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的切片為什么不會索引越界?
切片(slice)是 Python 中一種很有特色的特性,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先來復(fù)習(xí)一下關(guān)于切片的知識吧。
切片主要用于序列對象中,按照索引區(qū)間截取出一段索引的內(nèi)容。
切片的書寫形式:[i : i+n : m] ;其中,i 是切片的起始索引值,為列表首位時可省略;i+n 是切片的結(jié)束位置,為列表末位時可省略;m 可以不提供,默認(rèn)值是 1,不允許為 0,當(dāng) m 為負(fù)數(shù)時,列表翻轉(zhuǎn)。
切片的基本含義是:從序列的第 i 位索引起,向右取到后 n 位元素為止,按 m 間隔過濾 。
下面是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基本涵蓋了切片語法的使用要點:
- # @Python貓
- li = [1, 4, 5, 6, 7, 9, 11, 14, 16]
- # 以下寫法都可以表示整個列表,其中 X >= len(li)
- li[0:X] == li[0:] == li[:X] == li[:] == li[::] == li[-X:X] == li[-X:]
- li[1:5] == [4,5,6,7] # 從1起,取5-1位元素
- li[1:5:2] == [4,6] # 從1起,取5-1位元素,按2間隔過濾
- li[-1:] == [16] # 取倒數(shù)第一個元素
- li[-4:-2] == [9, 11] # 從倒數(shù)第四起,取-2-(-4)=2位元素
- li[:-2] == li[-len(li):-2] == [1,4,5,6,7,9,11] # 從頭開始,取-2-(-len(li))=7位元素
- # 步長為負(fù)數(shù)時,列表先翻轉(zhuǎn),再截取
- li[::-1] == [16,14,11,9,7,6,5,4,1] # 翻轉(zhuǎn)整個列表
- li[::-2] == [16,11,7,5,1] # 翻轉(zhuǎn)整個列表,再按2間隔過濾
- li[:-5:-1] == [16,14,11,9] # 翻轉(zhuǎn)整個列表,取-5-(-len(li))=4位元素
- li[:-5:-3] == [16,9] # 翻轉(zhuǎn)整個列表,取-5-(-len(li))=4位元素,再按3間隔過濾
- # 切片的步長不可以為0
- li[::0] # 報錯(ValueError: slice step cannot be zero)
像 C/C++、Java 和 JavaScript 等語言,雖然也支持某些“切片”功能,例如截取數(shù)組或字符串的片段,但是,它們并沒有一種在語法層面上的通用性支持。
根據(jù)維基百科資料,F(xiàn)ortran 是最早支持切片語法的語言(1966),而 Python 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語言之一。
主要編程語言對切片的支持
另外,像 Perl、Ruby、Go 和 Rust 等語言,雖然也有切片,但都不及 Python 那樣靈活和自由(因為它支持 step、負(fù)數(shù)索引、缺省索引)。
編程語言中切片語法的形式
切片的基本用法就能夠滿足大部分的需求,但是,Python 切片還有一些進(jìn)階的用法,例如:切片占位符用法(可實現(xiàn)列表的賦值、刪除與拼接操作)、自定義對象實現(xiàn)切片功能、迭代器切片(itertools.islice())、文件對象切片等等。關(guān)聯(lián)閱讀:Python進(jìn)階:全面解讀高級特性之切片!
關(guān)于切片的介紹與溫習(xí),就到這里了。
下面進(jìn)入文章標(biāo)題的問題:Python 的切片語法為什么不會出現(xiàn)索引越界呢?
當(dāng)我們根據(jù)單個索引進(jìn)行取值時,如果索引越界,就會得到報錯:“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 >>> li = [1, 2]
- >>> li[5]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對于一個非空的序列對象,假設(shè)其長度為 length,則它有效的索引值是從 0 到(length - 1)。如果把負(fù)數(shù)索引也考慮進(jìn)去,則單個索引值的有效區(qū)間是 [-length, length - 1] 閉區(qū)間。
但是,當(dāng) Python 切片中的索引超出這個范圍時,程序并不會報錯。
- >>> li = [1, 2]
- >>> li[1:5] # 右索引超出
- [2]
- >>> li[5:6] # 左右索引都超出
- []
其實,對于這種現(xiàn)象,官方文檔中有所介紹:
The slice of s from i to j is defined as the sequence of items with index k such that i <= k < j. If ior j is greater than len(s), use len(s). If i is omitted or None, use 0. If j is omitted or None, use len(s). If i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j, the slice is empty. |
也就是說:
- 當(dāng)左或右索引值大于序列的長度值時,就用長度值作為該索引值;
- 當(dāng)左索引值缺省或者為 None 時,就用 0 作為左索引值;
- 當(dāng)右索引值缺省或者為 None 時,就用序列長度值作為右索引值;
- 當(dāng)左索引值大于等于右索引值時,切片結(jié)果為空對象。
對照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到:
- >>> li = [1, 2]
- >>> li[1:5] # 等價于 li[1:2]
- [2]
- >>> li[5:6] # 等價于 li[2:2]
- []
歸結(jié)起來一句話:Python 解釋器把可能導(dǎo)致索引越界的操作給屏蔽了,你的寫法可以很自由,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會被死死限制在合法的索引區(qū)間內(nèi)。
對于這個現(xiàn)象,我其實是有點疑惑的,為什么 Python 不直接報索引越界呢,為什么要修正切片的邊界值,為什么一定要返回一個值呢,即便這個值可能是個空序列?
當(dāng)我們使用“li[5:6]”時,至少在字面意義上想表達(dá)的是“取出索引從 5 到 6 所對應(yīng)的值”,就像是在說“取出書架上從左往右數(shù)的第 6 和 7 本書”。
如果程序是如實地遵照我們的指令的話,它就應(yīng)該報錯,就應(yīng)該說:對不起,書架上的書不夠數(shù)。
實話說,我并沒有查到這方面的解釋,這篇文章也不是要給大家科普 Python 在設(shè)計上有什么獨到的見解。恰恰相反,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希望得到大家的回復(fù)解答。
在 Go 語言中,遇到同樣的場景時,它的做法是報錯“runtime error: slice bounds out of range”。
在 Rust 語言中,遇到同樣的場景時,它的做法是報錯“byte index 5 is out of bounds of ......”。
在其它支持切片語法的語言中,也許還有跟 Python 一樣的設(shè)計。但是,我還不知道有沒有(學(xué)識淺薄)……
最后,繼續(xù)回到標(biāo)題中的問題“Python 的切片為什么不會索引越界”。我其實想問的問題有兩個:
當(dāng)切片語法中的索引超出邊界時,為什么 Python 還能返回結(jié)果,返回結(jié)果的計算原理是什么?
為什么 Python 的切片語法要允許索引超出邊界呢,為什么不設(shè)計成拋出索引錯誤?
對于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官方文檔已經(jīng)寫得很明白了。
對于第二個問題,本文暫時沒有答案。
也許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是,也可能需要很久。不管如何,本文先到此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