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延壽指南》火爆GitHub,日漲1500星,跟著碼農干多活20年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跟著程序員搞養(yǎng)生,最高能多活20年?!
就在最近,一個名為《程序員延壽指南》的項目在GitHub上大受歡迎,幾天狂攬5.5k顆星星。
這個項目的作者本人,恰恰就是一名程序員。
在這份延壽指南中,各種方法被嚴格地劃分成輸入、輸出和上下文三類,每一種方法都有可以量化的指標和結果。
這可不是瞎編,據作者表示每一個步驟和方法都有嚴格的研究依據——
其中有不少方法,都是根據Science、Nature、柳葉刀等頂刊中的最新研究“提取”的。
相比保溫杯泡枸杞,簡直過于硬核了有木有?!
來看看到底是個怎么延壽法。
程序員,該如何延壽?
縱觀這個項目,其所圍繞的一個關鍵詞是——
ACM。
但并不是你以為的那個ACM,它的全稱是All-Cause Mortality,中文叫做全因死亡率。
(連關鍵詞都挺程序員味道的)
全因死亡率,嚴謹地來講,是指一定時期內各種原因導致的總死亡人數與該人群人口數之比。
而這個項目要做的,就是把這個ACM在程序員人群中“打下去”。
項目作者所參考的主要指標,便是與ACM相關的眾多文獻了。
但在這其中,也需要注意2點:
- 增加壽命與ACM關系非線性:這里假設 DeltaLifeSpan=(1/(1-ACM)-1)*10
- 變量無法簡單疊加:各個變量之間并不符合獨立同分布假設
因此,項目作者便將“ACM打下去”的工作,劃分為了更細致的三大類,并給它們取名為:
輸入、輸出和上下文。
程序員延壽大法一:輸入,Input
這里的“輸入”,好比程序里的Input,而是指程序員群體從外界攝入到體內的各種因素。
主要包括固體、液體、氣體、光照和藥物等。
以“固體”為例,項目作者便以發(fā)表在JAMA子刊的一項研究為例做佐證:
這項為期八年的研究表明,如果每天平均每天增加至少半份紅肉攝入,那么ACM將增加10%。
而每周吃兩份紅肉或加工肉類(不包括禽或魚類),則ACM會增加3%。
當然,除了紅白肉的分析之外,項目作者也列舉了其它人們平時會攝入的食物,對ACM的影響分析。
總結來說便是:
- 吃白肉:ACM可降低3%-11%
- 蔬果為主ACM可降低17%-26%
- 多吃辣:ACM可降低23%
- 多吃堅果:ACM可降低4%-17%
- 少吃蛋黃:若每天吃0.5顆,ACM會增加7%
- 中量碳水、多吃植物蛋白:ACM可降低10%
除了“吃的”之外,平時我們“喝的”也會對ACM產生影響:
喝咖啡(-12%~-22% ACM)、喝牛奶(-10%~-17% ACM)、喝茶(-8%~15% ACM)、少喝或不喝甜味飲料(否則每天一杯+7% ACM,+多巴胺)、戒酒或每周100g(純酒精量(g)=飲酒量(ml)×酒精濃度)。
△《柳葉刀》研究:每天1斤牛奶或酸奶,心血管死亡風險下降23%
至于氣體方面,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吸煙問題了。
對此,項目作者在經過對ACM文獻調研之后發(fā)現:
吸煙會讓ACM增加50%,壽命平均縮短11至12年。
除此之外,像多曬太陽可以降低40%的ACM。
而藥物方面,例如二甲雙胍可以讓糖尿病人可以平均多活3年、復合維生素可以患癌風險降低8%,亞精胺和葡萄糖胺分別可以降低ACM30%-60%和39%。
程序員延壽大法二:輸出,Output
類比上述的輸入,這里的輸出指的便是程序員們在體外的一些活動了。
例如運動方面,根據《柳葉刀》一項120萬人參與的研究,僅是 揮拍運動,若是每周能保持3次,每次45-60分鐘,便可以讓ACM降低47%。
還有程序員們得好好刷牙,這樣會讓ACM降低25%!
除此之外,睡覺也是降低ACM的重要因素。
例如JAMA Network Open的一項研究,便指出了每晚的睡眠時長與全因死亡率的關聯。
具體而言,每天睡7小時全因死亡率最低。
若是在22-24點間睡覺最好,早睡和晚睡會分別增加43%和15%的ACM。
程序員延壽大法三:上下文,Context
就像一段代碼有了外部變量,這段代碼便無法獨立運行。
程序員們的健康也是如此,ACM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
例如研究表明,悲觀情緒會與ACM有所關聯(雖然樂觀情緒并不會起到保護作用)。
甚至貧富差距、減肥都與ACM息息相關。
當然,還有近幾年全球爆發(fā)的新冠疫情,Nature子刊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新冠死亡率達到了1.5%左右,人均預期壽命減少了2年。
……
當然,項目作者也對這項工作提出了不足之處。
因為有些文獻之間有顯著矛盾的觀點,例如對于碳水攝入的比例;還有些文獻存在較大爭議,例如有人認為22點前睡覺會43%的ACM。
因此,項目作者也指出:
所有文獻表明的更多是相關而非因果。
那么問題就來了:
延壽指南,靠譜嗎?
