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只剩半個大腦,人識字看臉準確率竟還能達80%

人工智能
大腦具有令人驚訝的可塑性,它可以通過重新連接來適應巨大的創(chuàng)傷。失去一半大腦并不等于失去一半功能!

只剩下半個腦子,人竟然還能思考,而且還是比較正常的那種?。▌e怕,本文并不驚悚)

一項新研究顯示:

在80%以上的時間里,被切除半腦者都可以正確識字,而且也不臉盲。

本研究背后的團隊指出:

大腦具有令人驚訝的可塑性,它可以通過重新連接來適應巨大的創(chuàng)傷。

失去一半大腦并不等于失去一半功能!

相關成果論文已經(jīng)登上了科學界四大名刊之一的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官方科學雜志)。

圖片

下面就來看看研究人員們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半腦患者識字認人準確率達80%

他們希望通過本實驗,搞清楚兩個問題:

  • 只有一個半球發(fā)育的患者是否能正常識別文字和面部?
  • 留下左腦或留下右腦會有明顯差異嗎?

(這里提個問:你認為左腦發(fā)達還是右腦發(fā)達的人更聰明?答案一會兒揭曉)

首先,他們找來了58位正常人(作對照)和一群特殊的年輕人:

40名做過兒童半球切除術的患者。他們的中位年齡為16.7歲。

一般來說,由于半球切除術非常罕見,所以科學家很少有機會一下子接觸到多位合適的病人。

但由于這幾年來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遠程醫(yī)療服務變得更普及了,所以該團隊才能同時找來這么多人,這個數(shù)字在此類研究中是前所未有的。

為了區(qū)分患者主要保留的是哪邊大腦,研究者將留下左腦的患者稱為LH患者,把留下右腦的患者稱為RH患者。

接下來研究人員設計并開展了2組實驗。

先來說說實驗一:被試們在視野的中央觀看許多組成對的單詞和人臉圖像。

每組單詞都有2個,而且二者完全相同或者只差一個字母;比如:“soup”和“soap”、“tank” 和“tack”。

同理,每組人像也是2張,二者完全相同或者看起來差別不大。

這些單詞或人像都按組播放,而且其中一個先出現(xiàn)750毫秒,緊接著另外一個再“一閃而過”。

圖片

然后,被試們需要說出剛剛看到的人像或單詞是相同還是不同的。

初步收集到數(shù)據(jù)后,研究人員進行了廣義線性混合效應模型(LMEM)擬合等分析。

圖片

結果顯示,在人臉和單詞識別方面,正常人的綜合表現(xiàn)確實都比患者好。

不過患者與正常人在這些任務上的平均準確率差異不超過10%,而且患者的準確率也達到了80%以上。

此外,LH和RH患者的判別準確率沒有明顯的差異。

為了更直接地比較患者的大腦單半球和正常人的大腦單半球有無什么功能差異,研究者們還開展了實驗二。

被試們看的東西依然是這些成對的單詞和人像圖,播放方式也同上。

但這回,所有正常人都只用一半視野來觀看單詞或人像圖。他們被蒙住一邊眼睛,只用另一只眼睛觀察,其中半數(shù)的人只用左眼,而另外的人只用右眼。

患者們則被允許用兩只眼睛看。

收集到數(shù)據(jù)后,研究者們同樣進行了廣義線性混合效應模型(LMEM)擬合等分析。

結果顯示,就算蒙住一只眼睛,正常人判別面部的準確率依然高于患者;不過在單詞辨析方面,用右眼看的正常人和患者之間差別不大。

那用左眼來看的正常人呢?

他們在單詞辨析上的表現(xiàn)優(yōu)于用右眼看的人。不過在看臉方面,用左眼或右眼看并沒有明顯差異。

圖片

對于這些新出的實驗結果,論文通訊作者、心理學教授Marlene Behrmann博士高興地表示:

這開啟了研究人類神經(jīng)可塑性的大門,現(xiàn)在我們終于能開始研究大腦的重組能力了!

團隊未來還將繼續(xù)探索單一大腦半球的功能上限。

研究團隊簡介

研究團隊來自匹茲堡大大學和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

論文一作兼通訊作者,Michael Granovetter博士,目前也正在研究癲癇和自閉癥。

圖片

另一位通訊作者,Marlene Behrmann,現(xiàn)任匹茲堡大學和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的眼科和心理學教授。


圖片

責任編輯:武曉燕 來源: 量子位
相關推薦

2022-09-14 09:55:32

人工智能AI解碼技術

2019-11-20 15:01:55

開源技術 趨勢

2022-08-02 14:45:16

AI微軟工具

2018-11-14 10:01:30

谷歌開源機器學習

2023-05-04 09:39:16

AI模型

2022-04-13 10:31:04

微軟Jigsaw大型語言模型

2020-11-20 17:03:11

AI 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

2014-12-31 13:17:18

百度預測開放平臺

2017-04-28 10:36:46

機器人醫(yī)療智能

2021-02-24 15:50:45

系統(tǒng)運維識別

2023-09-06 13:18:00

模型數(shù)據(jù)

2022-01-10 23:57:36

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技術

2024-08-21 13:16:30

2022-04-09 10:16:52

神經(jīng)網(wǎng)絡深度學習AI

2021-03-08 15:45:43

AI 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

2021-01-16 23:25:34

人臉識別技術安全

2023-12-12 13:51:00

AI訓練

2024-10-06 13:40:00

AI模型

2023-06-28 13:49:12

AI人工智能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