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與惠普:沒有朋友只有對手
不知道思科CEO約翰錢伯斯與惠普CEO馬克赫德再次相遇時,還會不會像以往一樣客氣地寒暄一番。不過,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思科與惠普這兩大巨頭公司的友情將會在4月30日走到盡頭。
思科近日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表示,將在2010年4月30日終止與惠普之間的系統(tǒng)集成商合作伙伴項目。思科高級副總裁古德溫在宣布這一消息時“火藥味”甚濃:“思科與惠普雖然曾經是伙伴,但兩者關系在過去幾年中發(fā)生了變化,彼此已在‘如何為消費者傳遞價值上’產生分歧和沖突”。
而惠普在對媒體的官方回復中也十分強硬地表明了自己未來的戰(zhàn)略方向,“歷史證明,客戶和市場要求IT供應商之間既要競爭又要合作。我們相信,獨占性不符合客戶的最大利益。我們將為客戶的異構環(huán)境提供咨詢、集成、管理和支持服務,并保證我們的硬件和軟件平臺是針對所有領先的網絡平臺而優(yōu)化的。我們的策略和平臺將繼續(xù)以市場為導向,并為客戶創(chuàng)造當下以及未來的優(yōu)勢”。
一個是全球最大的互聯(lián)網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一個是全球最大的IT硬件制造商,兩者是如何由商業(yè)伙伴演變?yōu)樯虡I(yè)對頭的呢?原因很簡單,雙方都看中了下一代數據中心的美好未來,在業(yè)務擴張的過程中難免進入對方的領域,于是由原來的互不打擾變成了激烈競爭。
分歧由來已久
在思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看來,惠普與思科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卡莉菲奧莉納時代。
2000年至2005年2月,在惠普著名的女CEO卡莉菲奧莉納任職期間,卡莉同時在思科的董事會擁有一席之地,惠普與思科也處于歷史上最好的合作時期。由于兩大巨頭在核心產品線上并不重合,惠普專注消費電子、思科精耕網絡服務,兩家公司甚至達成了友好協(xié)議,互不進入各自的領域。惠普和思科的產品能夠被聯(lián)合用于大型數據中心和大企業(yè)之中,而思科則是惠普最重要的網絡服務提供商。雖然彼時,惠普已經有了自己的網絡部門——即ProCurve業(yè)務部門,但在卡莉菲奧莉納任上,這幾乎是一個“完全被忽略的部門”。
2005年2月,受惠普收購康柏后業(yè)績不佳的影響,卡莉菲奧莉納黯然下課,馬克赫德繼任惠普公司(HP)董事會主席、首席執(zhí)行官兼總裁。接過惠普權杖的赫德希望盡快扭轉惠普業(yè)績下滑的頹勢。
當時曾有分析師評價說:“這是一個戰(zhàn)略挑戰(zhàn),要實現(xiàn)公司持續(xù)穩(wěn)定的增長,赫德必須幫助惠普完成由硬件為主向軟件和服務為主的轉型??萍嫉奈磥聿⒉皇荘C,也不是服務器,這一點從IBM的轉型就可以看出來。”
事實上,成功賣掉PC業(yè)務的IBM已經成功地從賣產品轉型到提供咨詢服務。赫德雖然也認可這種轉型方向,但是作為全球最大的PC及打印機產品生產商,并擁有IT巨頭中最為齊全的產品線,從服務器、存儲、管理軟件,到臺式機、筆記本、掌上電腦、打印機、掃描儀等,惠普不可能走與IBM類似的路線。因此,赫德所面臨的更現(xiàn)實的選擇就是增強軟件與服務的內容,做解決方案提供商。顯然,真正的機會在全新的領域。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赫德發(fā)現(xiàn)網絡產品的毛利率遠遠高于服務器,是一塊亟待挖掘的寶藏。而且更大的發(fā)現(xiàn)在于,惠普原來也有一個網絡產品部門。于是,惠普做出了重大決定,將網絡產品部門當成一個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部門來做,自然而然就減少了與思科的合作,轉而扶持ProCurve業(yè)務的發(fā)展。
更重要的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惠普與IBM、甲骨文等大公司一樣意識到,企業(yè)的未來在數據中心領域。
