite 剛剛注冊 30 分鐘后就收到一家公司 HR 的郵件,她問了我如下三個問題:是否在美國具備合法工作的身份?你的現(xiàn)住址距離我公司比較遠你是如何考慮通勤方式的(你是否愿意 Relocation?)?以及你期望的年薪。

這三個問題基本上是所有招聘企業(yè)的共性問題,如實回答就好。關于收入,我記得當時回答的是基本年薪 10 萬,因為這家公司招聘的職位是工程師,不是 Senior。我又急于找到工作落腳,沒有考慮太多。

之后就和他們約定好第一輪電話面試,時間是在我提交申請的一周后的一個工作日下午。

首先是我未來的雇傭經理打電話問我的工作經歷,我大致介紹了來美國之前的兩個工作單位,在一家網絡設備制造商當過售前技術支持和系統(tǒng)工程師以及在一家網絡研究單位做過網絡規(guī)劃和技術方案設計。

第二個電話是我未來團隊的同事,他問了我一些關于 Spanning tree、OSPF 和 BGP 的問題,由于我此前專門準備過,所以基本回答都正確。

掛了電話后,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郵件,我們雙方約定一周后 On site 面試。

面試下午 1:30 開始,到 5:30 結束,總共六個人依次進行,每人 30-45 分鐘不等。面試官有自己的 Team 成員(包括電話面試的兩位),也有其他相關團隊的員工。

印象中有兩個人的技術細節(jié)問的比較細,包括但不限于:

  • BGP/ISIS/OSPF
  • 熟悉的廠家設備型號
  • SSL VPN 原理
  • 基于一個故障場景提供正確的排錯方法
  • 熟悉哪些網管軟件
  • 是否接觸過防火墻
  • 了解哪些負載分擔設備
  • 是否進行過 IDC 部署和實施
  • ......

其中一個人的態(tài)度略顯傲慢,當時我也是有求于人,始終保持謙卑,認真聽他的提問并盡可能回答完整。

但是他后來的舉動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你已經進行了兩個小時的面試了,如果需要上洗手間我可以帶你去,然后在去的路上他悄悄對我說你水平很棒不要緊張!所以說不能通過表象來輕易判斷一個人對你的真實態(tài)度。

又過了幾天,人事來郵件讓我配合第三方背景調查公司提供相關的文件和證明材料。

包括截止當時前 7 年的工作單位的任職證明,內容必須包含你從事過的項目,擔任的職務,以及收入(折算成美元),然后就是正式提供 Offer。

職位和年薪都超出我的預期,而且是我所有申請的公司中安排面試和同意錄取最快的,我基本沒有猶豫就接受了。

我清楚地記得是 2014 年 5 月 30 號提交的求職申請,6 月 30 號是我的 First day。

[[227413]]

求職中的感悟

關于這次成功的求職經歷,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首先是簡歷務必精煉、真實。一頁紙夠了,重點介紹你 10 年之內或者近三家任職公司的工作經歷即可。

很多面試官會基于你簡歷中的內容進行提問,內容真實你的回答自然就會加分。

和前任公司要維持融洽的關系,因為任職證明需要原公司的 HR 和 Manager 出具,調查公司還會打電話跟他們核實。

面試過程中不要緊張,沒有聽清楚可以讓他重復一遍。

借助白板來闡述你的回答,更生動也會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要表達的內容,畢竟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他們會理解。

態(tài)度真誠,對不知道的如實回答不知道,但是可以補充你的個人理解。

我記得有一個面試官打開他的電腦演示 Solarwinds 和 IPAM 問我是否用過,我如實說沒有。

但是我補充說我熟悉 OpenView、MRTG 和 Cisco works(現(xiàn)在回過頭看這些系統(tǒng)太老了,但當年我只對這些有了解),我相信這些網管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原理都是相通的,并表明我是一個 Fast learner,展現(xiàn)自己的自信。

自己的工作經驗可能對找工作有幫助。我出國前在一家網絡設備公司做過 3 年多的 SE,并獲得該公司的職業(yè)認證,對全系列產品都曾經很熟悉。

而面試公司當時的網絡設備正好是使用我前東家的產品,因此雇主對我的職業(yè)經歷自然比較在意,現(xiàn)在看來這可能也是自己的運氣。

總體而言,美國對外來移民的求職是很包容的,不要求本地學歷(至少我的親身感受如此,因為我本人沒有美國學歷), 也不強制要求有美國本土的工作經驗。

甚至他們對你的英語也能容忍,畢竟我作為新移民,英語不可能很熟練。他們看人更注重現(xiàn)在的能力和未來的潛力,應該是務實的。

網工的分類

我在國內沒有從事真正意義上的網工,至少不是美國職場所認為的網工。

通過近 4 年的浸潤,我個人覺得美國的網工大致分為 Production、Corp/Campus 和 Data center 三大類,但也不是絕對的。很多時候某個公司的網工要熟悉全部三個領域。

