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用在刀刃上 4招秘籍避免硬件高溫GG
炎熱的盛夏馬上就要過去,對于我們的主機來說可以松口氣了。更涼爽的環(huán)境意味著散熱壓力減小,各種風扇的噪音也可以消停不少了。
不過先別急,在開玩之前有必要檢查一下整機的散熱,別“秋老虎”還沒來,你的硬件就已經(jīng)GG了。另外,定期的清理工作也是有必要的,我們會詳細介紹。
筆者建議大家用軟件進行溫度壓力測試,比較常用的是AIDA64(CPU)和Furmark(顯卡),在待機環(huán)境下進行讀數(shù),將CPU和顯卡滿載待溫度穩(wěn)定之后再讀數(shù)。
如果不是封閉的靜音機箱或是小機箱,CPU和顯卡的溫度應該穩(wěn)定在80℃以下,長時間使用溫度過高可能會影響到硬件,如果溫度較高,就要考慮升級散熱器或在機箱內增加風扇來優(yōu)化散熱了。
此外,在整機散熱方面還有一些小妙招和誤區(qū),筆者也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不要想當然導致進了坑,也別人云亦云把預算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風道布局有講究
不管是什么樣的平臺配置,內部的散熱一定要布局好,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風道。
一般來說機箱的風道是從前部進風,從后部出風,具體的風道布局要根據(jù)玩家的實際需要和硬件進行布局,而沒有萬能的風道設計。
水平風道是最常使用的,也就是前部進風,散熱器的風扇向后吹,由于水平風道對風扇數(shù)量的要求并不多,在風扇的成本上可以節(jié)省,有些機箱中會直接為用戶建立好水平風道。
水平風道具備著成本低、噪音低,對多數(shù)玩家的平臺來說就足夠了。
對于高端游戲玩家來說,立體風道可以更加全面地進行散熱,風道設計伴隨著消費者的成本增加,同時多風扇會帶來更大的噪音,另外機箱內部盡量不要出現(xiàn)風道混亂情況,這樣對于散熱會受到影響。
主機在很長時間沒有清理之后會有積灰,影響硬件的散熱,同時也會讓整機的噪音增加,所以定期清理也是有必要的。動手能力強的玩家可以把散熱器和顯卡散熱鰭片進行深度清理,優(yōu)化之后的散熱效果可能會有不小的提升。
風扇別學韓信點兵
很多玩家在選擇硬件的時候遵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CPU的主頻要高一些,核心線程多一些,顯卡性能也要強一些,不過不能單純類比到散熱上。
我們經(jīng)常說機箱內要有合適的風道,這里的風道講究的就是不同風扇的搭配。很多玩家的主機只有散熱器上的風扇,并沒有在機箱內安裝額外的風扇,對于多數(shù)玩家來說也是可以滿足散熱需求的。
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多把風扇的話,視覺效果可能會炫酷一些,不過一旦風扇的方向裝反就會適得其反,不同的風扇之間互相干擾反而不如一把風扇效果好。
多數(shù)情況下,機箱內的氣流遵循從前往后、從下向上的規(guī)律,同一方向的風扇應該朝向一致,氣流從有軸承的一側流出,避免裝反,同時要小心貪多嚼不爛。
熱管數(shù)量不敵質量
在選擇風冷散熱器的時候,很多玩家選擇的一個指標就是熱管數(shù)。一般來說熱管越多,就可以讓CPU的熱量更及時地傳導到散熱鰭片上,因而獲得更好的散熱效果。
其實只看熱管數(shù)量其實是一個誤區(qū),因為熱管可不只有一種尺寸。6毫米、8毫米甚至10毫米的熱管效率都不同,有的產(chǎn)品雖然熱管數(shù)量少,但是直徑大,導熱效率甚至可以高于熱管數(shù)量更多的。
另外,還有熱管的焊接工藝和打磨工藝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散熱性能,單純追求熱管數(shù)量而忽視其他因素的散熱器也不能發(fā)揮多熱管的優(yōu)勢。
如果追求多熱管,會發(fā)現(xiàn)散熱器的底座會很寬,而CPU的尺寸較小,如果沒有均熱底板,兩側的熱管就有可能接觸不到CPU而打醬油,會浪費掉這一部分性能,所以在選擇產(chǎn)品的時候要注意。
水冷風冷同臺競技
還有一個容易被新手想當然的誤區(qū)就是風冷和水冷之爭。水冷散熱器的價格普遍高于風冷,有些產(chǎn)品甚至可以達到上千元,也就有了很多玩家覺得水冷散熱器就是吊打風冷的存在,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qū)。
水冷散熱器價格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成本更高,不僅冷頭和水冷排對工藝和材料有更高的要求,同時要對水冷液進行全方位的密封,所以水冷的價格也就高出很多了。
另外,很多水冷散熱器在在冷頭及風扇上都有光效甚至RGB燈光,所以價格高出風冷就很正常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入門級的水冷散熱器一般不會有太強大的表現(xiàn),而高價位的風冷則會有更好的設計和用料提供高效的散熱表現(xiàn),因此也并不會被同價格的水冷散熱器擊敗。
介紹過這些小技巧和誤區(qū),相信大家也都對散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其實在選用散熱產(chǎn)品時,要選擇正規(guī)渠道,多看評測和評價,不要輕信一些商家的夸張宣傳,同時不要一味貪便宜,拒絕二手散熱器帶來的噪音,就能讓主機有更好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