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RTX 5090評測解禁,天賦都點在了AI上
久等了。
本周三,各路媒體對英偉達 GeForce RTX 5090 的評測宣告解禁。基于最新 Blackwell 架構(gòu),新一代旗艦顯卡無疑將成為未來幾年你能買到的最好的顯卡。
眾所周知,英偉達的 RTX 4090 是一款性能強勁的顯卡,為真正需要 4K 游戲的用戶提供了強大性能,相比前代 RTX 3090 實現(xiàn)了巨大的性能躍升。自然而然的,該公司最新的頂級 GPU——GeForce RTX 5090 將在 1 月 30 日發(fā)布時,肩負著人們的巨大期望。
但 1999 美元(國行 16499 元起)的售價確實很高 —— 比 RTX 4090 創(chuàng)始版發(fā)布價高出 400 美元。(如果你想在 4K 分辨率下運行《賽博朋克 2077》這樣的游戲,可能還需要額外支出更換新電源或支付更高的電費。)
這些額外支出換來的硬件升級包括 32GB 顯存和重新設計的創(chuàng)始版顯卡結(jié)構(gòu),體積縮小到可以裝入小型機箱。但最大的優(yōu)勢可能在于軟件:RTX 5090 是第一款支持新 DLSS 4 多幀生成技術(shù)的英偉達 GPU,承諾帶來巨大的幀率提升。在某些情況下,幀率不僅能翻兩番,甚至能提升 8 倍以上。
這額外的處理能力自然帶來了更好的性能表現(xiàn),使 RTX 5090 成為 4K 游戲的新王者。
但 RTX 5090 相比 RTX 4090 的純算力提升,并不如 RTX 4090 相對于 RTX 3090 那樣顯著,尤其是在那些尚未支持 DLSS 4 多幀生成技術(shù)的游戲中。雖然現(xiàn)在判斷開發(fā)者對英偉達最新 DLSS 技術(shù)的采用程度還為時尚早,但這項技術(shù)可能比硬件本身更為重要。
這是 The Verge 在測試了 RTX 5090 得出的結(jié)論:
原文鏈接:https://www.theverge.com/2025/1/23/24349619/nvidia-rtx-5090-review-test-benchmark
主要優(yōu)點:
- 時尚的雙槽設計
- 32GB 顯存
- DLSS 4 讓完整光線追蹤成為現(xiàn)實
主要缺點:
- 高達 575W 的功耗
- 1999 美元的高昂價格
- 相比 RTX 4090 性能提升有限
硬件
第一次開箱 RTX 5090 時,創(chuàng)始版顯卡的「小巧」令人詫異。雖然新 GPU 的長寬與 RTX 4090 相當,但厚度卻大不相同。相較于 RTX 4090 創(chuàng)始版占用超過三個插槽的厚度,而雙插槽的 5090 非常纖薄,能裝入小型主機,為用戶提供了更多靈活性。
RTX 5090 比 RTX 4090 小得多。
但這只是公版,正如此前的一些消息,各家顯卡品牌廠商發(fā)布的 5090 都有巨大的體積。
這款雙槽設計的關(guān)鍵在于新的散熱系統(tǒng)。創(chuàng)始版顯卡采用了雙向流通風扇,從下方吸入冷空氣,將熱空氣排向機箱上方,而不是從顯卡頂部和背部排出。PCB 移至顯卡中央,散熱管道向兩側(cè)延伸,從這種新的風扇布局中獲得冷卻空氣。
RTX 5090 的電源接口略微傾斜,使其更容易安裝在側(cè)板靠近 GPU 電源線的機箱中。英偉達隨附的轉(zhuǎn)接線采用四個常規(guī) PCIe 八針電源接口,與 RTX 4090 的適配器類似,不過這次的線纜更加柔軟。這款新 GPU 支持更新的 12V-2x6 接口,具有更短的感應針和略長的導體端子,但現(xiàn)有的 12VHPWR 接口也能與 RTX 5090 完美兼容,因此無需更換新線纜。
英偉達在背板配置了三個 DisplayPort 2.1b 接口和一個 HDMI 2.1b 接口。
RTX 5090 上的傾斜電源連接器。
Nvidia 的 RTX 5090 電源適配器包括四個普通的 PCIe 八針電源連接器。
由于 RTX 5090 可能消耗高達 575 瓦的功率(比 RTX 4090 多 125W),英偉達建議主機使用 1000 瓦電源。12VHPWR 線纜額定功率為 600 瓦,留給超頻的空間很小。原本希望英偉達 RTX 50 系列能更注重效率而不是繼續(xù)提高功耗,特別是考慮到 RTX 4090 相比 350W 的 RTX 3090 已經(jīng)是一次大幅躍升。令人擔憂的是,旗艦 GPU 的功耗基本已達到單根線纜的極限,希望下一代產(chǎn)品不會需要兩根 12VHPWR 線纜。
