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言征
出品 | 51CTO技術棧(微信號:blog51cto)
比爾蓋茨的博客欄目「與比爾·蓋茲一起解惑」近日大火,OpenAI首席執(zhí)行官奧特曼表示,OpenAI“不是由一群24歲的程序員運營的”,并表示這很令人擔憂。
目前,許多熱門的AI初創(chuàng)公司正在尋找年輕才俊,OpenAI當然也在此之列。然而,這些年輕有位的人才似乎已經在收入數(shù)百萬美元的大型科技公司工作,或者躲在地下室里創(chuàng)辦著下一家大型科技公司。
1、年輕人基本沒見過CEO
該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Andrej Karpathy在開發(fā)者中頗受歡迎,近日更是在X上發(fā)表非常逗趣的言論:“在人工智能中,真正的30歲以下的人是那些你從未聽說過的人。他們通常存在于組織結構圖中CEO五層以下。”
圖片
此外,Karpathy補充道,這些年輕的天才通常不活躍在X(前推特)上,LinkedIn也不太維護,也不玩播客,可能曾發(fā)布過,但現(xiàn)在不發(fā)布了?!八麄兪墙裉斓膼垡蛩固?,直接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奇跡。我希望他們沒有隱藏在大型科技公司和初創(chuàng)公司內部,獲得巨額工資,但我們來了,”他補充道。
顯然,OpenAI正在競相吸引年輕人才,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Karpathy非常擔心,周圍大多是30多歲、40多歲和50多歲的人工智能工程師。
谷歌DeepMind研究員Lucas Beyer打趣回應:“這個帖子成了OpenAI的招聘帖。玩得真溜,Andrej!”。
2、OpenAI費勁心機,召喚年輕人
OpenAI的努力顯而易見。例如,OpenAI Residency是一個為期六個月的項目,為居民提供了在OpenAI全職工作的途徑。該項目尋求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才,他們可能沒有傳統(tǒng)的學術證書,但擁有寶貴的人工智能技能和經驗。
圖片
此外,它還有一個在線論壇“Young peopl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中的年輕人)”,用戶可以在這里討論AI和OpenAI相關的話題。這個社區(qū)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們與其他對人工智能和OpenAI感興趣的人接觸,它可以作為了解更多關于公司及其工作的資源。
圖片
3、AI年輕才俊們都躲哪里了?
“盡管我在推特上發(fā)現(xiàn)了7萬名AI研究人員,但你說得對,他們大多數(shù)都很安靜,而且大多數(shù)粉絲都很少,”微軟前戰(zhàn)略家Robert Scoble說道。
許多年輕有才華的工程師通常在谷歌、蘋果和微軟等知名大型科技公司工作,而他們在組織結構圖中的位置往往較低。在許多情況下,CEO或高層甚至不知道他們的貢獻和才能,這使得識別他們的潛力變得具有挑戰(zhàn)性。
Perplexity的創(chuàng)始人Aravind Srinivasa,曾在OpenAI擔任一年研究員,并于2019年在谷歌DeepMind實習:“我從未見過他(拉里·佩奇),也從未見過謝爾蓋·布林?!?/p>
特斯拉的高級員工工程師Yun-Ta Tsai認為“說實話,如果人才被埋在組織結構圖的五層之下,那么這個組織可能就很糟糕了?!?/p>
他進一步表示,當他在NVIDIA工作時,他與Jensen黃仁勛之間隔了四級。而在GoogleX,他和謝爾蓋之間隔了三級。在谷歌研究院,他和拉里最初也只是三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鏈條變得越來越長。
在Tsai看來:“諾基亞是最糟糕的。我和CEO之間已經數(shù)不清隔了多少層。任何大于或等于五層的工作,都變得非常低效。
4、楊立昆:開源才能吸引AI天才
Meta的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指出,目前在社交媒體上很受歡迎的一些年輕人聲稱自己是“領先的人工智能專家”,盡管他們對這個領域沒有做出任何貢獻。他們受到了媒體和政府不應有且有害的關注。
此外,楊立昆認為開源社區(qū)是尋找真正開發(fā)者的最佳場所。他說:“如果一名研究人員有谷歌學術頁面,他們的論文和引用都是公開的。這足以讓他們在研究界獲得信譽和聲望。他們絕對不需要社交媒體?!?/p>
楊立昆當然也有點挖苦OpenAI 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Karpathy的味道:“如果他們在一家實行開放研究的公司工作,他們的名字就會出現(xiàn)在論文和GitHub存儲庫上,他們會在會議和研討會上發(fā)表演講,他們會被邀請在學術界舉辦研討會,他們甚至可能獲獎?!?/p>
按照楊立昆的說法,OpenAI吸引年輕人才的唯一途徑就是走開源路線,或者推出一系列的開源GPT模型,讓年輕人才可以在其中進行實驗。
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促進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還能夠為年輕人才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和進步。同時,開源社區(qū)的開放性和透明性也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來,推動整個人工智能領域的發(fā)展。
5、年齡只是一個數(shù)字,問題大嗎?
誠然OpenAI等公司都在誠意滿滿地尋找AI天才少年,但并不意味著高工齡的員工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和實現(xiàn)夢想的能力。
不僅僅是OpenAI,如果諸位有留意大多數(shù)AI科技公司,比如Perplexity AI, Midjourney, Stability AI, Anthropic, Cohere和其他走紅的公司,他們大多數(shù)員工也都是30+、40+的人。
新一代科技創(chuàng)業(yè)者似乎也是如此,比如Humane AI和Rabbit,他們都是30多歲和40出頭的人,之前分別在蘋果和百度等公司工作過。
或許,年輕人厭煩的是層級鏈路過長的匯報制度而已。
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嗎?AI大神楊立昆似乎為OpenAI出了一招:還是早點“開源”吧!你放到GitHub上,全是公開的,還怕“上傳下達”很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