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應(yīng)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
作為一個程序員,最煩的就是正在苦思冥想一個功能怎么實現(xiàn),靈光乍現(xiàn)之時,突然被人打斷。
打斷5分鐘,損失1小時。
程序員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就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愿望,不妨學習下面的幾個時間管理的技巧。
1. 化被動為主動
程序員要學會主動管理自己的時間,在事情找上門之前要先有應(yīng)對計劃。比如:
開會
- 有選擇地參會。只參加必要的會議,不必要的會議盡量推掉。
- 對于必須參加的會議,要在會前了解會議討論的內(nèi)容,盡可能在會前形成自己的意見。
- 參會過程中要控制自己參會的時間——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聽取了別人的意見,得到了會議結(jié)果就OK了。
溝通
程序員給自己設(shè)定一個每日工作時間表,在什么時候做開發(fā),什么時候處理雜事。這樣當有同事找上門來請教或者討論問題,你可以明確地告訴他你現(xiàn)在正在忙于編碼、調(diào)試,和他約定在你的空閑時間再來找你討論。
2. 使用四象限法安排工作事項
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一個時間管理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程度進行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緊急且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緊急也不重要。
- 對于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要在第一時間處理。
- 對于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要在處理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之后馬上處理。注意避免它們變成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 對于緊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首先要想辦法把它們變成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如果不能改變,就想辦法找人分擔。
- 對于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不要做!
3. 學會說不
程序員要根據(jù)自己當前的工作狀態(tài)以及承擔任務(wù)的緊急情況,對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項和不合理的需求說不。
4. 三思而后行
程序員接到一個任務(wù)之后,要先思考清楚工作思路,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應(yīng)對方案,再開始動手去做。千萬不要接到一個需求,沒有想清楚就動手寫代碼,然后邊寫邊思考。這種做法,可能對于簡單的需求還可以,如果是一些復雜的需求,只會浪費更多的時間。
這正是:
提升效率管時間,主動管理第一山
三思而行會說不,時間管理四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