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文/Jimmy),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主任戰(zhàn)明輝認為,人物同檢效率低,與軌道交通海量乘客出行形成的量、力矛盾十分突出。
他表示,北京地鐵將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對乘客實施分類安檢,提高乘客通過效率。研究建立人員分類標準,并形成對應的人臉庫;依托人臉識別系統(tǒng)對乘客進行判別,并將信息推送給安檢人員,安檢人員據(jù)此對應采取不同的安檢措施。
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在我國多地的公安、銀行、安防、社區(qū)、酒店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應用范圍還會不斷擴大,包括將應用于北京地鐵安檢環(huán)節(jié)。如果北京地鐵安檢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比較順利,其他開通地鐵的城市應該也會采用這項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能提升安檢效率,對于可疑乘客重點排查,普通乘客可快速通過安檢環(huán)節(jié),在上下班高峰時段能省下大量時間,也能降低安檢人員的工作強度。此外,依托背后強大的數(shù)據(jù)庫,犯罪分子的行蹤更易被察覺與鎖定,進一步壓縮其活動空間,加大威懾力,提升乘客的安全感。
但人臉識別技術也存在其風險性,這方面不能光依賴于技術手段,安檢人員也得嚴守崗位職責,相應的,人臉識別數(shù)據(jù)庫的健全性和安全性都需得到保障,我國相關法律還未健全,因此人臉識別技術的普及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校對/h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