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只佛系小青蛙,做個佛系程序員!
這兩天日本青蛙旅行又成了朋友圈刷屏游戲,請問,青蛙是什么梗?為什么這么多人在養(yǎng)青蛙?
針對“養(yǎng)青蛙”的火熱,只懂“True false”的程序員實在不明白其各種樂趣。
“傻傻地看青蛙讀一兩個小時的書,有意思?”“用養(yǎng)青蛙的時間,拿來補覺不好嗎……”“大家養(yǎng)養(yǎng)我吧!”
在談為什么這款游戲會火,戳中了大家什么點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下這款來自日本的佛系游戲:
《旅かえる》,旅行青蛙,這款游戲已經(jīng)成為中國區(qū)免費游戲 App 排行榜的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旅行青蛙》這款游戲還沒有開發(fā)出適合 iOS 系統(tǒng)的漢化版本。
也就是說,蘋果手機的玩家們硬是克服了語言上的障礙,把一款全日文游戲,捧上了中國區(qū)免費榜第一的寶座,可見這款游戲的火熱程度。
游戲的玩法很簡單,你會擁有一只青蛙,它不跟你講話,每天宅在家里看書、寫信,興致來了就出去浪一浪,玩上幾天,偶爾發(fā)回一張明信片,或者會帶點土特產(chǎn)。
你唯一能為它做的,就是收割三葉草賺錢,給它準(zhǔn)備好外出所需的食物和行李。而它會自己選東西打包,不打一聲招呼,出門遠(yuǎn)行。
- 每次你打開游戲界面,你的蛙是在家還是出門旅行去了?隨緣。
- 你的蛙是一個人去旅行,還是帶著小伙伴一起合影?隨緣。
- 你的蛙是喜歡去游歷名山,還是去看大海?隨緣。
- 你的蛙在家是喜歡看書還是雕刻、寫信?隨緣。
作為玩家,你能做的,大部分時候,只是“等待”。
這么一款聽上去佛系,甚至太無聊的游戲,為什么很快就擁有了超越微信小游戲“跳一跳”的熱度?
微博里曬的是小青蛙寄回來的明信片;微信上突然冒出“呱行千里母擔(dān)憂”之類的玩家群;聊天窗里跳出來的是各種截屏的青蛙表情包。
旅行青蛙為什么會這么火?小編總結(jié)了三點:
畫風(fēng)治愈,青蛙的萌樣深受女生喜歡
PS:估計這種性冷淡風(fēng),應(yīng)該不是各位程序員大大喜歡的了。
在家里時它是這樣的▼
乖乖吃飯
安靜讀書
背對著你寫寫日記
出去旅行的時候,會給主人寄一些明信片,讓你知道它沒走丟,也沒被煮成田雞煲?;貋淼臅r候,可能還會給主人帶上當(dāng)?shù)氐耐撂禺a(chǎn)。
靜靜地蹲在石頭上看看名古屋
和朋友一起玩耍
時不時還會通過萌萌的小青蛙傳遞真情與溫暖
輕松休閑,緩解強社交疲勞的“孤獨美”
前段時間,大家都在瘋玩“跳一跳”、“沖頂大會”、“直播競答搶百萬紅包”等有著強烈競賽性的游戲。
而“旅行青蛙”則可以說始其中的一朵清水芙蓉,沒有朋友圈排名,也沒什么明確的積分目標(biāo)。青蛙不練級,也不闖關(guān),去哪里旅行,去幾天,都是隨機的。
這款游戲,沒有替玩家打造成功的幻想,青蛙自顧自過著一切隨緣的生活,你花多少錢都無法控制和改變它的軌跡,這一點和佛系的程序員還是挺像的。
浙江大學(xué)心理與行為科學(xué)系副教授張萌分析過這類心理:“這是人們對強競技游戲產(chǎn)生審美疲勞之后的一種逆反。人的行為是有反復(fù)的。叔本華形容‘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中徘徊’,所以我們總是從這一端到那一端。玩過競技游戲的人,都很享受那種刺激性。但一段時期后,這種刺激會越來越弱,甚至還會讓人產(chǎn)生焦慮,甚至強迫癥。”
這時,很多人會想著要換一種輕松、休閑、不需要進(jìn)行標(biāo)準(zhǔn)判斷(勝負(fù)、對錯、排名等)的方式,去重拾樂趣。
而“旅行青蛙”這款幾乎不需要怎么操作,近乎零社交的單機游戲,恰巧出現(xiàn),讓剛剛從競技場脫身出來的你,放下對成功的執(zhí)念,去體會“孤獨感”帶來的平靜和滿足。
這種“孤獨之美”,在文學(xué)里生長,從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到川端康成的《雪國》,再到村上春樹的“小確幸”;而到了影視劇中,又是《孤獨的美食家》中一人食的“五郎”,《深夜食堂》中一個人打理小店的“老板”……
這些都在無形中影響了許多玩家,讓人對這種纖細(xì)的“孤獨之美”及其背后屬于一個人的自由自在,心生向往。
當(dāng)然,場主并不是很推薦各位單身的程序員大大去玩,本來就很孤獨了,還給自己設(shè)置一道護(hù)城河,社交恐懼癥就更深了……
不知道說的是不是你
牽掛小青蛙,折射的是你和父母的親子關(guān)系
“旅行青蛙”是“電子寵物”的成年版,有網(wǎng)友把他娘在他耳根說了幾年的那些話,全都吐槽給了這只小青蛙。
也有網(wǎng)友說, 玩這個游戲, 我好像能理解爸媽的心了 。
小青蛙在家里不出門的時候,會念叨著:“你怎么還不出去玩,看看別人家的蛙都環(huán)游世界了。”
小青蛙不在的時候,對著空空如也的家,又會念叨小蛙這么能浪還不回家,外面的世界這么危險,怕不是被抓走煮了吧。
這樣的狀態(tài)就像,放假時的爸媽一樣。在家怕你太宅了沒有朋友,在外面怕你遇到危險。
這也是“旅行青蛙”在中國的火熱程度超過日本的原因之一,“家”。
“養(yǎng)青蛙,你無法控制他的行為和思想,青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這類有界限的相處方式,讓中國玩家更有共鳴。
在日本或者歐美國家,都比較遵行孩子成年后自己面對人生的理念。而中國式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間往往缺少界限感,他們認(rèn)為孩子的人生就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必須管頭管腳管到底。
不少人覺得,游戲中玩家和青蛙的關(guān)系,就是自己和父母相處的理想狀態(tài):沒有事無巨細(xì)地匯報,我一個人也過得很好,累時在家看看書,偶爾和朋友出去旅行,每周或者每隔幾天,給家里打個電話,發(fā)幾張生活照。
所以說,這也是一款“提前體驗做父母感覺”的游戲。通過提前演練,各位程序員大大就能知道自己適不適合要小孩了。
洋蔥日報社,還發(fā)微博稱《旅行青蛙》是一款“生育意愿測試器”。
但無論你會不會愛上這個游戲你都會選擇生小孩!這不是一個 True or False 的選擇,不是來自父母逼迫、社會壓力。
而是,你寫的牛逼哄哄的程序、你收藏的寶貝、你寫的情書、你的王者黃金段位、你的 steam 賬號要有人繼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