4K 和 DLSS 4
在 4K 和 1440p 測試中,測試平臺搭配了 AMD 最新的 Ryzen 9 9800X3D 處理器和華碩 32 英寸 4K OLED PG32UCDP 顯示器。這款顯示器是 RTX 5090 的完美搭檔:240Hz 刷新率足以應對該顯卡在 1440p 下能達到的幀率,游戲在開啟 HDR 的 OLED 面板上看起來極其出色。
為了了解英偉達最新的 Blackwell 架構(gòu)(硬件和軟件支持改進的組合)在各種游戲中的表現(xiàn),測試將 RTX 5090 與 RTX 4090 和 AMD 最接近的競爭對手 RX 7900 XTX 進行了對比。測試了最新游戲如《黑神話:悟空》、《使命召喚:黑色行動 6》、《刺客信條:幻影》,以及一些常規(guī)選擇如《賽博朋克 2077》、《地鐵:離去》增強版,以及《古墓麗影:暗影》。
所有游戲都在 RTX 5090 上使用了非常高或超高設置進行測試,在支持的游戲中啟用了各種光線追蹤和升級選項,也測試了不支持 DLSS 或光線追蹤的游戲。
4K 性能的亮點是 DLSS 4 和英偉達新的多幀生成技術(shù),每個傳統(tǒng)渲染幀可以生成最多三個額外幀。它使用最新的 AI 圖形模型,由和 ChatGPT 同源的更新版 Transformer 架構(gòu)驅(qū)動,將幀率提升到 GPU 通常無法達到的水平。本質(zhì)上,GPU 中的 Tensor Core 接收渲染幀,計算下一個到三個幀應該是什么樣子,生成這些幀,并在下一個渲染幀之前插入它們。這就是英偉達承諾能在《賽博朋克 2077》等游戲中以 4K 分辨率開啟完整光線追蹤實現(xiàn)巨大幀率提升的底氣。
因此,英偉達主要通過這項新的多幀生成技術(shù)來推廣 RTX 50 系列,其營銷已經(jīng)重新引發(fā)了關(guān)于 DLSS 幀生成的「假幀」爭議。一些 PC 玩家認為這項最初在 DLSS 3 中引入的技術(shù)并不能反映 GPU 的真實性能。
這場爭論可能會持續(xù)整個 GPU 世代,但考慮到已有超過 80% 的 RTX 用戶在游戲中啟用 DLSS,如果他們升級到最新的英偉達顯卡,很可能會轉(zhuǎn)向幀生成技術(shù)。
DLSS 幀生成的大多數(shù)實際問題都與延遲和圖像質(zhì)量有關(guān)。英偉達在 DLSS 4 中放棄了之前版本使用的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 (CNN) 模型,轉(zhuǎn)而采用新的 Transformer 模型。這意味著幀生成模型更快,使用更少的顯存。這一轉(zhuǎn)變也修復了在《賽博朋克 2077》中看到的一些圖像重影和奇怪的偽影,同時通過多幀生成大幅提升幀率,僅增加了微不足道的 6ms 延遲。
這是一個不錯的權(quán)衡,但多幀生成在超分辨率升級后幀率已經(jīng)不錯的情況下效果最好。超分辨率是另一個 DLSS 功能,通過在較低分辨率下渲染并使用 AI 升級到輸出分辨率來提高幀率并降低輸入延遲。例如,一個在 4K 關(guān)閉 DLSS 時渲染 27fps 的游戲,使用超分辨率可能會達到 60fps。多幀生成可以將其提升到 200fps 并大大改善動態(tài)清晰度,但仍會感覺像 60fps,因為它不同于傳統(tǒng)渲染 200fps 帶來的輸入延遲降低。
多幀生成極大提升了《賽博朋克 2077》的幀率。
英偉達提供了《賽博朋克 2077》和《心靈殺手 2》的早期 DLSS 4 兼容版本用于測試,多幀生成測試主要集中在《賽博朋克 2077》上。雖然這款游戲已經(jīng)發(fā)布四年多,但開發(fā)商 CD Projekt Red 仍定期為《賽博朋克 2077》添加最新的升級和光線追蹤技術(shù),將現(xiàn)代 GPU 推向極限以實現(xiàn)路徑追蹤。這使其成為基準測試和圖像分析的熱門選擇。
在 4K 分辨率下,開啟完整路徑追蹤和超高設置,不使用 DLSS 升級或幀生成時,《賽博朋克 2077》運行幀率為 34fps。這比 RTX 4090 快近 42%,但你確實需要超分辨率和多幀生成來幫助游戲在所有設置最高的情況下達到遠超 60fps。這顯示了軟件改進在現(xiàn)代 GPU 中變得多么重要,雖然 DLSS 4 不會平息關(guān)于「假幀」的爭論,但它帶來的改進是不可否認的。
