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塊鏈的去中心化能否真正實現?
從比特幣出現到現在,我們一直為比特幣的理念——去中心化而著迷不已,但是我們真的能做到去中心化嗎?這是否只是一個烏托邦?
首先,人類社會是多中心化的,即使全世界所有的人被隨機打亂,還是很快形成一個個國家,社會和利益團體。為什么?因為這樣你才能有更大的話語權,你才能更好的保證自己的利益。一方面,大的利益機構之間不斷抱團,另一方面,小的利益機構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乃至消亡。所以有位人生導師和專員說,未來社會可能是自治的,專員不這么認為,至少我認為在自己有生之前,應該只能看到人治的社會。
那區(qū)塊鏈呢?我們無法在現實世界完成的理想,能否在區(qū)塊鏈中得到實現?專員對此表示悲觀狀態(tài)。
以比特幣為例,中本聰利用PoW算法并且在區(qū)塊鏈嘗試,成功的做到了一個小目標——人人平等,所有人都要遵循比特幣的挖礦協(xié)議,沒有人能夠例外。但是有一件事他沒辦法阻止——上天對每個人的給與是不同的。有一些人的機器好,有一些人的機器差,挖出來的比特幣數量完全不一樣,而前者可以有更多的前去買更好的機器,長此以往,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這個時候弱者能怎么辦?
要么退出這個游戲,要么抱團,依附強者。所以,一個個礦池出現,開始以一個共同體進行發(fā)聲,和其他強者進行對話,競爭。所以你看,比特幣雖然號稱是去中心化的,然而現在早已經是多中心化的,很多大的礦池都壟斷著10%以上的算力,而專員前段時間還聽到一個新聞——比特大陸旗下三家子公司的算力總和超過了51%。也就是說,如果他們愿意,他們可以操縱比特幣網絡的走向,獲得至少99%的收益。
以太坊和EOS
以太坊也是一樣,也是多中心化的。EOS人家更直接,一開始上來就說,我要搞21個超級節(jié)點,反正都是多中心的,我就直接擺在明面上,我就那么多中心節(jié)點,你們自己去爭,能爭到都是你們的。
專員上面說了那么多,只是想表達一個觀點——人類社會是多中心的,區(qū)塊鏈也是。
那區(qū)塊鏈就做不到完全去中心化嗎?
專員倒覺得有機會,但是條件比較苛刻。
首先,完全的去中心化意味著無人監(jiān)管。
無人監(jiān)管看起來很理想,但是實際上暗潮涌動,你不能假設所有人都是好人,事實上所有人都可能是壞人。比特幣一開始飽受抨擊,為啥,因為有很多大毒梟利用比特幣進行非法的操作,比如洗qian。這就是技術的陰暗面,你可以用技術造福人類,就有人會用技術來完成自己的私欲。當然,技術本身是無罪的,有罪的是利用技術犯罪的那些人,但是你無法保證所有人都不去踩這條紅線。國家作為治理犯罪、維護平衡的主體,必須要對上述這些行為進行監(jiān)管,否則會出亂子。
其次,完全的去中心化意味著投機成本降低,投機者的行為更不好預測。
還是以比特幣為例,去年一大堆團隊搞IFO,進行比特幣分叉,忽悠散戶去買IFO的代幣。糖果嘛,反正是不要錢的,隨便砸唄,總會有人接盤的。還是那句話,所有人都賺錢了,錢從哪里來?
第三,完全的去中心化意味著開發(fā)進度緩慢。
以以太坊為例,以太坊作為一個自發(fā)的社區(qū),其對社區(qū)成員沒有一個約束力,如果你是社區(qū)開發(fā)者,項目開發(fā)到一半忽然發(fā)現自己手里的代幣已經讓你財務自由了,還寫毛線代碼,,,所以以太坊的PoS、分片搞了那么久才出來,也是這個原因。
而EOS前期通過Block.one這家公司進行宣傳、開發(fā)的運作,以BM為主要負責人進行推進,才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有機會挑戰(zhàn)ETH的產品。如果使用純社區(qū)的形式,估計這個進程要推遲2-3年。
第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對于利益無關方來說,當然是希望越公開透明,越去中心化越好,但是對于有利益沖突方而言,當然盡量希望保證自己的利益。打個比如,如果這個時候BTC修改共識算法,弱化了礦池的能力,說不準會引起大的礦場場主立刻硬分叉,到時候主鏈變側鏈,側鏈變主鏈,事實上,這并不是沒有可能的一件事。
而EOS就直接推動了這一進程的發(fā)展,一開始就劃了21個位置,你們自己爭好了,***能成為超級節(jié)點的機構一定不弱,即使弱也不會跟其他節(jié)點差很多。
文末
所以,專員的看法是,絕對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能的,未來,如果區(qū)塊鏈真的能夠大規(guī)模商用,一定是需要接受一定的制約和監(jiān)管,而EOS這種主動擁抱多中心的模式或許會成為一種主流,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擁抱DPoS,采用超級節(jié)點的方式來進行區(qū)塊鏈的多中心運營,比如波場、比如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