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如何實現(xiàn)財務自由?
最近在看《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這是我第二次看這本書了,第一次看還是在讀大學的時候。那時候世界觀還停留在:「在學校要好好學習,畢業(yè)后找個高薪工作」,而“富爸爸”的觀點是:有機會就不要打工,要讓錢生錢,“富爸爸”還認為:金錢是一種力量,一種思想。
翻了幾頁,我就認定這是一本價值觀扭曲的“暢銷書”,將它束之高閣,畢竟父親從小教導我的是:規(guī)避風險、穩(wěn)打穩(wěn)扎。
第二次看,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收獲,畢竟經(jīng)歷了這么多年社會毒打,早已不再談賺錢色變,早已不再篤信單憑工資就能贏得完美人生。
《窮爸爸富爸爸》里提到人生要盡快實現(xiàn)財務自由,讓錢生錢,一下?lián)糁辛宋摇T谧x者群里分享感悟,聊的特別火熱。
程序員群體普遍比較焦慮,大家聊到如何規(guī)避中年危機,如何慢慢接近財務自由,如何獲得“睡后收入”。
前文也說過:程序員不是老中醫(yī),這個行業(yè)發(fā)展變化極快,大多數(shù)程序員的能力巔峰和收入巔峰會在工作5-10年間產生,隨后就會進入下行通道。
年紀大了上有老下有小還可能有房貸車貸,生活中的煩心事越來越多,雜事也越來越多。如果還只有工資一種收入,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程序員究竟如何實現(xiàn)財務自由?
— 1 —
控制消費欲望
在《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里,有句話特別經(jīng)典:窮人和富人都會買奢侈品,窮人往往用他們每個月的血汗錢購買,那是本應該用來投資或者留給他們子女的財富。富人則是用他們所產生的資本購買。窮人購買了奢侈品后確實讓他們看上去富有了,但他們隨機進入了債務危機。每月的工資用來償還債務,并繼續(xù)貸款,他們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
普通人更善于花錢,而富人更善于把錢存下來,買那些能增值的東西。能不斷增值的叫資產,而消費品只是一種消耗而已。
21世紀富人給普通人設置的最大陷阱就是:消費主義,前文我也提過:年輕人一定要摒棄消費主義陷阱。
程序員群體在年輕的時候,都算得上有錢的普通人,畢竟這個行業(yè)的平均工資是社會平均工資的1.6倍以上。
不控制消費欲望,就很難達到或接近財務自由的狀態(tài),道理很簡單:你沒有第一桶金和足夠的安全感。
網(wǎng)上很多人戲稱程序員沒有消費欲,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解。洋哥身邊很多程序員朋友基本月光,前不久蘋果推出的頂配電腦價值幾十萬,身邊好幾個朋友購買。
如果你研究下大佬們的發(fā)跡史,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有一筆小錢用于啟動事業(yè)。
無論是馬化騰最初創(chuàng)業(yè)的那50萬,還是史玉柱賣漢卡攢的錢,又或者是王石倒賣玉米賺的那200萬。
所有的起點,都是這筆小錢,這就是撬動地球的那個杠桿。
更重要,有了這筆小錢,你會更有底氣的做很多事。這筆小錢可以是參股朋友的小公司,也可以是投資某種資產,用幾萬塊買一個無風險改變人生的機會,在高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這樣的機會并不少見。
或者是去炒比特幣、炒股,耐心操作,時間帶給你的復利積累也會帶給你逆襲的機會。最起碼比那種需要依靠信用卡透支的同學要強不知道多少倍。。
你還可以什么都不干,買點收益更高的定期理財,堅持多年你會發(fā)現(xiàn)收益也是驚人的。
我們這種沒資源沒背景的普通人改變命運哪有雞湯里的故事那么高大上?
發(fā)現(xiàn)了么。
當你開始控制消費欲望,并有了一筆小錢的時候,你可選擇的范圍就寬廣起來,你也離獲得財務自由越來越近了。
— 2 —
第二種收入
職場人的本質都是工具人,而程序員恰恰是那種人到中年還會貶值的工具。
程序員尤其需要在職業(yè)生涯下行通道來臨之前,建立人生的第二種收入。
寫公眾號這段時間,很多程序員讀者問洋哥:要不要發(fā)展一些副業(yè),怎么發(fā)展副業(yè)。
副業(yè),的確是我們獲得第二收入很好的方式。
如果你還沒有建立足夠的核心能力之前,我不建議做其他嘗試,這樣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如果你已經(jīng)在行業(yè)有較深的積累,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且具備核心競爭力。
這個時候,嘗試做一些探索是完全可行且某種程度必須的。
這個世界有兩種工作:可預見性工作和不可預見性工作。
什么是可預見性工作?
比如打工,定時定量發(fā)工資,除了年終獎和項目獎,幾乎沒有一點波瀾。
比如兼職做寫手,寫出一篇文章,交付后就能獲得固定的報酬。
可預見性工作很難有復利的積累,卻是很多人賴以生存的手段。
什么是不可預見性工作?