你也可以選擇從 2 倍多幀生成(DLSS 3 幀生成)一直到 4 倍多幀生成。在完全路徑追蹤的《賽博朋克 2077》中,測試者將 34fps 提升到了使用 DLSS 超高性能、4 倍多幀生成和 CNN 模型后的 371fps。如果選擇 Transformer 模型,你可以避免 CNN 的圖像重影問題,在 DLSS 質(zhì)量模式和 4 倍多幀生成下仍能獲得 211fps,無需降低到提供較低圖像質(zhì)量的 DLSS 性能模式。這是基礎(chǔ) 34fps 的六倍以上。
大多數(shù) 4K 測試都沒有使用 DLSS 4 多幀生成,因為大多數(shù)開發(fā)者還沒有更新他們的游戲。雖然該公司承諾當 RTX 5090 在 1 月 30 日發(fā)布時,將有超過 75 款游戲和應用升級到 DLSS 4 多幀生成,但一些游戲,如《黑神話:悟空》要到今年晚些時候才會升級。如果你實在等不及開發(fā)者更新游戲,可以通過英偉達應用強制在游戲中啟用 DLSS 多幀生成。
不過,并非一切都關(guān)乎軟件改進。在不涉及 DLSS 或幀生成的情況下,RTX 5090 在 4K 下平均比 RTX 4090 快 28%。這仍然遠不及上兩代 RTX 之間的跨越,但比 RTX 5090 在 1440p 下的表現(xiàn)要好。
RTX 5090 在所有測試游戲中都能在 4K 下實現(xiàn)超過 60fps 的幀率,其中《黑神話:悟空》最具挑戰(zhàn)性,RTX 5090 達到 62fps,而 RTX 4090 為 47fps。DLSS 在不涉及幀生成的情況下將其提升到 95fps。
在 4K 下的《賽博朋克 2077》中,測試者看到了最大的性能提升,在沒有 DLSS 或光線追蹤的情況下,RTX 5090 的幀率比 RTX 4090 高 43%。如果將 RTX 5090 與售價 999 美元的 AMD Radeon RX 7900 XTX 相比,性能差距達到驚人的 70%,但價格是兩倍。
《極限競速》使用時間反鋸齒(TAA)時在 RTX 5090 上的運行速度比 RTX 4090 快 35%,測試者甚至在 4K 下的《古墓麗影:暗影》中平均達到了 238fps。
測試者還在 RTX 5090 上運行了一些 AI 和視頻工作負載,以了解它相比 RTX 4090 的能力。RTX 5090 在 PugetBench 的 DaVinci Resolve 測試中比 RTX 4090 快約 12%,在 Procyon 的 AI XL(FP16)測試中快 40%。
1440p 基準測試
在 1440p 分辨率下,RTX 的性能提升不如 4K 顯著。《黑神話:悟空》是目前最具挑戰(zhàn)性的 PC 游戲之一,也是唯一一個在不使用 FSR 或 DLSS 的情況下,RTX 5090 無法在 1440p 下提供超過 100fps 的游戲。在《黑神話:悟空》中啟用 75% 的 DLSS 將 RTX 5090 的性能提升到接近 120fps—— 更接近 144Hz 顯示器的利用率 —— 但僅比 RTX 4090 高 17%。
《地平線:零之曙光》在 RTX 5090 上使用超高設置和僅 TAA 時平均達到 200fps。這僅比 RTX 4090 在相同設置下高出 13%。
《死亡回歸》在不使用 DLSS 的情況下,RTX 5090 也比 RTX 4090 快 19%,《使命召喚:黑色行動 6》的情況類似,RTX 5090 在不使用 DLSS 的情況下接近 200fps,約比 RTX 4090 高 15%。
最令人失望的是《刺客信條:幻影》,RTX 5090 僅比 RTX 4090 提升了 8% 的性能。
《賽博朋克 2077》和《極限競速》是 RTX 5090 在 1440p 下比 RTX 4090 提升超過 30% 性能的罕見例子。在不啟用 DLSS 的情況下,RTX 5090 在 1440p 下平均領(lǐng)先 RTX 4090 約 18%—— 總體提升低于上一代,在多個游戲中 RTX 4090 比 RTX 3090 提升超過 40%。
DLSS 4 的多幀生成功能顯然也會在 1440p 下有所幫助,但在 The Verge 的測試游戲套件中,只有《賽博朋克 2077》在發(fā)布前支持它,所以他們的多幀生成測試集中在 4K 上。
以 1,999 美元的價格,測試者認為不會有太多人僅為了 1440p 就購買 RTX 5090,但如果你在考慮這個分辨率,那么不妨看看即將發(fā)布的 RTX 5080 在這個分辨率下的表現(xiàn)。