通常一個互聯(lián)網公司,無論其業(yè)務類型是什么,大致由三個緯度的網絡組成:

  • 面向公眾網絡的 Production
  • 以公司總部和所有分支機構之間組成的 Corp
  • 一到多個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也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類:

  • 面向公眾業(yè)務為主提供互聯(lián)網用戶訪問的 Public DC。
  • 提供公司內部資源訪問的 InternalDC(例如公司的人事、法律、財務數據,和源代碼、郵件、數據庫等)。

如果公司規(guī)模很大,有可能是多個 Team 來分別負責;如果規(guī)模相對小一些,很可能只有一個 Team 來對所有網絡進行規(guī)劃設計、部署實施和運行維護。

在云計算時代,很多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會把 Public DC 遷移到云上,因此以承載自營的 Public DC 為主要目的的 Production 網絡也會逐漸退役。

Production 網絡的工程師更多地面向 ISP 網絡技術,例如 ISIS、BGP 等以及 Public DC 的負載分擔和 DDOS 防護技術。

我們在遷移到 AWS 之前曾經和近 20 家 Tier1 ISP 進行 BGP 連接, 其中一個數據中心的規(guī)模是 5 萬臺服務器,2000 多套網絡設備(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負載分擔)。

Corp 網絡的工程師主要關注企業(yè)網絡的組網技術,例如 OSPF、SPT、IPsec、SD-WAN/DMVPN 等。

而且,Corp 網工還需要熟練掌握 SSL VPN、FW、Wireless 和 LB 的配置、應用和維護,以及和 IT 相關的技術。

例如 LAMP 建站,AD/LDAP/Radius 原理和實現(xiàn), SAML/SSL 原理和部署、Certificate、RSA、VMware 等。

無論什么類別的網工,還需要對 Linux 操作系統(tǒng)很熟悉,因為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網絡設備都是基于 Linux kernel 來開發(fā)的,很多高級配置和排錯功能都需要進入 Linux shell。

此外,網工還需要對系統(tǒng)很熟,幾乎可以認為是半個 SA,因為和網管系統(tǒng)相關的服務器,都需要由 NetEng 團隊來自己搭建。

例如用于 Monitor 的 Observium/Nagios/Check_MK/ThousandEyes、配置備份和審計的 RANCID、地址管理工具 IPAM、流量流向分析軟件 Scrutinizer、日志采集 Splunk、無線網管 Cisco Prime 等。

近幾年隨著網絡自動化趨勢的發(fā)展,網工還在進一步轉型,需要具備 Python 和 Ansible 技能(主要面向 Network automation 方向)。

除了專業(yè)技能,網工還有很多日常雜項需要處理。以一個公司在全球有 15 個分支機構為例,每個 Remote site 平均接兩個 ISP,理論上你公司有最多 30 個 ISP 服務提供商。

你需要和他們打交道,簽合同,報故障。這些流程每個 ISP 都不一樣,它們的官網也形態(tài)各異,你必須花時間精力去熟悉和了解。

基于我這四年的工作經驗積累起來對網工的了解,我真心覺得網工比 SA、DBA、SE 以及軟件工程師的壓力都大。

也許我的認識膚淺,僅從自身角度看問題難免片面,歡迎其他工種的工程師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

[[227414]]

網工的日常

通常來講,網工分為三級:

  • Tier 1 屬于 NetOPS
  • Tier 2 為 NetEng
  • Tier 3 為 Architecture

這個分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三個 Tier 也完全可以在一個團隊里。基本上架構師是團隊的技術主管,負責公司網絡架構的 Highlevel 規(guī)劃設計和公司未來組網技術走向的確定。

NetOPS 和 NetEng 的工作是相互交融的,沒有過于嚴格的區(qū)分。日常的 Ticket 工單,例如業(yè)務部門需要開個防火墻白名單,測試部門需要為外包公司開放一個 VPN 源地址。

IT 部門在數據中心新設存儲需要提供網絡連接,無線網絡狀態(tài)不穩(wěn),分公司網絡連接異常等,以及網絡設備定期巡檢和升級打補丁,都屬于 OPS 范圍。

