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出JavaScript原型與原型鏈
js中的原型與原型鏈應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前端面試中基本都是必問的一個問題,但是很多人還是稀里糊涂的,只知道其表層含義,一但面試官問深一點就支支吾吾了(我自己)。為了自己下次能在面試中"裝b",肝了一夜,特此記錄一下,加深印象,也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小伙伴。
先來看一張圖↓
相信第一眼看到這個圖的人,都覺得很繁瑣,不想看了,其實你耐心的看完這篇文章就會覺得不過如此。這種圖真的特別有用、特別有用、特別有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那我們開始吧。
構造函數(shù)創(chuàng)建對象
我們先用一個構造函數(shù)來創(chuàng)建一個對象
function Person()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Kevin';
console.log(person.name) // Kevin
這個例子就是用Person構造函數(shù)new了一個實例對象person,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
prototype
每個函數(shù)都有一個prototype屬性,不信的話,你可以隨便找個函數(shù),打開F12都能看到。(注意:prototype是函數(shù)特有的屬性)
function Person() {
}
// 雖然寫在注釋里,但是你要注意:
// prototype是函數(shù)才會有的屬性
Person.prototype.name = 'Kevin';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var person2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1.name) // Kevin
console.log(person2.name) // Kevin
那這個函數(shù)的 prototype 屬性到底指向的是什么呢?是這個函數(shù)的原型嗎?
其實,函數(shù)的 prototype 屬性指向了一個對象,這個對象正是調用該構造函數(shù)而創(chuàng)建的實例的原型,也就是這個例子中的 person1 和 person2 的原型。那什么是原型呢?你可以這樣理解:每一個JavaScript對象(null除外)在創(chuàng)建的時候就會與之關聯(lián)另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就是我們所說的原型,每一個對象都會從原型"繼承"屬性。讓我們用一張圖表示構造函數(shù)和實例原型之間的關系:
在這張圖中我們用Person.prototype表示實例原型。
那么我們該怎么表示實例與實例原型,也就是 person 和 Person.prototype 之間的關系呢,這時候我們就要講到第二個屬性:
__proto__
為了證明每一個JavaScript對象(null除外)在創(chuàng)建的時候就會與之關聯(lián)另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就是我們所說的原型這句話的真實性,我們可以用個例子來證實。
function Person()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 true
既然這樣,我們來更新一下關系圖:
既然實例對象和構造函數(shù)都可以指向原型,那原型中是否有屬性可以指向實例或者說是構造函數(shù)呢?
首先我們可以排除原型是沒有屬性指向實例的,因為一個構造函數(shù)可以new多個實例。
constructor
主要是講下原型中的constructor,每個原型都有一個constructor屬性指向構造函數(shù)。老規(guī)矩,可以在瀏覽器驗證一下。
function Person() {
}
console.log(Person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true
得到下面的關系圖:
從上面的關系圖以及舉的例子,我們來梳理總結一下:
function Person()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 true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 順便學習一個ES5的方法,可以獲得對象的原型
console.log(Object.getPrototypeOf(person) === Person.prototype) // true
了解完了構造函數(shù)、實例、實例原型之間的關系,我們來講下實例與原型是怎么樣一個關系呢?
實例與原型
當讀取上面的實例的屬性,找不到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呢?如果找不到的話,就會查找與實例相關聯(lián)的原型的屬性中查找,如果還是找不到就會去原型的原型中查找,一直找到最頂層為止。
function Person() {
}
Person.prototype.name = 'Kevin';
var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Daisy';
console.log(person.name) // Daisy
delete person.name;
console.log(person.name) // Kevin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給實例對象 person 添加了 name 屬性,當我們打印 person.name 的時候,結果自然為 Daisy。
但是當我們刪除了 person 的 name 屬性時,讀取 person.name,從 person 對象中找不到 name 屬性就會從 person 的原型也就是 person.__proto__ ,也就是 Person.prototype中查找,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 name 屬性,結果為 Kevin。
但是萬一還沒有找到呢?原型的原型又是什么呢?
其實原型對象就是通過 Object 構造函數(shù)生成的,結合之前所講,實例的 __proto__ 指向構造函數(shù)的 prototype ,所以我們再更新下關系圖:
原型鏈
那 Object.prototype 的原型呢?null,我們可以打?。?/p>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 null) // true
所以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的值為 null 跟 Object.prototype 沒有原型,其實表達了一個意思。
所以查找屬性的時候查到 Object.prototype 就可以停止查找了。
到此就分析完了,藍色的這條線其實就是原型鏈。
總結
這里有幾個點需要注意一下:
constructor
首先是 constructor 屬性,我們看個例子:
function Person()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當獲取 person.constructor 時,其實 person 中并沒有 constructor 屬性,當不能讀取到constructor 屬性時,會從 person 的原型也就是 Person.prototype 中讀取,正好原型中有該屬性,所以:
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_proto_
其次是 __proto__ ,絕大部分瀏覽器都支持這個非標準的方法訪問原型,然而它并不存在于 Person.prototype 中,實際上,它是來自于 Object.prototype ,與其說是一個屬性,不如說是一個 getter/setter,當使用 obj.__proto__ 時,可以理解成返回了 Object.getPrototypeOf(o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