比如創(chuàng)業(yè),艱苦卓絕的奮斗好多年,可能一無所有,也可能上市敲鐘。
再比如寫公眾號文章,洋洋灑灑數(shù)千字可能沒人看,也可能爆出一個10萬+。
探索副業(yè)的最重要建議:主業(yè)做預見性工作,副業(yè)盡量做不可預見性工作。
拿副業(yè)類型來說,程序員可以接外包、做企業(yè)內訓、做APP、又或者寫技術博客公眾號。
接外包、做企業(yè)內訓屬于可預見性工作,做APP、寫博客公眾號屬于不可預見性工作。
不可預見性工作包含大量的不確定性,而普通人逆襲人生一定要引入不確定性,太過確定的工作頂多維持你的生計,很難讓你發(fā)家致富又或者財務自由。
引用《富爸爸,窮爸爸》里面比較經(jīng)典的一句:打工賺工資,只能讓你比破產強那么一點點。
— 3 —
把工作當作一種投資
很多人找工作都會奔著高薪資,但真相是無論你工資多高,都不會讓你富有。
這個斷言很殘酷,很多人需要很多年才能明白。
我剛畢業(yè)的時候也會為了高薪糾結,公司不給高薪OFFER,我就不考慮。
工作兩年的時候,我遇見一個華科師兄,他點醒了我。
他是百度早期員工,10年的時候在百度套現(xiàn)千萬,他告訴我,無論你職級多高工資多高,打工賺的錢都不會讓你的生活有任何質變。
因為隨著你工資收入緩慢提升,你的欲望開支也會同步提升,最終你永遠屬于手??谕5臓顟B(tài)。
你需要盡快找到一家能分給你股票期權的靠譜公司,靠譜的定義是高速發(fā)展且老板誠信。
從那時候起,我就確立了一個找工作的基本原則:只找能給期權股票的公司,工資不再是我優(yōu)先考慮的事情。
我還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如果在一家有期權股票的公司,我絕不輕易賣出這家公司的股份。
我的理念是:時間和金錢都是你最大的資源,如果這是一家好公司,既然你愿意投入時間在公司工作,為什么不能投入金錢繼續(xù)持有公司股票。
基于以上認知,在360的5年時間,幾乎沒賣出360的股票。2015年,當我決定離職創(chuàng)業(yè)之際,快速將360的股票賣完。
這5年,360的股價上漲10倍,而我也獲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很多360的同事因為不看好公司,又或者急于消費,不斷套現(xiàn),最終沒有享受到最大的紅利。
— 4 —
認知套利
普通人逆襲的最大武器:認知套利。
工作和生活中不光要埋頭干活,還要抬頭看天。思考總結方法論是提升認知的必備途徑,是將碎片化知識總結為動態(tài)的智慧的過程。
認知有多重要?有個故事是這么說的,一群人去挖金子而有的人卻去賣水,最后挖金子的沒賺到錢,賣水的卻都發(fā)達了。為什么?這就是認知的差異。
程序員尤其容易陷入工作的細節(jié)中,Coding極容易陷入心流體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那種工作一天身邊的人和事毫不關心,一晃就到了天黑的體驗。
雖然這種沉迷讓我們在專業(yè)技能上高速成長,卻一定程度影響了認知的提升。
首先,認知的匱乏,會讓我們不知不覺中成為鐮刀刀下的韭菜。今天滿天飛的各種割年輕人韭菜的套路,和割老年人的各種保健品本質上并沒有任何差距。本質都是利用你的認知低下,無情收割你。
試想下,一個不斷被鐮刀收割的人,如何完成第一桶金的積累?
更重要的是通過不斷提升認知,讓我們具備核心價值。而價值是我們和掌握社會資源的大佬做等價交換的前提條件。
這個社會運作的真相是資源,富二代和成功的大佬不屑于和普通人交換資源,但他們也需要在其他領域獲得真正有價值的輸出。
如果你是一個認知能力超強的普通人呢?那你就具備了撬動大佬資源的能力,哪怕你最終撬動資源失敗,但你能讓比你厲害的人和你吃吃飯、聊聊天,學習到人家的思考方式、思維模型、商業(yè)模式以及如何賺到錢,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拼多多黃崢就是個極好的例子,通過超強的專業(yè)能力和認知能力,先后撬動了丁磊和段永平。
甚至,段永平拍下天價的巴菲特晚餐,帶上了黃崢,一頓飯吃下來對黃崢的幫助有多大可想而知。
不斷提升認知撬動更多資源和人脈。
通過資源和人脈了解更多世界和金錢運行的規(guī)律。
進而應用到投資、理財以及捕捉機遇之上,自然能更快的接近財務自由。
最后的話
控制消費欲望、盡快建立人生第二收入、把工作當作一種投資、不斷提升認知,以上四點建議就說完了。
IT行業(yè)很苦很累,程序員并不容易逆襲,有人會抱怨社會殘酷、資本家冷血。
但真正能依賴的,永遠只有你自己,改變從現(xiàn)在開始。
一旦認知和掌握金錢的運作規(guī)律,我們亦可以駕馭它,而不是被它奴役。
最后,祝洋哥所有讀者都能盡快實現(xiàn)財務自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findyi」,可以通過以下二維碼關注。轉載本文請聯(lián)系findyi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