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媒體貢獻者分享他的Linux故事
譯文【51CTO.com快譯】打小時候起,計算機就讓我為之著迷,不過與其他許多人一樣,我頭一次接觸的計算機不是裝有Linux的計算機。對我來說,那是裝有微軟Paint的計算機。然后過了好多年后,到2011年,是我的維基百科導(dǎo)師Shiju Alex把我領(lǐng)進了Linux圈子。自那時候起,Linux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Ubuntu 10.04.4 LTS(Lucid Lynx)是我生平使用的頭一個發(fā)行版。它很不一樣,輕盈又富有樂趣。我經(jīng)常會切換回到Windows處理某個任務(wù),事后再切換到Ubuntu。切換過程再順暢不過了,操作環(huán)境又沒有病毒,這吸引我繼續(xù)使用Linux。不像今天,Ubuntu那時候不是一款圖形豐富的發(fā)行版。以前我的編程工作量不如今天來得大,所以那時使用GIMP和Inkscape,更多地處理圖像編輯工作。
后來在2011年,我在孟買參加印度維基大會編程馬拉松(hackathon),被一些jQuery代碼給卡住了。于是我找某個人幫忙,只見那人拿起我那臺基于Windows的辦公筆記本電腦,開始分析代碼。那個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學(xué)者、維基百科人Bob Cummings。一分鐘后,他看了看我,說:“老兄,你用錯操作系統(tǒng)了。”在我那臺個人筆記本電腦上,我使用Linux為用于Odia維基百科的Odia維基百科v.2.0制作了標(biāo)志,于是我辯解道:“這是我的辦公電腦。”他很快回答:“我親愛的朋友,你干錯工作了。”
那次談話一直讓我難以忘懷,那是因為Bob讓我覺得外面還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要是我不融入其中,就會錯失大好機會。
于是在2012年,我加入了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的印度項目部,搬到了新德里。因此我有幸結(jié)識了更多的自由軟件積極分子,當(dāng)然還有Linux倡導(dǎo)者。我的工作要求我結(jié)識更多的人,包括線上和線下。我常常會碰到有人在高談闊論自由軟件和Linux,或者有人推薦某個具體的軟件程序以便更出色地完成工作,而不必過于操心有沒有Mac或Windows版本的應(yīng)用程序。Linux終端那個白色文本黑色窗口的環(huán)境逐漸熟悉起來。我使用輸入方法來修復(fù)軟件錯誤,已經(jīng)在同事、維基媒體人Junain PV的指導(dǎo)下開展工作,因此幫助我在MediaWiki上創(chuàng)建了一種全新的輸入方法。為新的貢獻者設(shè)計手冊和講義時,雖然Adobe工具因易于使用而備受青睞,但我還是喜歡基于Linux的工具中***顯示的南亞語言腳本。
我的維基百科導(dǎo)師Shiju Alex促使我發(fā)生了這種轉(zhuǎn)變。他是個偉大的免費軟件愛好者;當(dāng)我毫無興趣時,正是他鼓勵我再度使用Linux!后來,我在Macbook上安裝了Virtual Box,還安裝了許多免費開源軟件,比如LibreOffice、GIMP和Inkscape,還有我的***Audacity。
如今,我使用Ubuntu 14.04.2。Sunil Abraham和 Rahimanuddin Shaik這兩位同事在工作中不斷給予我靈感。Linux方面的區(qū)別在于,你覺得有機會反過來為饋贈自己的社區(qū)作貢獻。
原文標(biāo)題:Wikimedia contributor shares his Linux story,作者:Subhashish Panigrahi
【51CTO譯稿,合作站點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譯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