通過 Ticket 形式分配給每個網工去完成。如果任務牽涉的內容比較復雜,需要協(xié)調的部門也比較多,則通過 Project 形式來部署工作,根據每人的忙閑程度和技術強項不同,來分派給不同的工程師,這類工作屬于 Engineering。

具體的工作內容包括網絡自動化實現(xiàn)、配置文件從 RANCID 備份到 GitHub、集成 Weathermap 到現(xiàn)有網管工具實現(xiàn)網絡流量可視化、負載分擔設備采用虛擬機替換等。

無論是 Ticket 還是 Project,都通過 JIRA 系統(tǒng)進行流程管理,應該是正規(guī)和嚴謹的。

如果需要對網絡進行操作配置,都需要提供 Change ticket 進行備案;如果是對防火墻進行配置更新還需要提交 Security 工單獲得安全團隊的授權,并和你的工單或項目進行關聯(lián),利于日后審計。

CHG 工單根據對網絡影響程度不同分為 Routine、Minor 和 Major 三類,需要不同的人進行審核和批準。

團隊內部和團隊之間的協(xié)調溝通也是很頻繁的。首先團隊內部有時會每天有 Stand-up,每個人把今天的工作計劃陳述一遍,每周還有一次 Team meeting,把個人在本周的事情做個總結。

已經完成的工單、項目進行的程度、遇到的問題、需要經理出面協(xié)調的事情、需要其他資源的協(xié)助等,都可以在會上提出。

由于網工負責的技術領域太多,每個人不可能所有領域都精通,團隊內部偶爾會有 Cross-training ,把個人擅長的領域和大家分享。

預定一個會議室準備一個 PPT,做演講的人陳述,大家就不清楚的地方提問。PPT 以闡明問題為主,沒有人在意字體、顏色、行間距等細枝末節(jié),重實質輕形式。

作為網工,平時工作的最重要一環(huán)是 On-call,即運維值班,通常是 Team 中所有成員每人值班一周,交替輪換。

如果把網工比作醫(yī)生的話,On-call 就是值夜班看急診,對醫(yī)生的臨場應急處置能力是個很大考驗,必須具備很強的抗壓能力,有豐富的網絡技能且對現(xiàn)網架構和細節(jié)都有深入了解,才能做到臨危不亂。

繼續(xù)拿醫(yī)生來對比:

  • 割接升級等需要 Maintenance window 的操作相當于手術。
  • 日常解決 Ticket 好比坐門診。
  • 承接 Project 就是正常工作之余擠出時間寫論文,進修提高自己。
  • 和 Vendor 打交道就是和醫(yī)藥代表斗智斗勇。
  • 出去接點私活就是到其他醫(yī)院出診。
  • 需要其他 Team 協(xié)同解決的就是會診。
  • 給原廠開 Case 就是把仍然搞不定的疑難雜癥進行轉院。

甚至連網工日常對網絡的檢測手段也可以和醫(yī)生的診療有一比:

  • show alarm、show log、ping、tracert 就好比看瞳孔、測體溫、量血壓、聽心臟。
  • Nmap、iPerf 就是血常規(guī)、X-ray。
  • Netflow、Splunk 就是 CT、心電圖。
  • 更高級的 Observium、Weathermap、Nagios、Check_MK 就是...實在編不下去了。

和其他工程師相比,網工也是最有職業(yè)風險的工種,就好比醫(yī)生一輩子不能出一次重大醫(yī)療事故。

有時我們自嘲,所有還在職的網工,都是職業(yè)泰拳選手。泰拳由于過于兇狠,選手在任何一場比賽中都不能輸,一旦輸就意味著殘廢,從此結束職業(yè)生涯。

緊急事件

我這四年來遇到很多緊急情況,非常慶幸到目前為止都化險為夷,謝天謝地!

舉一個例子,我們公司安全部門會定期檢測到互聯(lián)網上的釣魚網站,為了避免員工誤上這類網站被植入木馬引起安全事件,會定期發(fā)布一些釣魚網站的 FQDN,讓 NetEng 在防火墻上配置安全策略進行封堵。

在 Juniper SRX 時期,我們都是采用 Domain based filter 來實現(xiàn)安全策略,因為這類網站的 IP 地址往往是動態(tài)的,基于域名進行過濾可以有效解決地址變換的問題,在 Juniper 防火墻上一直運行穩(wěn)定。

我們從去年年初開始將公司的防火墻從 Juniper SRX 替換為 Checkpoint,雖然進行了培訓,但是在短期內對設備了如指掌并不現(xiàn)實,都是在實踐中摸索逐漸積累經驗。

