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互聯(lián)網讓人無語的 11 大預言
預測科技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這可是一個技術活。***有前瞻性的思想家,僅憑蛛絲馬跡就可以看到后PC時代的來臨。
但如果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及21世紀初,對于哪家公司會***后PC時代浪潮的到來這個問題,分析師們會說非微軟莫屬。但是,科技界變化速度日新月異,預想和現(xiàn)實有時是相悖的。
有一些事情的發(fā)展,人們從最初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比起外出購物,人們更喜歡在家購物的便利;比起一大摞書,人們也更傾向于將書籍全部放進一部設備中。不過,還是有一些“非常”智慧的人“執(zhí)迷不悟”。
對此,資訊網站BusinessInsider總結出了11個令人無語的互聯(lián)網錯誤預言。
1. 1998年,技術撰稿人埃蒙德·德耶薩斯(Edmund DeJesus)曾在著名科技雜志《BYTE》刊文稱,“Y2K(千年蟲)是人類歷史中,史無前例的一次危機。”
2. 1995年12月,以太網之父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博士在為科技雜志《InfoWorld》撰寫的文章中寫道,“我預計,互聯(lián)網很快就將實現(xiàn)爆炸式增長,并在1996年遭遇災難性瓦解。”
3. 安德魯·基恩(Andrew Keen),Web 2.0浪潮下***的互聯(lián)網文化評論家之一。他曾預計,2008年的經濟危機會對人們的互聯(lián)網使用方式造成巨大影響。
4. 基恩預計,谷歌的Knol谷奧服務,維基百科的競爭對手,會是***的贏家。結果,谷歌在2012年4月關閉了該項服務。
5. 基恩預計,《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會超越《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根據網絡媒體中介Quantcast的數(shù)據顯示,《赫芬頓郵報》現(xiàn)是美國第15大網站,而《大西洋周刊》則排名第234位。
6. 雖然谷歌在搜索市場享有絕對統(tǒng)治,但基恩卻認為,人們會更加喜歡“人工搜索引擎”Mahalo,因為后者的搜索結果更精細。
7. 還是基恩,他曾相信,視頻網站Hulu會超越YouTube。他認為,相對于谷歌這個“小打小鬧”級別的視頻平臺,人們會更傾向于“專業(yè)級”內容。
8. 著名未來學家、谷歌工程總監(jiān)雷蒙德·庫茲威爾(Raymond Kurzweil)曾在其1999年出版的書籍《靈魂機器時代》(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中,對2009年的科技發(fā)展進行了諸多預測。
9. 庫茲威爾曾預計,語音識別軟件將代替大部分文字輸入。雖然現(xiàn)在人們可以通過Siri等軟件,進行快速搜索或者發(fā)送快速信息,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更傾向于使用鍵盤進行文字輸入。
10. 庫茲威爾還預計,手機將能夠自動完成回話翻譯。雖然谷歌翻譯服務確實很有用,但是,若想通過手機實現(xiàn)無縫跨語言交流,可能還得再等上許多年才行。
11. 1995年,天文學家克利夫·斯托爾(Clifford Stoll)曾在《新聞周刊》(Newsweek)上發(fā)表專欄文章。他曾表示,在 線數(shù)據 無法替代報紙、網絡不會改變政府的辦公方式。他還認為,虛擬社區(qū)、電子視訊會議,以及在線購物和電子商務等都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