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Nature發(fā)文:該放開「一稿多投」了

人工智能 新聞
文章呼吁期刊應重新考慮“單一提交規(guī)則”的合理性,“一稿多投”禁令是時候被解除了。

“請停止囤積我們的論文”,Nature專欄刊登學者投稿。

文章呼吁期刊應重新考慮“單一提交規(guī)則”的合理性,“一稿多投”禁令是時候被解除了。

圖片

這篇文章的投稿人是梅努斯大學組織行為學助理教授Dritjon Gruda,他是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等多個期刊的副主編,也是多個頂級學術期刊的審稿人。

圖片

Dritjon Gruda之所以發(fā)來投稿,是因為和許多科研工作者一樣,他不止一次經(jīng)歷過投稿后的漫長等待:

有時論文發(fā)出去了,要隔大半年時間才能收到反饋,最后還被告知論文被拒,白等了不說,還錯過了最佳發(fā)表時間。

他表示,“如果我們當時可以同時將論文提交到其他地方,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歷,解釋了為什么希望取消單一提交規(guī)則,最后還為作者們提了一些建議。

此文章發(fā)出后,立刻引起網(wǎng)友共鳴:

作為一個正在準備提交,并且還在選擇投稿期刊的人,我完全同意。

圖片

但也有網(wǎng)友不贊同取消單一提交規(guī)則,主要考慮到會增加同行評審的難度。

痛苦是真的,解決方案太天真。

圖片

有網(wǎng)友也考慮到了這一問題,表示自己正在開發(fā)審稿輔助工具:

一年半來,我一直在努力從軟件角度助力學術出版和審稿。我認為這里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我們可以通過改進工具大大簡化編輯和審稿人的工作,從而縮短審稿時間。

圖片

也有網(wǎng)友表示自己基本不投期刊:

我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定期發(fā)表論文,主要是選擇會議而不是期刊,因為計算機科學的工作大多是這樣進行的。寫一篇文章,尋找最近的相關會議截止日期,提交文章,然后在2-3個月后得到答復。

圖片

為什么單一提交規(guī)則需改變?

“一稿多投”禁令起源于數(shù)字化之前的時代,那時候版權維護格外困難,期刊編輯需要篩查實體稿件,而且同行評審人數(shù)量也有限。

在那時這一規(guī)定是為了保證科學研究的質(zhì)量,其中唯一的同行評審作為關鍵的篩選機制,在當中“把關”才能確保只有經(jīng)過驗證、高質(zhì)量的研究才能進入學術界。

而如今,Dritjon Gruda認為這條禁令似乎已經(jīng)過時,有時甚至極不公平:

數(shù)字化已經(jīng)讓許多工作實現(xiàn)了自動化。無論審稿人身處何地,都能及時審稿。

擔心多次提交會壓垮同行評審系統(tǒng)的觀點缺乏實證,并且被研究人員的負擔所抵消。這對于初級科學家和那些在學術界研究背景代表性不足的人來說尤其不利。對他們來說,這種延遲不只帶來沮喪,更是阻礙他們事業(yè)發(fā)展的大難題。

他還繼續(xù)補充道,這項禁令也阻礙了科學信息的快速傳播,尤其在氣候科學、健康醫(yī)學等領域,及時地知識共享是非常重要的。

Dritjon Gruda也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歷。

此前,他的同事一起寫篇探討心理健康的論文,隨后就向相關領域的頂級期刊提交了此論文。但論文發(fā)出后被擱置了幾個月,甚至沒有被送去同行評審。

他們給該期刊發(fā)了多封郵件都沒有進展,最后不得不撤回重新提交給別處。如此一來,錯過了論文發(fā)表的最佳時機。

還有一次雖然很快就有審稿人審查了論文,但是期刊編輯表示無法找到下一個審稿人,詢問Dritjon Gruda能不能給推薦一個??紤]到作者推薦審稿人可能會影響同行評審過程的客觀性和嚴謹性,Dritjon Gruda在當時猶豫了,但最后還是給推薦了一位。