人是經驗動物,對自己熟悉的技術和方案有使用慣性,我接到這個工單后自然想到沿用 Domain based filter,上 CP 的網站查 Knowledgebase。

根據上面的操作流程逐步實現(xiàn),將策略 Publish 并 Install 到公司總部的防火墻上,防火墻中央配置系統(tǒng)的 Dashboard 上反饋的信息一切正常。

但是 10 秒鐘后,我發(fā)現(xiàn)和管理系統(tǒng)的連接中斷了!然后就是筆記本上的無線連接圖標顯示 Internet connection failed。

當時正是工作時間,公司總部約有 500 多人,首先是自己座位區(qū)域的同事們反映網絡連不上了,繼而 Desksupport 的電話、Hipchat 充斥著詢問和報障的 Message。

由于故障出現(xiàn)的時間和我對防火墻操作的提交時間高度吻合,我初步判斷是我的操作引起的。

作為有職業(yè)精神的工程師此時需要盡量保持平靜,并盡快將自己剛剛進行的操作讓團隊其他成員知曉,好對事故起因有個初步判斷,以最快的方式進行最有效的排查,盡最大可能降低 Outage 對業(yè)務的影響。

然后團隊成員分工合作,一個同事馬上提交 Incident report 向管理層匯報,另一個同事趕往 MDF 進行 Active/Standby 切換。

我則馬上打電話到 CP 開一個 P0case,陳述我進行的操作以及因此導致的故障現(xiàn)象。

非常慶幸電話那頭的售后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他判斷出是 Domain based filter 引起的系統(tǒng)不穩(wěn)定。

由于剛剛進行了主備切換,網絡臨時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TAC 工程師通過電話指導我把這條安全策略進行了回滾,徹底解決了問題。整個脫網時間控制在 15 分鐘以內,沒有引起更大的損失。

這件事給我本人的教訓深刻,首先是不能憑經驗想當然 CP 對某些 Feature 具有和 Juniper 同樣的支持度。

事后 CP 工程師提供的資料表明,Domain based filter 由于需要進行遞歸解析 IP 再動態(tài)將 IP 導入策略,在 CP 的實現(xiàn)上對 CPU 資源消耗很大,容易導致系統(tǒng)異常,是本次事件的 Root cause。

在 CP 的 version77.3 release note 中有相關的說明,雖然很不明顯。

我通過這件事認識到,生產網絡無小事,任何操作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結果,需要在工作中處處謹慎行事,對任何有潛在性能影響的操作,要認真閱讀 release note,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 Lab 設備上進行測試。

此外任何重大的網絡調整要事先制定應急預案,并將網絡操作窗口盡量安排在非工作時間。

這四年來其他的緊急事件還有很多,現(xiàn)在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例如:

  • VPN License server 故障導致全公司范圍內 VPN 斷網。
  • 數據中心割接時由于 Cisco,Juniper 在 SPT 上有兼容問題導致 Netapp 存儲服務器和 VMware 虛擬機不可達。
  • 至于 ISP 線路中斷或分公司所在 Building 斷電導致 Remotesite 整體脫網就更常見了。

由于我們采用了 Observium 定期輪巡網絡狀態(tài)能及時發(fā)現(xiàn)故障,并通過 API 實現(xiàn)與 PagerDuty 聯(lián)動,On-call 網工可以第一時間通過手機上的 App 獲知網絡故障并進行響應。

當然很多時候故障發(fā)生在凌晨 2、3 點,我們也必須義無反顧從床上爬起來,這也是網工職業(yè)的特點吧!

[[227415]]

其他感悟

關于加班

總體而言加班現(xiàn)象不普遍,公司不鼓勵,員工也不值得炫耀。這里的員工把工作和家庭分的很清楚,公司的文化提倡 Work-family balance。

雖然大家下班都把電腦帶回家,但是基本上不會發(fā)郵件,也不會在公司內部流程管理系統(tǒng)上更新或留言。

首先是他們認為回家就是和家庭成員在一起的時光,另外也不想因自己的郵件讓同事感到壓力,此外我估計也不想讓同事懷疑自己的能力。

關于休假

很多公司名義上沒有時間限制,但是只要自己不太過分,每年修 3-5 周是沒問題的。

只要提前在郵件的行程安排中確認和其他同事沒有沖突,提交郵件申請,經理通常會批準。

關于培訓

由于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從業(yè)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己。公司的內部系統(tǒng)購買了大量技術資料,HR 也要求每個員工每年必須完成一定時間的在線培訓。