功耗、風扇和散熱
當你將 RTX 5090 推向極限時,風扇會為其降溫。
雖然 DLSS 多幀生成表現(xiàn)出令人期待的早期結(jié)果,但 RTX 5090 的功耗令測試者印象不佳。在 3D Mark Time Spy Extreme 4K 基準測試中,它的峰值功耗達到 578 瓦。即使在開啟完整光線追蹤且沒有 DLSS 的《賽博朋克 2077》中,它的峰值也達到 569 瓦,經(jīng)常維持在 500 瓦以上。同樣的測試在 RTX 4090 上峰值為 427 瓦。這一代顯卡額外的功耗令人非常失望 —— 測試者原本期待英偉達最新芯片能帶來更高的效率。
即使賽博朋克 2077 中沒有光線追蹤,RTX 5090 的平均功耗也用到了 477 瓦。功耗因游戲而異,但在真正吃 GPU 的游戲中,5090 用到的將達到 500 瓦或更多,這可能會讓人有點失望。在無畏契約等網(wǎng)游中,功耗顯然會低于 200 瓦,但你打電競的話基本不會買到 90 后綴的產(chǎn)品。
你需要為 RTX 5090 購買至少 1000 瓦的電源,以便為未來的升級留出空間。這種額外的功耗已經(jīng)會對電費產(chǎn)生明顯影響,老房子可能也要擔心一下跳閘。
雖然功耗令人失望,但在體積縮小了的公版 RTX 5090 上進行測試時居然沒有明顯的發(fā)熱問題。在開放測試臺上,它的最高溫度達到 70 ℃,在賽博朋克 2077 測試期間,風扇轉(zhuǎn)速達到 1500rpm。RTX 4090 在同一測試中溫度是 64℃。
RTX 5090 是一款相對安靜的顯卡,它仍然具有與上一代 RTX 4090 一樣的零轉(zhuǎn)速模式,GPU 工作較少時風扇會停止旋轉(zhuǎn)。不過,在這種零轉(zhuǎn)速模式下溫度最高可達 50℃,然后風扇會再次啟動,將顯卡冷卻到更合理的 30℃ 閑置溫度。當然如果使用小型機箱時,整個問題就得重新考慮了。
再然后是 bug 數(shù)量的問題,可以注意到的是在一些游戲上,預發(fā)布驅(qū)動程序有可能導致程序崩潰。無畏契約經(jīng)常無法啟動或在游戲開始前崩潰。最終決戰(zhàn)拒絕加載,錯誤似乎與反作弊有關(guān)。前幾代英偉達 GPU 似乎很少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這個需要等待驅(qū)動程序的更新。
RTX 5090 無疑是當前最強消費級顯卡,但摩爾定律延續(xù)到了今天,英偉達也無法像 RTX 4090 那樣在性能上實現(xiàn)純粹的性能提升。雖然 DLSS 4 對圖像質(zhì)量和幀生成性能的提升值得期待,但游戲廠商的一側(cè)還有待跟進。賽博朋克 2077 的早期表現(xiàn)對 RTX 50 系列來說是有希望的,只要其他開發(fā)團隊能夠提供類似的性能提升,并減少插幀后額外的延遲等問題。
英偉達的號召力毋庸置疑,過去的 DLSS 版本已經(jīng)證明了它的 GPU 確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另一方面,DLSS 4 及其新的變形模型也有可能將出現(xiàn)在現(xiàn)有的 RTX 顯卡上,帶來進一步的提升。
最后是價格,1999 美元對于 GPU 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即使它的顯存和架構(gòu)有了改進。差異化競爭的 AMD 似乎甚至不會費心與 RTX 5090 直接碰撞,而是在繼續(xù)選擇推動主流級產(chǎn)品。新技術(shù)方面,目前尚不清楚其新的 AI 驅(qū)動的 FSR 4 升級與 DLSS 4 相比孰優(yōu)孰劣。所以,英偉達目前在 GPU 市場的高端獨占鰲頭,1999 美元是解鎖 PC 游戲所能提供的最佳體驗的價格。
如果這個價格或功耗讓你望而卻步,還有售價 999 美元(國行 8299 元)的 RTX 5080 正在路上,2 月份還有售價 749 美元的 RTX 5070 Ti 和售價 549 美元(國行 4599 元)的 RTX 5070。
從純粹的性能角度來看,RTX 5090 不會像 RTX 4090 那樣改變游戲規(guī)則。但如果有足夠多的游戲能開啟 DLSS 4,那么新一代 GPU 很可能會引領(lǐng)我們進入一個 AI 大于純算力的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