經(jīng)過九個月的漫長等待,以及這中間Dritjon Gruda也主動跟進了幾次,編輯這才意識到他們論文被忽略了。

最后,經(jīng)過一次修訂,他們的論文終于被發(fā)表了,但“這幾乎是一年后的事了”。

“每次只能申請一個,且要等好幾個月才能得到反饋,結果還白等了”,Dritjon Gruda表示這樣會給他帶來挫敗感。

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每一次論文發(fā)表延遲,對我來說不僅僅是職業(yè)上的一個小問題,更是觸及到了痛處。休息閑聊時,我也會和同行討論,渴望有一個更好的規(guī)則。

雖然目前科學出版已經(jīng)發(fā)展到可以容納開放獲取、預印本,甚至已經(jīng)涉及到X(Twitter)、Threads這樣的社交平臺。但將一稿同時投多個期刊的禁令仍在繼續(xù)。

給作者的建議

在解決單一提交規(guī)則所產(chǎn)生的問題之前,Dritjon Gruda給作者們提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盡量減少論文延遲發(fā)表帶來的影響。

早期溝通

在正式提交論文之前,可以先與期刊編輯建立初步聯(lián)系,了解他們對該論文是否感興趣。有些編輯會提供建設性的反饋,并可能會快速處理他們認為有前景的論文。

期刊分級

準備一個經(jīng)過深入探討的目標期刊列表,從高影響力到低影響力進行分級。如果首選期刊被拒絕,可以迅速轉(zhuǎn)到列表上的下一個期刊,避免在期刊選擇上浪費時間。

持續(xù)跟進

提交后,定期與期刊溝通。如果一家期刊聲明了大多數(shù)審稿會在90天內(nèi)完成,那么在那之后不久就可以催促他們。

Dritjon Gruda認為這種策略是最有用的。關鍵是在整個溝通過程中要保持尊重,不要嘮叨。

職業(yè)關系

利用職業(yè)關系了解哪些期刊會更快審稿或能夠高效溝通,即使這些期刊并不是頂級期刊。這也是為什么要參加會議的重要原因之一。

預印本存檔

使用與你所在領域相關的預印本服務器上傳手稿,作為這項工作的公開記錄。允許論文在被同行評審期間,也能被其他人查看、引用。

使用社交媒體

在ResearchGate或LinkedIn等平臺分享預印本,這樣可以早早吸引人們關注你的這項工作,也能收集一些非正式反饋。

并行項目

當一篇論文在投稿流程中受阻,可同時進行其他項目。

推動變化

參與或發(fā)起對現(xiàn)行規(guī)則的討論。利用學術博客、網(wǎng)絡研討會或?qū)I(yè)會議來討論單一投稿規(guī)則導致的低效和不公平。

責任編輯:張燕妮 來源: 量子位
相關推薦

2022-03-18 15:09:54

數(shù)據(jù)Nature論文

2019-03-14 10:34:35

設計UI設計師產(chǎn)品

2021-03-15 09:30:22

量子技術Nature

2023-08-17 13:10:32

Nature超導

2015-07-27 17:04:35

基金股票大數(shù)據(jù)

2019-10-10 15:14:35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技術

2023-10-06 13:35:35

AI研究

2023-05-08 15:09:49

AI開源

2019-09-25 09:26:21

量子計算芯片技術

2023-11-09 13:23:31

室溫超導LK-99

2023-08-02 12:57:20

論文超導

2023-08-15 08:46:27

論文AI

2021-12-07 13:56:25

DeepMind紐結理論表象理論

2023-01-05 13:12:53

Nature科學

2024-11-20 13:30:00

2010-07-01 12:17:06

三網(wǎng)融合

2019-08-01 08:15:06

機器學習谷歌算法

2021-03-25 23:22:22

Nature論文科學

2021-09-27 22:40:13

比特幣虛擬貨幣金融

2022-07-08 15:22:31

論文抄襲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