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 阻礙了移動設備虛擬化的步伐
原創(chuàng)【2011年2月28日51CTO外電頭條】將來,你可能會希望擁有一臺個人虛擬機或者在你的手機上進行虛擬機的工作,VMware和思杰正在為此進行精心的準備——但是這需要時間。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么減緩了這項工程的進度。
盡管桌面虛擬化近年來在市場上占足了風頭,它的產品易于使用和廣泛使用的程度眾所周知。但是事實上,桌面虛擬化已經沒有什么發(fā)展余地了。關于這一點,供應商和分析師們甚至在幾年以前就預測到了。
而另一方面,終端用戶間的“帶來你自己的設備”(Bring Your Own Device)的運動已經在移動設備虛擬化市場中點燃了火種。
上個月一項由電信業(yè)巨頭Mitel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90%的受訪者預計虛擬化將在他們的企業(yè)變得更為重要,手機的地位將逐漸攀升至***,第二是云計算,第三則是桌面計算。
這周,一份來自Frost & Sullivan的調查表明,在一千八百三十萬臺售出的平板電腦中,只有5%是用于商務的,但是這個數字可能在2015年的時候達到30%。2010年6月,Frost & Sullivan的另一份調查顯示,49%的受訪者預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將在未來的幾年內成為用戶終端計算平臺的***產品。
不幸的是,可以將這些設備安全地連接到公司網絡的虛擬化產品的數量要遠遠少于相關的技術炒作,IDC的研究分析師Ian Song說。
“移動設備的虛擬化要求一些相對層次較低的編碼,特別是因為現在有這么多的硬件和固件,而且它變更得非常快,”Song說。“即便如果你要堅持只使用Android,就像VMware計劃的那樣,目前也已經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版本,而每三四個月又會有更新的版本出現。”
思杰和VMware的計劃
在讓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成為很好的虛擬化客戶方面,思杰和VMware都表現得相當與時俱進,但是這兩家對手公司卻采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
VMware,作為其地平線項目中的一部分,基于他的移動虛擬化平臺上的移動用戶——在一個現有的操作系統(tǒng)上運行Type 2管理程序來支持一個或者個多個額外的虛擬化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應用程序。VMware最有價值的成果還是有關管理多個配置文件的設計,能夠允許用戶進行從工作到個人再到其它虛擬化環(huán)境的切換——而不會丟失每一種環(huán)境下的配置或者應用程序。
于去年8月公布的地平線項目創(chuàng)立了一系列基于云的個人配置、應用程序和數據,用戶可以從任何地點的任何設備對其進行訪問。據VMware稱,雖然總的來說它還是一個桌面虛擬化產品,但是它也可以使BYOD設置更為靈活,不用依賴手機來維持所有的數據和應用程序。
VMware的做法是與個別手機制造商進行合作,并在他們的設備上植入其管理程序,目前為止的重點依然放在Android上。
VMware和LG電子于去年12月推出了一款虛擬化的Android手機,預計在今年早些時候能夠緊隨其它的LG Android設備上市。
#p#
速度的角逐
Type 2管理程序在個人電腦上運行得很好,但是比起“裸機”的Type 1管理程序要慢的多,問題的原因出在操作系統(tǒng)頂層的軟件附加層,Song說。
對于手機而言,處理能力要小的多,Type 1管理程序可以更為有效地工作,但是也需要開發(fā)者在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廣泛的硬件群里對它們進行編碼,Song說。
據思杰的***技術官Simon Crosby說,這就是思杰的戰(zhàn)略,從一開始就是如此。自從2010年4月推出Android版本以后,思杰已經在他的接收器產品線中推出裸機管理程序用戶,并計劃擴大該生產線。
思杰不僅為創(chuàng)建管理程序,也為保證該進程的速度投入了大量的開發(fā)人員和資源。即便如此,也不能解決沒有標準的硬件或固件的相關問題,Song說。
“有了Android,由于它的開放性和它開放的硬件架構,所以并不難進行虛擬化,”他說。“問題是當你在得到一個更為封閉的架構的時候會發(fā)生些什么;我甚至不能確定在硬件層面上對一部iPhone進行虛擬化是否合法。”“至于軟件(Type 2管理程序),還是算了吧,”Song說。“蘋果是不會讓你介入然后對它的產品進行虛擬化來運行其它操作系統(tǒng)的。”
原文名: Virtualization on Mobile Devices: What's Taking So Long? 作者:Kevin Fogarty
【本文乃51CTO精選譯文,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推薦】
- VMware欲借“地平線計劃”全面擊敗思杰
- 思杰微軟連橫 VMware何去何從?
- 微軟用“積雨云”把VMware淋成了落湯雞
- 思杰、VMware應用虛擬化能否對抗微軟?
- Hyper-V與VMware不同的虛擬機備份策略
- 理由何在 微軟Hyper-V 憑什么擊敗VMware
- VMware管理員如何管理Xen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