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地表最強”Grok 3炸場,競技場首超1400分
剛剛,馬斯克xAI的Grok 3終于亮相(超300萬人次圍觀)!
一出道即巔峰,競技場(lmarena.ai)官方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Grok 3是首個突破1400分的模型,并且在所有類別中排名第一。
而且,Grok 3還是首個在10萬張(后擴展到20萬)H100集群上訓練出的模型。
在發(fā)布預告消息的時候,馬斯克就對Grok 3大力夸贊,稱其是“地球上最聰明的AI”。
發(fā)布之前,大神Karpathy獲得了搶先體驗資格,玩了兩個小時之后發(fā)長文詳述了自己的感受。
Karpathy認為,Grok-3的思考能力達到了SOTA,推理水平和o1-pro差不多,略好于DeepSeek R1和Gemini的推理模型。
如果考慮到Grok 3是一年前從頭開始訓練的,取得這樣的成績屬實不可思議。
并且對于數(shù)字母、小數(shù)比大小這些經典大模型“難題”,Grok 3在開啟推理之后也都正確解決。
不過也人質疑Grok的地位,有一位仿冒老黃的網友說,Grok 3即便真的是最強,也最多只能強一周。
加上OpenAI也劇透了下一代GPT計劃,馬斯克和奧特曼的另一場推特大戰(zhàn)就要爆發(fā)了。
奧特曼昨晚也發(fā)推稱,GPT-4.5的測試讓他感受到了比預期更強烈的“feel the AGI”的感覺。
還有網友到評論區(qū)起哄,讓他在早上截胡馬斯克,直播發(fā)布GPT-4.5。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直播都講了啥。
20萬張H100,訓出最強模型
這次直播一共有四人參與,除了馬斯克之外,較為醒目的就是坐在C位的兩位華人,他們都是xAI創(chuàng)始成員。
二人從左至右分別是:
- Jimmy Ba,2023年斯隆獎得主,Hinton手下的助理教授,本科到博士都在多倫多大學。
- 吳宇懷Yuhuai(Tony) Wu,斯坦福大學博士后,博士畢業(yè)于多倫多大學。
而最左邊的則是Igor Babuschkin,是xAI的一位工程師。
四人先是介紹了Grok 3的訓練歷程。
去年馬斯克劇透,Grok 3在10萬張H100上進行訓練,是首個達到如此訓練集群規(guī)模的模型。
當時就有網友稱這簡直是神經網絡的超級工廠。
今天的發(fā)布會上又透露,到訓練進行到第92天時,集群規(guī)模擴展到了20萬卡。
如此強大算力,xAI也是緊跟潮流在Grok 3中推出了思維鏈推理能力。
在此前迪拜的一場峰會上,馬斯克高調宣稱:
Grok 3具有強大推理能力,聰明程度超越目前所有已知模型。
這一波Grok 3有滿血和mini兩個版本,在數(shù)學、科學、代碼等數(shù)據(jù)集上表現(xiàn)均超過了GPT-4o、DeepSeek-V3等非推理模型。
并且Grok 3早期還化名“巧克力”打榜LMSYS,一舉奪魁并成為唯一一個得分超1400的模型。
在Grok 3和mini的基礎之上,xAI團隊還打造了兩款推理模型。
其中基于mini的推理模型(Grok 3 mini Reasoning)已經比較成熟,而基于滿血版的推理模型(Grok 3 Reasoning Beta)還處在Beta階段。
介紹成績之前,四人用馬斯克的賬號先讓Grok跑了兩個案例,分別和物理學以及游戲相關。
生成一段代碼,為從地球降落在火星,然后在下一個發(fā)射窗口返回地球的發(fā)射繪制三維動畫圖表。
生成的過程中,有人開玩笑說什么時候能把Grok裝到SpaceX的火箭上,馬斯克也回應說可能再過2年。
馬斯克還表示,如果一切順利,SpaceX將在大約2025年11月左右,也就是下一個地球-火星轉移窗口期,用星艦把擎天柱機器人送上火星。
說回Grok,在考慮了開普勒定律并將其轉化為代碼之后,最終生成了可以繪制出這樣的動畫的代碼:
第二個問題開啟了Big Brain模式,會讓模型用更多的計算資源去做更多的思考。
題目要求則是使用pygame組件,設計一款游戲,把俄羅斯方塊和寶石迷陣縫合到一起。
同時還提示代碼可能會很長,需要保存到一個文件當中,并且要“insanely great”。
而Grok 3也不負眾望,把這兩款游戲成功結合,并介紹了合體版游戲的特點:
運行起來是醬嬸兒的,既有俄羅斯方塊的消除機制,又根據(jù)寶石迷陣的特點調整成了三個方塊消除一次。
再來看跑分結果,在數(shù)學、科學和代碼任務中,兩者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并且如果讓他們“多思考”(柱狀圖上方淺色部分)之后,表現(xiàn)超越了DeepSeek-R1和高配版o3-mini。
不過,目前很多模型都在Benchmark上出現(xiàn)了“過擬合”的現(xiàn)象,那么Grok 3的實際表現(xiàn)究竟咋樣呢?
