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 37 億美元的它可能會主宰未來的 VR/AR 硬件發(fā)展!
毫無疑問,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VR/AR)就是時下最熱門的初***域。
資本的聚集就是***的例證,之前我們也曾對投資進行過統(tǒng)計。出乎意料的,在總投資額上獨占鰲頭卻是一家?guī)缀鯖]有存在感和實際產品的公司——Magic Leap。
就在上個月月初(已經是去年了),Magic Leap 又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總額為 8.27 億美元,累計融資額達到 14 億美元,總估值也水漲船高達到 37 億美元。
Magic Leap 到目前只對外公布了一段視頻 Demo(這一點我們之前也報道過),它的潛在價值究竟在哪里?最近網友 Botao Amber Hu 在國內知乎的一個問題解答似乎為我們揭示了其中的奧秘。
請仔細看,這個 Demo 暗藏玄機!
讓我們回歸到主題上來,究竟 Magic Leap 它有什么獨門絕技呢?一句話概括——把光場顯示做進 AR 設備。
就拿現(xiàn)在最常見的以 Oculus 為代表的一眾 VR 設備廠商來說,設備的基礎原理實際上是給每只眼睛顯示一個 2D 畫面,再由大腦分別對 2D 畫面分析之后形成空間感。這樣就有一個很簡單的結論:只用一只眼沒有 3D 效果。
那么現(xiàn)實真的如此么?你把自己其中一只眼睛捂住你看到的世界就變成一張白紙了么?而且從醫(yī)學的角度來說,雙眼中還有主力眼(你的視覺主要由一只眼睛提供)的存在,另外一只眼睛只是提供更多的景深信息而已。從這個角度看,雙眼 2D 雖然能夠實現(xiàn)部分的沉浸感,但終究無法達到現(xiàn)實的水平。
緊接著是光場技術:光線在自由空間中的傳播,是可以由四維光場唯一表示的。成像平面每個像素中包含到這個像素所有方向的光的信息,對于成像平面來講方向是二維的,所以光場是四維的。平時成像時我們將其中兩個維度拋棄之后,就變成二維的圖像信息了。
說了這么多,這樣做優(yōu)點究竟是什么?沒錯,就是人眼可以直接選擇聚焦(主動選擇性聚焦)!因為它投射的光場還原了所有的信息,畫面中遠近物體光線角度和位置會直接給予人空間感。這現(xiàn)實中人眼看近的地方的時候,遠的地方會直接虛化的直接原因。
在官方 Demo 視頻中,這個效果也已經有所體現(xiàn)。虛擬太陽系那一段視頻中有一個失焦然后又對焦的過程,但這個并沒有經過后期的處理。這種從實現(xiàn)角度上***程度接近現(xiàn)實的手段才是 Magic Leap 最牛的地方,也被他們自己叫做 Cinematic Reality(電影級的現(xiàn)實)。
除了效果更佳,這種原理還能最根本的消滅虛擬現(xiàn)實的眩暈感。這同樣是因為我們上面提到的人眼基礎成像原理,人眼聚焦過程中的成像變化也是空間感的一個重要體驗。你也許會說有了眼球追蹤技術同樣能夠實現(xiàn),但是否可能才是最終的關鍵。
解決方案:光纖投射,加微鏡頭陣列
緊接著的問題就是可能性了。眼球追蹤反饋技術原理上行得通,但反饋和復雜的系統(tǒng)流程即便實現(xiàn),延遲也極難解決。那 Magic Leap 方案的可行性又如何呢?
因為要實現(xiàn)光場顯示,那么自然不能采用傳統(tǒng) LCD 解決方案,Magic Leap 采用的應該是光纖投影顯示(Fiber optic projector)的方式,但技術細節(jié)仍然是秘密,只知道其對應負責人在 6 年前已經實現(xiàn)了用一截 1 mm寬 9 mm長的光纖投射幾寸大的高清蝴蝶圖像。
投射解決了之后就是視頻源的解決,這一點就要依靠微鏡頭陣列(microlens array),來生成四維光場。這個也曾制造出了實物,來自 NVIDIA 的研究項目,叫做近眼光場顯示器。2013 年誕生的它最主要的問題就在于分辨率,效果只能接近于馬賽克。
那么如何把分辨率進一步提高呢?Botao Amber Hu 在文章中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提升顯示的幀率來達到分時顯示的效果,這種做法與同步式 3D 顯示器有一定的相似程度。
***談談難點:數(shù)據&處理能力
就光場來說,游戲比真實更容易實現(xiàn)。因為游戲的整個成像過程中本身就包含了對整體空間光線追蹤以及渲染,只不過***用一個二維平面來呈現(xiàn)而已。想要改造成支持光場投射的效果,對游戲引擎和驅動稍加修改即可。
真正的難點在真實環(huán)境。與輸出對應,光場信息的收集也有人開始做。目前做的***的 Lytro 已經打算明年推出自己的光場攝像機產品。但除了攝像機本體,完整使用還需要配套一個專用機柜,其中包括對于光線信息的處理和儲存。
那么播放時我們是不是也要拖著這么一個大油瓶呢?目前來看,只能如此。即便高速網絡拓展開之后,遠程能夠提供處理性能和存儲能力,但延遲問題又隨之而生。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么多資金都會聚集到 Magic Leap 身上了。即便它現(xiàn)在做的主要是 AR 領域,但是其拓展到 VR 領域的潛力一眼就能看出。 Magic Leap 負責感知研究的高級副總裁 Gary Bradski 曾在其他媒體的采訪中提到:
基礎的、改變世界的研究性工作是需要時間的,需要金錢支撐的。MagicLeap 希望在早期融資中拿到足夠支撐這件事情到***的錢,而不希望制造短期的里程碑導致研發(fā)進程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