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正在「吞噬」媒體
5月30日,OpenAI宣布與兩家領先的媒體出版商建立合作關系,它們分別是《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和Vox Media。
《大西洋月刊》是一份有著167年歷史的老牌出版商,憑借其觀點專欄和高質量文章,在數(shù)字和網絡時代依然屹立不倒。
Vox Media是一家新媒體初創(chuàng)公司,雖然歷史不算悠久,但是作為后起之秀也成績斐然。
這家公司由熱門體育博客SB Nation發(fā)展而來,2011年推出了熱門科技媒體The Verge,2014年推出了政治和綜合新聞媒體Vox。
近年來Vox Media進行了大肆收購,連備受推崇且屢獲殊榮的媒體也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New York》雜志。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OpenAI已經與7家主要媒體結成聯(lián)盟。
其中一些媒體還控股了許多有影響力、有品位的雜志,如德國出版商Axel Springer,就控股《政客》(Politico)、《Business Insider》和《圖片報》(BILD)。
以下與OpenAI合作的7家主要媒體的完整名單以及合作起始時間。
- 《大西洋月刊》——2024年5月
- Vox Media——2024年5月
- Meredith Dotdash——2024年5月
- 英國《金融時報》——2024年4月
- Axel Springer——2023年12月
- 美聯(lián)社——2023年7月
- 美國新聞項目(AJP)——2023年7月
很多交易的具體條款尚未披露,因為其中許多都是私營公司,不需要披露所有的財務交易。
但據說OpenAI支付了數(shù)千萬美元,以便在出版商這里獲得特權。
此外,來自科技媒體VentureBeat的爆料人稱,VentureBeat也與OpenAI有過接觸。
我應該指出的是,VentureBeat本身(雖然不是我個人)已經讓我們的員工聯(lián)系OpenAI討論可能的合作伙伴關系,但我不知道這些談判是如何進行的或討論了什么,除了關于我們的部分發(fā)生在過去的一年里。
由此看來,后期會有越來越多的媒體和出版商與OpenAI建立合作。
OpenAI意欲何為
OpenAI 為什么要與這些媒體公司合作?
顯而易見的是,通過這樣做,它可以獲得授權的訓練數(shù)據,用來建立強大的新人工智能模型,這些模型的寫作能力將會不亞于《華爾街日報》的記者。
OpenAI的目的就是要提高ChatGPT的性能,并最終希望將這些工具商業(yè)化,再出售給這些媒體或者是該領域的其他媒體。
對于像Vox這樣為YouTube制作視頻內容、為Netflix制作授權紀錄片和連續(xù)劇的數(shù)字媒體機構,OpenAI 可以將其作品用于訓練生成式人工智能視頻模型Sora。
為什么OpenAI甘愿付費?
OpenAI之前為了訓練大模型,可是毫不客氣地抓取了幾乎互聯(lián)網上全部的公共帖子。
此舉招致了藝術家、創(chuàng)意人士,甚至是《紐約時報》等媒體公司的強烈抵制。
《紐約時報》曾因OpenAI抓取網站文章用于訓練而起訴其侵犯版權
這使得OpenAI不再堅持「合法抓取公開數(shù)據,以實現(xiàn)變革」的立場,他們在數(shù)據倫理上受到了挑戰(zhàn)。
因此,OpenAI去年推出了一段代碼,網站所有者可以將其自己的網站添加到名單中,以阻止它對網站進行搜刮,用于訓練。
OpenAI 最近還宣布將創(chuàng)建一款新產品——媒體管理器(Media Manager),藝術家、創(chuàng)作者和出版商可以用它來標記他們打算或已經在網上發(fā)布的作品,表示他們不希望看到這些作品被 AI 工具爬取并用于訓練模型。
不過,這要到 2025 年才會實現(xiàn),而且內容創(chuàng)建者并不一定會買賬。
因此,對風頭正盛的OpenAI 來說,付錢讓出版商閉嘴并接受人工智能抓取和訓練,不是一筆虧本的生意。
一來可以讓自己擺脫困境,獲得所需的數(shù)據,二來也向投資者和用戶有了交代,顯示自己對版權法和道德規(guī)范的遵守。
而內容所有者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回報。
媒體出版商究竟能否獲益
出版商無一例外地都宣布了OpenAI內容許可協(xié)議,他們確實得到了一些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位置」。
具體來說,幾乎所有出版商都指出,ChatGPT 將在其輸出中顯示他們的文章。
因此,如果用戶輸入「總結最新科技新聞」,則可能會顯示來自《Business Insider》、《The Verge》(Vox 旗下)、《華爾街日報》或其他任何包含在交易中的出版物的文章摘要,以及來源鏈接。
這僅僅是一種可能的設想,確切的協(xié)議或技術文檔并沒有被公開分享。
此外,目前還不清楚ChatGPT會如何使用來自媒體的內容,如果它采用「機器人式的」風格在原始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就可能會抹殺原作者本身創(chuàng)作的藝術性。
