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神州,阿里腳踩兩只船?
3月24日一早,“阿里巴巴以近30億元戰(zhàn)略入股神州專車并獲得后者的10%股份”的消息不脛而走。還曬出了神州專車內部蓋章文件。
從爆料文章看,其中不乏“業(yè)內人士分析稱,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基本放棄在滴滴出行中與騰訊的爭奪,轉向神州專車,也說明其更看好神州專車的B2C專車模式和前景。”等公關語句。
更勁爆的是,阿里巴巴隨后發(fā)表聲明予以否認,“阿里與滴滴出行合作密切而愉快,并將繼續(xù)支持滴滴出行的發(fā)展。阿里目前在出行領域沒有新的計劃。”
阿里態(tài)度曖昧,神州專車笑而不語,讓人不免猜想,莫非又是神州專車一手策劃的好戲?
想必大家依然記得去年那一組“Beat U!我怕黑專車!”的主題海報。神州專車意料之中的賺眼球做到了,但令神州始料不及的是,大部分網友都站在Uber一邊,甚至打出“抵制神州專車”的口號。
顯然,這次與上次的營銷事件不同,我想神州專車還不至于拿融資消息換市場聲量。那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阿里憑什么砸錢給神州專車?就算拿了阿里的錢,神州專車又能怎樣?
我們先來普及兩個概念,就是神州租車和神州專車。簡單說,神州專車是神州租車和優(yōu)車科技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神州租車給神州專車提供車輛資源。
假如阿里投資了神州專車,那么阿里看中的是什么?我想不出來。
神州專車作為一個平臺,既沒有車輛資源,也沒有司機資源,難道是要用戶?阿里根本不缺用戶資源。這么看來,這錢花的不值。
而且,在滴滴快的合并后,阿里依然在新公司董事會上,并持有滴滴快的股份,目前滴滴快的正在下調補貼,啟動商業(yè)化進程,市場預期良好,聰明的阿里怎會為了神州專車一顆歪脖樹,而惹怒滴滴這片大森林?我的答案是不會。
當然,目前看來處境最尷尬的滴滴必然不會袖手旁觀。據(jù)接近滴滴的人士說,滴滴出行總裁柳青近期為了勸說阿里放棄投資神州做了大量的努力。這個說法十分可信,別忘了,去年滴滴快的合并遇到瓶頸的時候,也是柳青親自打電話給馬云才搞定的。
現(xiàn)在看來,阿里的辟謠更像是柳青努力下的結果,文字中的曖昧不清,既沒有說明沒有投資神州專車,也沒有說明不會放棄滴滴,***的可能性就是,阿里正在滴滴和神州之間左右搖擺,以謀取利益訴求的***化(真實訴求我們不得而知)。
換個角度講,假設神州專車拿了阿里的錢,又會怎樣呢?
阿里的投資邏輯,從以往的案例可以窺見一斑。
2013年5月,阿里向高德投資2.94億美元,得到28%的股份;一年后,阿里全資收購高德;2013年3月和12月,阿里兩次共向UC投資6.9億美元,這筆投資占股達到20%以上;一年后,阿里全資收購UC;2014年4月,阿里向優(yōu)酷土豆投資12.2億美元,隨后一年將持股比例增至20.7%,進而全資收購。
熟悉神州租車董事局主席兼CEO、神州專車董事長陸正耀的人都知道,他身上的霸氣和執(zhí)著,并不會輕易委身他人。就在今年2月份,陸正耀曾表示,神州專車或在年內掛牌新三板。
在我看來,“阿里投資神州專車”的消息背后最可能的原因是,B2C模式越做越重的神州專車現(xiàn)金壓力大,又苦于融資受阻,和阿里共同上演了一場雙簧。
自成立以來,神州專車已經完成兩輪融資。2015年7月,優(yōu)車科技完成2.5億美元A輪融資;10月,優(yōu)車科技完成5.5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35.5億美元。
再看競爭對手們的融資情況,滴滴最近兩次融資是,去年9月,獲得30億美元融資,估值160億美元;今年2月爆出滴滴再獲10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200億美元。傳聞Uber在該一輪融資中籌集到近10億美元,總融資額超過50億美元。去年10月,易到用車獲得樂視7億美元戰(zhàn)略投資,并在去年年底開始高調補貼發(fā)起新一輪專車補貼大戰(zhàn)。
相比較來看,神州專車一直堅持的B2C模式是出行領域線下最重、最燒錢的一個。在去年下半年最瘋狂的階段,神州專車大幅補貼用戶,開展充一百返一百的活動,總共燒掉了十幾個億。但是今年以來,神州專車的補貼在日漸下降,變成充一百返二十。當然,降低補貼無可厚非,滴滴也是如此,但是降低補貼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訂單量和用戶量的大幅降低和流失。正如當年,滴滴和快的大規(guī)模燒錢時,之所以停不下來就是因為如果對方不停,你停止了就會被打死。兩家心照不宣的暫停補貼后,訂單量都呈現(xiàn)了大幅下滑的態(tài)勢。
除此之外,就在近日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滴滴出行CEO程維和Uber創(chuàng)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易到用車CEO周航都在大談分享經濟和無人駕駛。正如程維所說,當中國市場還在搶奪車輛資源的時候,美國硅谷在談的是智能汽車、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在十年后,你買一輛車就像今天買一匹馬一樣。”可見,C2C共享模式才是出行市場的未來,神州專車的B2C模式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