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多核打游戲反而更慢?談CPU和游戲優(yōu)化那點事

商務辦公
就消費市場而言,AMD似乎更多地走了多核路線,而Intel則致力于推行新指令集。但無論是哪種發(fā)展方向,都需要相應的軟件對此作出優(yōu)化,才能發(fā)揮出CPU應有的性能。

[[286045]]

 1CPU的多核優(yōu)化有多困難?

隨著AMD銳龍的橫空出世,電腦CPU進入了多核震懾的時代。同一系列的產品,核心翻倍已經司空見慣,有爆料顯示Intel下一代CPU的i3將會配備4核8線程——這樣的CPU,三年前它的名字叫i7。而在高端系列中,核戰(zhàn)更是令人心驚膽戰(zhàn),在售的AMD銳龍3900X的12核24線程已經足以令人倒吸一口涼氣,而即將上市的3950X更是配備了16核24線程,數框框愛好者們紛紛表示把持不住,高呼yes根本停不下來。

然而,多核CPU打游戲一定會更快嗎?不一定。排除頻率、架構IPC的差異,某些情況下多核CPU打游戲甚至會更慢——例如在某些情況下,AMD的12核新品3900X,某些游戲中要比8核的3700X更慢。

有測試顯示,核心更多、頻率更高的3900X在某些情況游戲表現不如3700X

要知道從規(guī)格來看,3900X全面壓倒3700X,且不說核心多了四個,連頻率也更高(3.8/4.6GHz vs 3.6/4.4GHz),3級緩存也翻了倍(64MB vs 32MB),那為什么會出現多核玩游戲更慢的情況?今天,就從這個現象出發(fā),談談CPU和游戲優(yōu)化的那點事吧。

游戲的多核優(yōu)化有多難?

我們就先從游戲對多核心的優(yōu)化談起吧。談游戲的優(yōu)化,就繞不開對多核的支持。什么游戲對多核優(yōu)化好、什么游戲只能一核有難、多核圍觀,一直是玩家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為什么游戲在對多核心的優(yōu)化上會出問題,而視頻壓縮等應用就能充分利用多核心?這和游戲的運行機制有關。

·為何游戲喜歡用單核心?

視頻壓縮這類任務可以輕易做到并行計算,例如一個線程壓縮某個片段,另一個線程壓縮另一個片段,多核一起運作,最后壓縮完成所有片段,完整視頻也就壓縮完成了。而游戲的運行一般都是線性的,某一步的運算往往會和上一步息息相關,很難充分利用多個線程。

多核心在渲染、轉碼時好使,但游戲卻不一定

例如在FPS游戲中,某個玩家被擊中產生傷害,那么這個傷害結果和子彈運行軌跡有關,需要先計算出子彈軌跡然后才能計算出傷害,這只能在一條線程中先后完成,無法通過多線程同時計算子彈軌跡和傷害。游戲想要充分利用多核,需要巧妙地將計算任務拆分成為多線程,例如不同的線程負責物理碰撞、AI行為等,技術門檻比較高,也得下更多功夫?;诖?,目前仍有大量游戲未能充分利用CPU的所有核心。

·支持多核心一定優(yōu)化好嗎?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游戲愿意在多線程優(yōu)化上做出努力。例如前幾年,我們經??梢钥吹?ldquo;i3默秒全”的情況,而現在的游戲大作已經將門檻提升至4核,雙核i3已經難堪大任。但盡管如此,仍會出現12核3900X表現不如8核3700X的情況,這又是為何?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于CPU核心調度不合理。銳龍的架構比較特殊,每4個核心封裝成為一個CCX,每兩個CCX封裝為一個CCD,核心和核心之間的通訊,可以跨CCX,乃至跨CCD,而無論是CCX還是CCD之間通信,都存在延遲。

Zen2的架構,可以看到核心-CCX-CCD的拓撲

換言之,如果一個程序能夠調用多個核心,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調用的多核心處于同一CCX內,延遲最小;

2、調用的多核心跨CCX,但處于同一CCD內,有所延遲;

3、調用的多核心跨CCX、跨CCD,延遲最大

例如一個游戲可以調用4個核心,最理想的情況自然是調用同一CCX內的4核,這樣能獲得最好的性能。但實際上,代碼對多核心的調用不一定這么智能,很有可能不能辨認出哪些核心位于同一CCX上。于是,游戲可能會調用位于不同CCX、CCD的多個核心,產生的額外延遲導致性能有所損失。

知道了這些,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時候3900X的游戲表現有時候還要低于3700X了。3900X封裝了兩個CCD,每個CCD內有兩個CCX,每個CCX有4核心,原生共4x2x2=16核心,屏蔽了4核心后得12核;而3700X則只有一個CCD,內含兩個CCX,共4x2=8核。可見,3900X比3700X多了一個CCD,多了一種可能產生額外延遲的情況,如果游戲不能發(fā)揮出3900X的多核心優(yōu)勢,那么3900X表現略遜于3700X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Windows 10 1903對Zen架構的優(yōu)化之一,就是核心的調度邏輯,優(yōu)先調用同一CCX內的核心

因此,即使游戲對多核進行了優(yōu)化,但在核心調度方面,也需要另外下更多功夫,才能取得最佳性能。很高興的是,微軟已經意識到了相關問題,在Windows 10 1903中做出了優(yōu)化,系統(tǒng)會優(yōu)先調度處于同一CCX內的核心,避免跨CCX造成的延遲。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發(fā)揮AMD Ryzen處理器的性能,升級到Windows 10 1903還是很有必要的。

2CPU單核性能真的在擠牙膏?