而且,由于用戶在ChatGPT上已經閱讀了經過概述的新聞,那他們就不會選擇訪問首發(fā)文章的網站,從而會使得這些出版物失去流量。這對于出版物來說,則意味著失去付費用戶或者是商業(yè)價值。
這就是為什么The Information創(chuàng)始人Jessica Lessin、前Gawker記者Hamilton Nolan和前 Vice 記者Edward Onswego, Jr.等資深從業(yè)人士都指出,在與OpenAI的交易中,出版商承擔了殘酷后果。
畢竟,如果讀者追求的是純粹的信息,而ChatGPT提供給他們的就是純粹的信息,那么他們訪問首發(fā)媒體還有什么用,更不用說花錢訂閱了。
用戶會選擇成為ChatGPT Plus,每個月向OpenAI交20美元,而不再光顧生產內容的媒體。
歷史的重演
現(xiàn)在所發(fā)生的一切不禁讓人想起谷歌新聞剛推出的時候,那是2006年,F(xiàn)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平臺的用戶數(shù)量和受歡迎程度開始增長,并迅速成為出版商的主要推薦流量來源。
在過去的15-20年里,基本維持著這樣的情況。不過,由于這些平臺背后的科技巨頭的管理和不斷調整算法,流量起起伏伏。
當某個科技平臺突然改變算法,導致受眾消失時,那些在某個平臺或策略上投入過多精力的網站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無所適從。
當然,變化還在不斷發(fā)生,可以說最大的變化現(xiàn)在正擺在技術平臺和出版商面前:生成式人工智能。
隨著谷歌將自己錯誤的人工智能概述摘要結果放在搜索結果頁面的頂部,并推低了指向出版商和新聞文章的直接鏈接,越來越多的人可能會選擇采用 ChatGPT,作為新聞來源或聚合器。
新聞出版商和母公司的高管或許感到被逼到了墻角:游戲正在再次改變,人工智能正在到來,并取代了人們在網上獲取新聞的傳統(tǒng)方式。那么為什么不與顛覆者合作,嘗試乘風破浪呢?
只不過,正如上文所述的簡短歷史課所顯示的那樣,科技公司總是隨機地、不可預測地改變戰(zhàn)略和工具,這讓媒體公司懊惱不已。
雖然OpenAI現(xiàn)在正在與出版商友好相處,但從公開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沒有跡象表明這種友好會一直持續(xù)下去,也無法肯定這能讓出版商維持過去培養(yǎng)起來的收入和用戶。
此外,OpenAI合作的出版商越多,每家出版商作為ChatGPT潛在信息源的價值就會被稀釋,整個媒體行業(yè)也會變得更加商品化——它們通通都將成為 OpenAI模型和摘要的素材。
這些合作伙伴關系的樂觀理由是「好吧,技術正在改變,媒體習慣正在改變,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再依賴谷歌或社交網站來吸引我們的觀眾」。
所以這可能是對于媒體出版商來說,最不壞的選擇。
但是,既然有這么多公司自愿與OpenAI合作,那么權力的天平向誰傾斜也就不言而喻了。
總有人拒絕被收編
雖然很多媒體爭相和OpenAI合作,但也有另一部分人「逆勢而為」,比如,404 Media、Platformer、Newcome等獨立出版商的崛起。這些出版物主要建立在由新聞通訊平臺Substack等提供的技術基礎設施之上。
他們正在走的是一條不同的道路,試圖利用由熱門初創(chuàng)公司提供的底層技術,盡可能地與讀者和訂戶直接建立關系。
然而,這些出版物的規(guī)模都很小,人手和資源都有限,無法像大型報紙和廣播機構那樣進行大型調查。
這種大型調查過去都是由大型報紙和廣播機構進行的,他們曾獲得過獎項,在某些情況下還改變了歷史進程。
然而,隨著廣播和有線電視新聞收視率的下滑,以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轉向YouTube和TikTok等其他新聞來源,報紙本身的讀者也在減少,受眾是否對報紙和廣播媒體曾經提供的調查感興趣,還未可知。
這對媒體行業(yè)和讀者意味著什么?
受眾遠離傳統(tǒng)媒體及其深度調查,對民主、信息生態(tài)系統(tǒng),乃至我們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有什么影響?
也許我們不該過于悲觀,說這會毀掉一切。
社交媒體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公民記者」,它能夠把這些「公民記者」和業(yè)余偵探等聚集在一起,努力挖掘重要信息(至少是有更多料的八卦)。
但隨著訪問傳統(tǒng)媒體和與之互動的人數(shù)減少,整體的新聞消費率不斷下降,互聯(lián)網上會不會有更多的「數(shù)字暴民」?這對于人們了解世界和形成共同體沒有好處。
那么,ChatGPT的未來如何呢?它是否會像Google那樣成為許多人的新「互聯(lián)網主頁」?
答案并不是一定的。
因為Facebook也嘗試過同樣的事情,但它最終降低了新聞的優(yōu)先級,轉而支持「朋友和家人」共享的用戶生成內容。
OpenAI有可能會和其他科技公司一樣,發(fā)現(xiàn)其用戶并沒有真正來到ChatGPT尋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