客戶有增加數據中心的需求,但是太多的服務器、網絡產品等硬件耗時又耗能?;萜?、思科等公司都看到客戶簡化IT硬件的需求,盡管各自的出發(fā)點不同,但都是希望提供一個端到端的虛擬化服務。馬克赫德宣稱,在數據中心領域,要成為勝利者的話,必須能提供從硬件到軟件和服務的完整功能。赫德說:“對于全面的問題來說,你不能僅僅提供部分的解決方案。”
也許是賭氣,也許是基于赫德同樣的理念,在惠普憑借ProCurve產品線打入企業(yè)網絡市場的同時,思科也開始消費電子市場擴張,而這恰恰是惠普的地盤。2009年3月,思科推出統(tǒng)一計算系統(tǒng)(UCS)和交換機,進入計算機服務器市場,同惠普、IBM等公司展開直接的競爭。
在思科宣布進軍服務器市場之后,思科與惠普的之間的糾葛開始被業(yè)界所關注,強強碰撞再所難免。
帶來這種變化的是新一輪的科技發(fā)展,最新的概念和技術諸如云計算、虛擬化、后操作系統(tǒng)、分散建造數據中心,以及更多自定義化服務器體系架構都在推動數據中心向未來邁進。未來IT部門必須要按照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來提供“按需定制”的服務,而不必擔心空間或者能源的浪費和過度配置。因此,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成為這些IT巨頭的共同追求。
碰撞在所難免
讓兩大巨頭矛盾進一步激化的是2009年的一場收購。2009年11月,惠普宣布將以2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網絡設備制造商3Com。隨后,惠普的高級副總裁、網絡設備業(yè)務主管馬瑞爾斯哈斯(Marius Haas)高調表示,隨著企業(yè)科技支出將在2010年開始恢復,惠普計劃增加對網絡設備制造業(yè)務的投資,來同思科展開對抗。
最新消息顯示,惠普收購3Com的交易已在2010年2月初獲得歐洲監(jiān)管部門的批準,而3Com是思科在網絡服務領域最重要競爭對手之一?;萜帐召?Com的意義還在于繼續(xù)鞏固在路由交換的優(yōu)勢,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基礎網絡設備供應商。根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統(tǒng)計,思科在2009年上半年控制了本地網絡交換器市場大約76%的份額,惠普和3Com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約為12%。
被直搗老巢的思科也不甘示弱,隨即與惠普的競爭對手EMC、VMware攜手,宣布將組成一個虛擬計算環(huán)境(VirtualComputingEnvironment)聯(lián)盟。同時,思科和EMC還宣布成立了合資公司Acadia,致力于通過為電信運營商和大企業(yè)客戶提供端到端業(yè)務能力來加快客戶的私有云基礎架構的建設。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聯(lián)盟給思科未來大規(guī)模擴張服務器市場找到了著陸點,并直接挑戰(zhàn)惠普的Matrix云存儲產品、IBM的CloudBurst專有云計算服務等虛擬計算環(huán)境基礎設施。而視頻會議市場也可能是兩大巨頭未來爭奪的一個重點。
思科和惠普都緊緊咬住了下一代數據中心架構的愿景,但霸主顯然只有一個。
在思科內部人士看來,思科、惠普誰將勝出,目前并不明朗。一切僅僅是一個開始。
業(yè)務涇渭分明的IT企業(yè)在融合
之前:思科專注于網絡設備;甲骨文在企業(yè)軟件領域;戴爾在計算機領域;惠普則主攻PC和打印機業(yè)務。
如今:全球幾大IT巨頭相繼跳出原有專注的領域,通過并購等形式進入對方的領域。2009年,惠普、思科、戴爾和甲骨文等IT巨頭展開了一場并購大賽。
惠普花27億美元收購3Com;甲骨文通過收購服務器廠商Sun進軍計算機領域;戴爾通過收購服務提供商Perot直接進入此前由IBM和惠普統(tǒng)治的科技咨詢業(yè);思科也計劃以30億美元求購視頻會議廠商騰博(Tandberg),來挑戰(zhàn)惠普的視頻會議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