這本指南,充滿干貨,文檔中一本正經的態(tài)度也讓人忍俊不禁。
但同時,它也躲不過“程序員的嚴謹”——有人就提出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引用的鏈接都有可信度嗎?
畢竟這年頭“謠言”可是不少,而這里面還包括不少第三方的文章。
于是,我們找到項目作者本人,與他深度交流了一番。
作者:背后的論文全部看過
項目作者在我們的采訪以及回答網友疑問中都表示,雖然有的鏈接放的不是原文,但里面的內容都可以溯源。涉及到的論文他都一一讀過。
還得提一句的是,他自述曾為了根治鼻炎,在看完醫(yī)生的同時,還自發(fā)看過不下4、50篇論文,包括歐洲鼻竇炎鼻息肉診療指南EPOS等。
可以說,醫(yī)學論文沒少看。
但是由于這類專業(yè)論文讀起來十分晦澀,也缺少閱讀體驗,項目中的證據才用了這些易讀的文章呈現。
現在經過大家的建議,他已經在陸續(xù)加源文獻,并且后續(xù)也會把期刊名、影響因子、評級等常規(guī)評價方式透出來。
同時大家也注意到,里面涉及到了一些結論矛盾的研究,也正如剛才所述,作者也都一一標注。
而關于矛盾研究,他認為,可以根據研究本身的質量做評估。
因為有時候一些研究也并非完全矛盾,研究時間、研究人群、實驗方法不同時,同一個選題確實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項目由頭要追溯到小時候
說起來很有趣,作者是在小時候突然有一天意識到:原來自己終有一天會離開世界。
這讓他很難過,一度對著父母大哭。
正是這次發(fā)現,讓小小年紀的他就想著以后一定要活得更久一些。
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看過很多沒有依據包括長輩灌輸的“養(yǎng)生方法”,就萌生了量化各個因素對全因死亡率影響的念頭,開始了經年累月的數據積累。
前幾個月他在參加一個技術社群之后小范圍分享了這些數據,沒想到引起了非常高的好評率,還經常有人找到他要材料,索性就開源了。
網友:How to live longer with hair?
這個項目一放上程序員聚集的GitHub,短短一天就漲了1500+star。
在別的平臺,有不少非程序員網友還會貼心地轉給身邊的程序員朋友看。
有人打趣道:目標、行動、分析、輸入輸出……這幾個關鍵字一出來,簡直就是被OKR支配的壽命管理。
而作者的解釋就更有趣了:因為最近經常聽到human-in-the-loop的觀念,這個文檔里人就可以看成一個Object,修改不同的輸入、輸出、上下文,就可以改變人。
(可以,這很程序員。)
寫不完的bug,沒日沒夜的加班……如何活得更長,確實是這個群體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不過,大家似乎并不滿足于此。
比如在項目的Issues中,就有人提問:
How to live longer with hair?
對程序員來說,頭發(fā)可是比什么都重要:頭發(fā)都沒有了,要這長命百歲有何用……
以及不僅要保住頭發(fā),還要顯年輕才行。
這不就有人問:
“作者大大,是否有興趣開一個How to look young?
畢竟二十多歲被人說像七老八十的滋味誰明白?(旺柴)
總之,別的不說,這屆程序員是越來越有覺悟了——做飯、養(yǎng)生、考公、買房……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而這些意見,作者表示會考慮。
比如他想到了“延壽先鋒”哈佛教授David Sinclai,或許后面在找到足夠的證據后,可以把他的食譜加上來。
以及有足夠的數據支撐的話,他還會加上多巴胺量表。
當然,“活得久且開心更重要”
作者神秘的面紗在這里揭曉,對,他本人也是一名程序員,還很年輕,90后。
他叫吳承霖,畢業(yè)于廈門大學計算機專業(yè),曾在騰訊擔任高級AI研究員,是當時部門最年輕的T3.3高級員工。
他的GitHub主頁項目不多,但每一個標星數都不少。
也許有人已經聽過他的名字,他在幾年前就入選了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和胡潤30位30歲以下創(chuàng)業(yè)領袖。
是的,他現在已經是一家公司的CEO了。
這家公司就是深度賦智,主要以AutoDL的形式提供AI中臺SaaS服務,聚集了一幫來自騰訊、Google、百度、華為等公司的程序員。
對于這個爆火的項目,吳承霖表示談不上什么意不意外。
他說,程序員的眼睛、鼻子、腰椎、脊椎、肝等幾個部位都比較容易出問題。
因此“定向檢測和預防性檢測很重要”,當然,話鋒一轉,他也指出:“核心還是得自己對“健康”有較高的洞察力。”
現在的他基本會按照這些量表去生活,主要是運動和曬太陽方面做的還不夠。
不過他不會苛求自己100%實行,畢竟:
活得久而開心比單純的活得久重要。
最后,作為程序員的你,覺得如何才能“延壽續(xù)命”呢?
GitHub項目地址:
??https://github.com/geekan/HowToLiveL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