另外,每當公司網絡設備進行更換后,由于采用新的設備,都會從原廠購買相應的培訓服務。

這類培訓基本上是原廠委托第三方培訓機構提供,主要是 Web 方式遠程授課,Hands on 實驗則需要登陸到他們的服務器提供的虛擬環(huán)境上進行操作。

當然,員工個人也需要根據工單或項目的要求進行針對性地培訓,主要是自己通過 Google 來查找技術文檔和參與論壇討論(我經常能 Google 到國內 51CTO 上的內容),以及 YouTube 上的 Tutorials。

IT 從業(yè)者是比較辛苦的,干到老學到老是普遍現(xiàn)象,否則很容易被時代淘汰。

關于人員流動

就我具體任職的公司而言,人員流量算是頻繁的,當年招我進入公司的六個人,在我入職半年內走了五位。

第六位就是我的直線經理,他在公司一度很順,從經理升任 Senior director,但是終于還是在我入職 3 年后離開了。

這里我想說一下,美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挺強的,很多曾經的同事,原來是經理,到新公司只是普通員工。

甚至有一位在新公司是合同工,還有一位云架構師,在新公司從普通工程師重新做起。我真心佩服他們榮辱不驚的心態(tài)。

關于收入

基本上硅谷地區(qū)工程師的收入在 12-15 萬之間,如果是 Principal Engineer 或 Architect 收入在 15-20 萬之間,這個在 Glassdoor 上有比較權威和真實的信息提供。

IT 從業(yè)者的收入是有天花板的,如果你不是企業(yè)高管或 IPO 之前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這個職業(yè)的收入天花板在 20 萬左右。

當然這里說的是符合普遍情況的 Base salary,特別牛的公司或個人不在此列。 

除此之外的收入還有股票和獎金,它們在公司之間的差異比基本收入要大。

總結

在美國,網絡工程師是一門職業(yè),如果你不奢望一夜暴富,也不幻想出來創(chuàng)業(yè),可以踏踏實實做一輩子,而且工作內容在大多數公司中都是相似的。

這也正是為什么人員流動那么頻繁,但是新來的員工能馬上進入狀態(tài)獨當一面的原因。只要你不斷學習緊跟技術發(fā)展趨勢,這份職業(yè)應該還算穩(wěn)定。

當然前提是你要不斷學習,早些年熟悉思科 Juniper 網絡設備的 CLI 配置,考個認證即可。

但是現(xiàn)在你除了路由交換,還要懂安全、VPN、負載分擔和無線,以及 IT 相關的技術。

未來當 SDN 普及時,你還要具備編程能力,實現(xiàn)由 Configuring 到 Coding 的轉型。

這是我在美國四年網工的感受,我在國內的許多朋友遍布運營商、設備商和互聯(lián)網公司,我們經常保持交流。

國內的互聯(lián)網行業(yè)發(fā)展勢頭很猛,做的風生水起,工程師的技術水平和硅谷不相上下,貌似現(xiàn)在收入也不差多少。希望有感同身受的同行分享你的故事。

[[227416]]

在國內曾經任職中國網通(CNC)、Verizon、Juniper 和中國電信。參與過中國電信 CN2 項目技術方案編寫和城域網優(yōu)化改造項目,以及中國電信 IPv6 研究和現(xiàn)網試驗。2014 年 6 月至今在舊金山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從事網絡工程師職業(yè)。

【51CTO原創(chuàng)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責任編輯:武曉燕 來源: 51CTO技術棧
相關推薦

2015-08-25 10:00:26

IT 青年北漂感悟

2023-03-01 15:16:44

Pod容器

2015-04-08 10:57:15

程序員程序員四年經歷

2021-07-29 09:29:12

AI游戲DeepMind

2009-06-11 10:05:52

IT人職場程序員

2018-07-25 15:57:21

人工智能AI試驗AlphaGo

2017-09-29 09:22:02

2018-08-16 21:40:05

面試簡歷技術

2022-01-26 10:41:04

面試字節(jié)阿里

2009-03-20 10:38:19

網工CCNP認證求職

2017-11-15 12:57:57

爬蟲爬取數據分析

2016-10-31 20:13:41

大數據數據分析

2010-02-25 15:41:12

2015-07-27 09:31:34

程序員

2012-03-02 17:01:18

云計算微軟Azure

2015-01-04 09:58:06

Android 2.3

2016-01-04 10:07:21

2020-12-07 10:52:44

開源安全漏洞惡意攻擊

2010-11-11 09:13:58

超高密度服務器HP戴爾

2009-03-25 18:26:20

多核服務器顯卡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