CPU單核性能真的在擠牙膏?

有人認為,目前CPU已經很難從頻率上做性能突破,架構亦難以進一步提升效率,堆核是性能進步的唯一之道。有的朋友從Intel的“擠牙膏”中論證這一觀點,認為CPU的同頻性能已經多年止步不前,而AMD的Zen2架構盡管效率相對于前代大幅提升,但也只是追上競爭對手的水平而已。用數年前的4核CPU和現在的4核CPU玩游戲,體驗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同,也是一個有力的佐證。但事實是否如此?

實際上,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之所以數年前的CPU在某些測試、某些游戲中表現尚可,是因為這些測試、游戲并沒有針對新CPU的指令集作出優(yōu)化。近年來,新款CPU的一大價值在于增加了AVX、AVX2、TSX等指令集。如果代碼調用了相應指令集,能更高效地利用FMA這樣的浮點加乘混合單元,減少CPU流水線的閑置,性能表現可以獲得可觀的提升。

這些都可是近十年間陸續(xù)增加的指令集,不是說沒有堆核就是擠牙膏

以著名的渲染軟件Cinebench為例,這是DIY玩家都相當熟悉的CPU測試工具。最新版的Cinebench R20對比舊版的Cinebench R15,一大改進就是加入了AVX指令集的支持。在CPU對AVX指令集有較好支持的情況下,同樣的渲染項目,在Cinebench R20中跑,速度甚至要比Cinebench R15快一倍以上!新型指令集對性能的提升之巨,由此可見一斑。

Zen2的單核性能進步如此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AVX2性能大幅提高

支持AVX或更新的指令集已經在渲染、視頻壓縮、科學計算等專業(yè)領域中漸漸成為常態(tài),著名的Linux發(fā)行版Fedora 32甚至計劃不支持沒有AVX指令集的CPU。然而,仍有大量游戲未跟進AVX等新指令集,只支持老的SSE,新CPU跑這些游戲自然和舊款CPU沒有太大區(qū)別。在指令集支持方面,游戲對CPU仍缺乏應有的優(yōu)化。

著名的游戲性能測試組件3DMark已經意識到了這點。在新的Time Spy Extreme測試項目當中,加入了AVX、AVX2乃至AVX512指令集支持,調用AVX512指令集跑分,成績對比SSE3跑出來的分數高了一倍有余。

AVX等新指令集在實際游戲中意義也變得越來越重大,例如《刺客信條:奧德賽》甚至不支持沒有AVX指令集的CPU(因為太激進,后來不得不重新兼容老CPU),又例如某些使用了D加密的游戲需要FMA3指令集才能正確解密運行,早年的“神U”E1230 v2只能干瞪眼;如果你是PS3模擬器玩家,也有切身體會過TSX指令集下性能的飛躍。

育碧《刺客信條》新作一度不支持沒有AVX指令的處理器,新游戲會越來越注重先進指令集

總體而言,大部分游戲在指令集方面的優(yōu)化做得依然不夠,在缺乏指令集優(yōu)化的情況下,舊CPU和新CPU的游戲表現拉不出太大差距。但支持新指令集是游戲對CPU優(yōu)化中無法規(guī)避的環(huán)節(jié),活用新指令集才能彰顯新款CPU應有的價值,希望有更多游戲對新的CPU指令集作出優(yōu)化吧。

后話

無論是增加CPU核心多線程,還是使用新型指令集提升SIMD性能,都可以大大增強CPU的性能。就消費市場而言,AMD似乎更多地走了多核路線,而Intel則致力于推行新指令集。但無論是哪種發(fā)展方向,都需要相應的軟件對此作出優(yōu)化,才能發(fā)揮出CPU應有的性能。

現在早已經不是不改一行代碼就能發(fā)揮出新CPU的全部性能的時代,多核心和先進指令集,限于匱乏游戲支持的現狀,都不得不淪為“戰(zhàn)未來”。CPU并沒有在“擠牙膏”,游戲對CPU的優(yōu)化也遠未到盡頭,希望未來我們能看到更多能發(fā)揮出CPU真正功力的游戲吧。

 

責任編輯:武曉燕 來源: 今日頭條
相關推薦

2019-07-29 15:39:13

游戲CPU優(yōu)化

2015-09-16 10:13:16

游戲性能

2020-10-07 22:21:13

程序員技術線程

2020-10-10 09:01:54

泄漏

2011-06-27 10:45:06

BattleheartAndroid游戲開發(fā)

2018-03-15 15:12:00

潤乾報表集成

2011-04-14 14:23:06

軟件測試測試

2012-02-22 09:32:58

云計算微軟Azure

2022-09-15 08:38:39

WebCPU數量

2011-02-22 09:47:58

WatchStor 征

2009-06-03 15:27:07

CPU網絡優(yōu)化網康

2014-12-30 17:13:51

HTML5

2011-05-25 19:37:47

2021-07-30 07:28:15

Kafka消息引擎

2011-12-20 17:01:44

惠普筆記本

2019-05-21 15:59:10

鼠標Windows游戲

2015-10-15 15:02:48

2013-12-26 14:09:17

周鴻祎激勵

2009-06-03 18:38:07

多核CPU網絡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