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新聞 人工智能
當激光打在裝有語音助手的設備上,就可以冒充人類的語音,被麥克風轉(zhuǎn)換成電信號,悄無聲息的發(fā)出指令,控制相連的設備。

本文經(jīng)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quán)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出處。

周末的下午,你正在家里打游戲,不曾注意到身旁的智能音箱上,多出了一個小綠點。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那是一束激光,來自窗外馬路對面的另一棟建筑。

突然,房間的燈開了。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空調(diào)、空氣凈化器、掃地機器人啟動了,手機收到了電商平臺的扣款提示,甚至你外面的車庫門也已然洞開……

[[281986]]

而你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突然開始發(fā)瘋,瘋狂的下載刪除不同的應用,播放奇怪的視頻和音樂,給社交軟件上的好友發(fā)奇怪的信息……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是誰,不知不覺侵入了你的生活?

其實,這是來自日本電氣通信大學和美國密歇根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新發(fā)現(xiàn):

當激光打在裝有語音助手的設備上,就可以冒充人類的語音,被麥克風轉(zhuǎn)換成電信號,悄無聲息的發(fā)出指令,控制相連的設備。

因此,那些和Google Assistant、亞馬遜Alexa、蘋果Siri相連的機器,不管是智能的燈具、門鎖、電器這些硬件設施,還是各種電商、支付、社交App,都會不知不覺間被控制。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雖然科學家們還沒有在其他品牌的語音助手上測試,不過量子位采訪到了騰訊安全團隊Tencent Blade Team,他們說:從原理上講問題大都是相通的。

不需要太強的激光,普通激光筆的強度就可以,就算距離有110米遠,就算在外面的另一棟建筑里,就算要穿過玻璃窗,都可以控制你家里的智能音箱、手機和平板們。

恐怖的演示過程

來看看科學家們的實地演示。

將命令Google Assistant打開車庫門的語句“OK Google, open the garage door”的嵌入激光中,打在智能音箱的麥克風上。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智能音箱回了一句“OK, opening”,接著車庫門就開了。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那么如果把距離設置的非常遠呢?

在第二段演示中,激光發(fā)射器和智能音箱的距離長達110米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科學家們將詢問時間的語句“OK Google, what time is it?”的嵌入激光中,打在智能音箱的麥克風上。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It’s 9:43”在沒有任何人發(fā)話詢問的情況下,智能音箱自己突然說了一個時間。

即使在窗外的另一棟建筑里,也不影響激光對智能音箱的控制。

在第三段演示中,科學家們將激光源挪到了遠處的一棟高高的建筑上,隔著玻璃窗發(fā)射激光,將命令Google Assistant打開車庫門的語句“OK Google, open the garage door”的嵌入激光中,打在窗口智能音箱的麥克風上。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因為這次發(fā)射點又高又遠,所以科學家們干脆給激光配了一個長焦鏡頭。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智能音箱還是順利的回復“OK, opening”,打開了車庫的門。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最后,想看三個演示的全程,可以點開視頻↓↓↓

https://www.ixigua.com/i6757897498930446852/

當然,演示中并沒有“鬼故事現(xiàn)場”的感覺,一個原因是激光可見,另一個原因是語音助手的聲音你可以聽到。

因此,科學家們也嘗試了人類肉眼看不見的紅外光,在比較近的距離是可以起到作用的;

至于,語音助手回話會被主人聽見,先用激光發(fā)個指令把音量調(diào)零,就真的悄無聲息控制一切了。

看到這里你可能疑惑,激光怎么能冒充人聲?

讓麥克風聽成人聲

故事是從去年春天開始。

來自日本的菅原健,是個研究網(wǎng)絡安全問題的科學家。他專程跑去美國,給密歇根大學的同行傅佳偉 (Kevin Fu) 教授,秀了一波自己剛剛解鎖的技能:

把一束高強度的激光,對準iPad的麥克風,然后用每秒震蕩大約1000次的正弦波,不停地調(diào)整激光的強度。

[[281989]]

傅佳偉在一旁帶著耳機,聽麥克風收到了什么。讓人驚訝的是,他聽到了一種高頻音調(diào)。

明明是接收聲波的設備,卻把光波當成聲波接收了,這是MEMS麥克風的一個重要弱點。而大部分手機和智能音箱,都是使用MEMS麥克風,因此。

自從有了這個神奇的發(fā)現(xiàn),菅原君就開始和傅佳偉的實驗室一起,用激光去欺騙智能音箱,攻擊各種接收語音指令的設備。

科學家說,只要用一種特定的頻率去調(diào)整激光的強度,激光便會用同樣的頻率去干擾麥克風,讓麥克風把光波解調(diào)成電信號。

就像下面這張圖,上為激光發(fā)射的信號,下為麥克風接收的信號,頻率幾乎一致: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不用指定發(fā)射位置,只要對準麥克風射出激光,麥克風就把光線轉(zhuǎn)換成電信號了,像日常把聲波轉(zhuǎn)換成電信號一樣。

當然,如果只是隨意的電信號,并不足以讓音箱乖乖聽你的話。必須讓它以為是有人類發(fā)出語音才行。

所以,研究人員還要對激光做調(diào)幅 (AM) ,讓麥克風轉(zhuǎn)出接近人類語音的信號。

就像開頭展示的那樣,他們選定了一系列指令,包括:“現(xiàn)在幾點了”“把音量調(diào)零”“買一支激光筆”“打開車庫門”等等。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然后,用這些詞句的語音波形,來定制激光的強度變化。

