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維服務中的那些“潛臺詞”
運維服務是“運籌”,還是“運愁”;
運維服務是“小米+步槍”,還是“平臺+場景”?
企業(yè)數字化轉型,
您是否因為“服務不再是服務”,而重新定義運維服務;
是否也因為“服務依舊是服務”,而拋棄那些運維服務中的“潛臺詞”?
數字化轉型那些“潛臺詞”
若即若離的企業(yè)數字化轉型,還有忽遠忽近的智能世界,遠沒有聽上去那么光鮮。至少在通往光鮮的路上,還需要泅渡“深水區(qū)”,更需要理解“深水區(qū)”中,那些隱晦表達的“潛臺詞”。
逐一對“潛臺詞”進行解讀:
保護既有IT投資,“潛臺詞”是原有IT系統中承載著核心業(yè)務,雖然運維成本居高不下,但現在就將核心業(yè)務遷移至新平臺,還是不能放心;
硬件基礎設施云化,“潛臺詞”是故障告警也隨之大集中,每天處理數萬條告警信息,顯然已超出人力所及;
數據價值有限,“潛臺詞”是如何將企業(yè)業(yè)務系統數據,與生產系統數據進行融合;
業(yè)務系統上線速度慢于預期,“潛臺詞”是微服務架構尚不成熟,以“周”為單位的系統開發(fā)周期,仍停留在理論中;
ICT人才獲取困難,“潛臺詞”是需要既懂IaaS、PaaS,也懂SaaS的復合能力型運維專家。
讀懂上述“潛臺詞”,才能理解什么是數字化轉型的“深水區(qū)”。當然,如果再將眼光聚焦在“智能世界”,“潛臺詞”還會更復雜一些。“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是智能世界核心特征。聽上去很美好,但對應在物理世界,則是每座城市的數百種應用系統,需要統一監(jiān)控;數以十萬量級的感知終端,需要逐一巡檢排查;密如蛛網的有線/無線網絡,需要實時感知運行態(tài)勢。
傳統IT服務已死
上述即是“深水區(qū)”中,經常出現的“潛臺詞”。企業(yè)期望以數字技術改變系統架構、業(yè)務流程、生產方式,甚至商業(yè)模式,但前提是具有全局統籌、融入場景、預見洞察的IT服務能力。
對此,華為EBG中國區(qū)副總裁李同廣,解釋的尤為準確:首先,服務需要統籌全局,從企業(yè)的頂層架構設計入手,為企業(yè)數字化轉型之路規(guī)劃藍圖;其次,服務需要融入到整體解決方案中,成為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保障企業(yè)轉型之路平滑落地;最后,服務應該通過大數據分析與建模,先于業(yè)務去洞察客戶,支撐業(yè)務更好的發(fā)展。
由此可見,服務已不再是服務,它在廣度和深度上都發(fā)生變化。必須說明,運維服務在IT服務的作用舉足輕重。傳統“小米+步槍”式的運維服務,已經被挑落馬下,而“平臺+場景”式的運維服務,正被廣為認知。
運維服務在平臺中重生
言歸正傳,運維服務如何重生?它也需以更大視野進行重構,同樣需要統籌進行頂層設計,同樣需要融入應用場景,同樣需要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幫助用戶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運維模式。當然,前提是重構后的運維服務必須是平臺,而不是工具。
華為中國企業(yè)運維峰會2019,華為正式發(fā)布統一運維平臺I·MOC增強版。該平臺正是在洞察到上述變化后而推出。“I·MOC是平臺,不是工具。”華為EBG中國區(qū)專業(yè)服務部部長王輝,明確了該產品的業(yè)務屬性:“工具可以提升運維效率,但始終只能輔助工程師進行設備故障診斷,而平臺則意味著諸多能力的沉淀,例如規(guī)則庫、共享案例庫,以及運維流程、運維制度等。”
其實,“專家+工具”一直代表了傳統運維模式。企業(yè)數字轉型以設備云化、業(yè)務打通、數據融合為基本條件,但傳統運維模式,顯然已經力不從心。因為專家永遠稀缺資源,專家可以幫助客戶梳理運維流程、服務規(guī)范、優(yōu)化運維組織,但不可能對每天產生的數萬條設備告警信息,進行逐一分析,也不太可能具備各類平臺和技術的復合服務能力。
而I·MOC是統一運維平臺,平臺的價值則在于諸多不同類型的專家能力沉淀;在于對幾十萬條日志告警,進行關聯分析;在于實現運維業(yè)務的自由流轉,建立從故障告警,到服務響應運維閉環(huán)。
舉例說明,如果缺乏平臺支撐,一次導致應用卡頓的“內存溢出”故障,就要組織IaaS、PaaS、SaaS各領域專家,進行“會診”,前后或將耗時一天。而通過I-MOC平臺,從故障定位,到執(zhí)行應急預案,只需要10分鐘。
I·MOC增強版五大特征
進一步聚焦應用場景,此為用戶對運維服務的另一核心訴求,即運維服務與行業(yè)應用深度融合。在此可對I·MOC平臺增強版進行解構。其實,I·MOC統一運維平臺于2018年首次發(fā)布。如果說,2018年的I·MOC平臺,還是華為自我運維服務實踐的釋放;2019年的I·MOC 增強版,則是延續(xù)了華為企業(yè)業(yè)務“平臺+AI+生態(tài)”的整體戰(zhàn)略,已定位成為運維服務的底座。
其實,總結華為“平臺+生態(tài)”戰(zhàn)略:一是,將所有具有ICT技術能力,沉淀于平臺;二是,通過平臺將能力向生態(tài)伙伴和客戶進行開放。I·MOC平臺增強版也是延續(xù)此思路:即更聚焦多行業(yè)應用場景;更強調基礎能力沉淀和開放;更重申生態(tài)能力聚合,更體現AI使能后的應用體驗。
具體而言,I·MOC 增強版,也被稱為I·MOC Insight系列,其集成了智慧引擎和AI引擎,智慧引擎主要由應用(APP Insight)、網絡(Event Insight)、無線(Performance Insight)、視頻(Video Insight)、物聯網(IoT Insight)等五個行業(yè)運維場景化的功能模塊組成;而AI引擎則是通過API接口,用算力、算據、算法,構建共享知識庫。
這正是I·MOC InSight系列,與上一代平臺最大的區(qū)別。其正如智能手機,出廠狀態(tài)已預制了APP(五大智慧引擎),而通過AI引擎的使能,客戶和生態(tài)伙伴也可自主定義運維模式和運維流程,并上架到“應用商店”,供工程師下載使用。“華為也更希望以現有Insight引擎為樣板,吸引更多合作伙伴,針對應用場景進行定制,由此形成‘5+X’的智慧引擎驅動。”王輝說。
讓系統“活的更驕傲”
而最后說一句:“一個平臺,掌控所有。”這是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對運維服務的核心訴求,也是統一運維平臺I·MOC的核心定位。傳統運維模式,可以讓系統正常運轉,保證系統“活著”,而以華為I·MOC InSight系列為標志的新一代運維平臺,則可以讓系統“活的更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