研發(fā)團隊讓它們挑戰(zhàn)了今年AIME 2025競賽的試題,結果Grok-3 Reasoning Beta和mini Reasoning分別取得了93和90分的成績,力壓其他推理模型。
除了Grok 3預訓練模型和兩個推理模型之外,這次xAI團隊還發(fā)布了一個AI Agent,叫做DeepSearch。
這個功能可以看做是xAI對OpenAI、谷歌等陸續(xù)推出的Deep Research功能的對標。
簡而言之,DeepSearch通過掃描互聯(lián)網和X來分析信息,并提供摘要來回答問題。
至于權限方面,X的Premium+用戶今日起可以體驗Grok 3。
獨立APP上,則需要訂閱SuperGrok——30美元/月或300美元/年。
發(fā)布過程一波三折,語音模式推遲上線
而縱觀Grok 3問世的整個過程,也可謂是一波三折。
去年8月,馬斯克接受知名訪談博主Lex Fridman采訪時曾說過,Grok 3在有望當年年底發(fā)布。
結果一直到今年1月19號,第一個測試實例才終于被公布,實際發(fā)布更是拖到了現(xiàn)在。
并且就在發(fā)布前的周末,xAI團隊還在對Grok 3進行緊急打磨。
xAI員工也現(xiàn)身說法,周日晚11:30(北京時間周一下午3:30,也就是發(fā)布前不到24小時)發(fā)帖表示還在熬夜趕工。
甚至到了發(fā)布會前一個半小時,馬斯克突然宣布原本打算發(fā)布的語音功能需要延期。
馬斯克發(fā)推稱,語音模式還有些不穩(wěn)定,需要推遲到一周之后。
現(xiàn)場QA環(huán)節(jié)也有網友提問具體發(fā)布時間,團隊的回答是“很快會上線一個早期版本,然后逐步迭代”。
不過,同屬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高管Shivon Zilis曾體驗過1個小時的Ara,并在北京時間今早發(fā)布了她的體驗感受。
Shivon表示,那是她一生中最意外、最有意義的時刻之一。
她和Ara聊了生物學、量子糾纏等話題,還讓Ara出題檢驗她的學習效果。
結果Shivon只答對了一半的問題,但Ava非常耐心地向她解釋了其余的問題,而且并不會嫌問題問得過于愚蠢。
當時還有人在評論區(qū)追問,Ara是語音版本嗎,Shivon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尋求100億美元新融資,還要進軍游戲
事實上,老馬選擇此時發(fā)布Grok 3難免有一點微妙。
就在上周五,彭博社爆料xAI正尋求一輪約100億美元的新融資,公司估值達到約750億美元(5454.6億元人民幣)。
現(xiàn)有投資者包括紅杉資本、Andreessen Horowitz以及Valor Equity Partners,正在洽談參與此次融資。
由于還沒有最終敲定,新模型的發(fā)布大概率將對本輪融資產生一定影響。
一旦上述消息得到確認,顯然xAI的融資速度實在有點驚人了。
去年12月底,這家公司才剛完成了一輪60億美元的C輪融資,當時公司估值510億美元。
短短不到兩個月,公司估值直接漲了約47%。而且再往前推,從B輪到C輪的融資,更是實現(xiàn)了半年內估值翻倍。
可以說,僅成立不到兩年的xAI,已經成長為OpenAI的強大對手。
而有了充足資金的xAI,除了繼續(xù)發(fā)展模型,也官宣了其他方向——
押注游戲領域,成立AI游戲工作室。
這一消息最早在去年11月老馬就透露了,當時他吐槽“過多游戲工作室掌握在大型企業(yè)手中”。
這下,老馬的商業(yè)版圖又將擴展了。
One More Thing
就在Grok 3發(fā)布前幾日,還有一件非常抓馬的事引起熱議。
一位xAI工程師(現(xiàn)在是前員工了)公開發(fā)帖將Grok 3與其他幾個競品的代碼能力進行了對比。
雖然清晰標注了這是個人觀點,但顯然他將自家模型Grok 3排在第4位(前三名都是OpenAI模型)的做法還是惹來了爭議。
隨后該員工爆料稱,公司要求他要么刪帖,要么被解雇,理由是這條帖子暴露了Grok 3的存在。
一聽這話,小哥覺得有點扯,畢竟Grok 3大家早就知道了,而且還甩出了馬斯克之前的發(fā)言截圖。
面對著xAI的這波小心眼,小哥也直接不慣著,帶著一篇洋洋灑灑的小作文,決定辭職了。
我會保持我的言辭和尊嚴,找另一份工作,或者自己創(chuàng)業(yè)?;仡^見。
對于這件事,老馬后來也回應了“這很奇怪”,但后續(xù)沒有更多動作傳出。
更戲劇的是,由于對工資支付產生爭議,小哥后來再次公開發(fā)帖艾特老馬:
請做正確的事。
不過,雖然已經“分手”,但參與了Grok 3語音模式的小哥還是不計前嫌,多次幫忙宣傳Grok 3。
并且今天老馬宣布延期的語音模式,也是這位小哥所在團隊的工作成果,即便已經離職,小哥依然對這項工作感到自豪。
話說回來,你覺得這次的Grok 3如何?等到下一代GPT發(fā)布之后,老馬還能繼續(xù)保持領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