這樣,智能音箱收到的電信號,就會和聽到人聲的時候差不多了。

一開始,他們用60毫瓦的激光,測試了16臺不同的智能音箱。

結(jié)果,50米是成功接收的最遠距離。

攻擊手機,就稍微困難一些了:iPhone需要10米以內(nèi),安卓手機需要5米以內(nèi)。

一束激光冒充人聲,110米外黑掉智能音箱,手機電腦平板也中招

后來,科學家們又想測試一下,這項技術(shù)的極限在哪里。于是,把激光強度調(diào)低到了5毫瓦,相當于一支廉價激光筆的水平,把距離拉遠到110米。

雖然,許多音箱都沒有響應,但Google Home和初代Echo Plus依舊中了招,就是開頭看到的那樣。

進一步加大難度,隔著窗戶發(fā)射激光,76米距離。這次沒騙到一只Echo,但Google Home依然被騙了,堪稱碩果僅存:

[[281990]]

至于,麥克風為什么對光波也有反應,哈佛大學電氣工程系的退休教授Paul Horowitz說,至少有兩種物理機制,可以讓麥克風把激光誤解成聲波。

一是激光的脈沖會加熱麥克風的振膜,令周圍的空氣膨脹,產(chǎn)生一種壓力。聲音也是依靠產(chǎn)生聲壓,才被麥克風捕捉到的。

二是,如果被攻擊的設備,不是完全不透光的話,光線其實可以直接穿過麥克風,直接到達芯片的所在,這樣就能把光波的振動,翻譯成電信號了。

這可能跟太陽能板里的二極管,還有光纖電纜末端的光電效應,原理一樣。如果真是這樣,想讓激光被當做語音指令,就更容易了。

另外,量子位還采訪到了騰訊的安全團隊Tencent Blade Team,他們的理解是:

這項研究和此前業(yè)界的 “海豚音攻擊”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了麥克風的一些特殊的硬件特性進行攻擊,但這次的“光攻擊”可以從更遠距離(超過100米)發(fā)起,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攻擊利用難度更低。

攻擊的難度降低,防御的難度提升。Blade團隊認為,這項研究的意義十分重大:

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廠商很難從軟件層面對這個漏洞進行徹底修復,之前安全圈內(nèi)也沒有MEMS麥克風會將光信號轉(zhuǎn)換為電信號相關(guān)的安全研究,這項研究還是具有很高的創(chuàng)新性與實戰(zhàn)意義。

怎樣才能不被黑?

看到這樣的攻擊效果,谷歌和亞馬遜很快就回應了:

谷歌說,已經(jīng)在仔細觀察這次的研究成果,并且強調(diào)一直對保護用戶、提升設備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視。

亞馬遜也發(fā)表了聲明說,正在看論文,后面將會和作者們交流,更深入地了解這項研究。

在廠商們給出補救措施之前,研究人員先為他們提供了一些友善的建議:

比如,可以設置讓用戶先輸入語音密碼,解鎖后才能發(fā)布指令。

比如,可以在麥克風周圍加上光屏蔽,抵擋激光的攻擊。

再比如,在音箱兩側(cè)依靠兩個麥克風同時接收指令,然后對比。因為兩個麥克風,很難同時被擊中。

當然,對產(chǎn)品做出這樣的升級,還需要不少時間。

而你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不要把智能音箱放在黑客能看到的地方。

不然,還是去用那些需要解鎖的設備吧,人臉解鎖和指紋解鎖都能起到保護作用,避免語音助手接收到黑客的指令。

騰訊Blade Team還提示,最好關(guān)閉聲紋識別 (因為聲紋也可以用激光冒充) ,也可以在設備外部的麥克風口貼上黑色標簽紙,阻擋激光攻擊。

作者們

[[281991]]

一作菅原健,就是從日本跑到美國炫 (mian) 技 (ji) 的那一位,電子通信大學 (UBE) 的準教授。

[[281992]]

傅佳偉 (Kevin Fu) ,密歇根大學的教授,專注攻擊各種AI。量子位之前報道過一種把硬盤改造成竊聽器的方法,也是他參與的研究。難怪,菅原君會不遠萬里去找他。

[[281993]]

Daniel Genkin,密歇根大學助理教授。他和傅佳偉都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

另外,還有兩位作者,他們是傅佳偉教授實驗室的成員,Benjamin Cyr以及Sara Rampazzi。

責任編輯:張燕妮 來源: 量子位
相關(guān)推薦

2013-07-02 10:23:28

Firefox OS火狐手機低端機

2011-09-27 10:08:40

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通信展

2023-04-04 16:59:37

AI模型

2011-07-12 13:04:03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

2013-11-25 15:40:56

黑米手機小米

2013-12-06 10:51:53

小米黑米

2018-11-09 15:47:07

剪輯工具

2015-04-27 13:54:10

2015-05-11 10:16:20

2011-11-01 09:34:06

IBM智能手機

2012-02-01 10:24:36

2017-05-26 16:01:38

2020-06-18 10:05:11

Windows 10Windows微軟

2024-01-04 15:09:03

蜜蜂AI助手鴻蒙操作系統(tǒng)

2013-01-17 10:46:30

智能手機數(shù)據(jù)流量平板電腦

2012-03-20 20:50:10

應用

2017-11-29 16:22:14

測距儀

2023-09-27 12:17:06

2018-06-13 14:13:05

百度CES AsiaDuerOS

2012-09-29 09:42:37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shù)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