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裁判下課?冬奧測試賽給運動員打分的,是一個AI
2021歐洲杯,英格蘭淘汰丹麥,首度晉級歐洲杯決賽,在創(chuàng)造歷史的同時,這場比賽也引發(fā)了軒然大波。在101-102分鐘之間,發(fā)生了兩次足以扭轉賽局的爭議誤判。
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次誤判事件,最著名的事件莫過于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馬拉多納用手把球推入了英格蘭隊的球門,裁判卻判定進球有效。
誤判,讓原本激情四射的比賽留下了陰霾。
為了防止裁判誤判,人們使用了一些高科技的設備,高速攝像機、視頻回放系統、3D感應技術...
但是,受制于種種因素,誤判仍然時有發(fā)生。
不過,誤判很有可能在AI時代畫上句號,至少誤判率會大幅度降低。
今年冬奧會測試賽上,小冰AI經濟體育國際賽事評分系統首次亮相,它的背后技術是小冰框架。
與以前賽場上出現的AI不同,小冰AI評分系統能夠基于運動員動作和姿態(tài),獨立做出與人類專業(yè)裁判一致的判決。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這個比賽項目,運動員從跳臺躍起,在空中完成各種空翻、轉體等高難度動作。裁判則根據起跳動作、騰空高度、動作難度與完成度等方面,對運動員進行評分。
對人類裁判來說,要準確評判運動員的得分,并不容易。室外高強光的環(huán)境、運動員空中停留的時間,場地限制等因素,很容易讓裁判出現誤判,影響運動員的比賽成績。
而小冰AI評分系統,可以克服這些難題,通過對目標的檢測、跟蹤和識別,實時反饋每一位運動員的成績!
如果這一套系統被應用于足球比賽,像手球進球有效這種誤判事件,發(fā)生概率將大幅下降。
AI到底會不會取代人類,放在冬奧會測試賽上的AI助理裁判上,也同樣存在爭議。
但就目前來看,人工智能技術在體育方面的應用,仍只能提供保障,起到輔助作用,在大型體育比賽管理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很難成為全部。
只靠人工智能,還是只靠人類自己,就能實現比賽的完全公平,這種想法是有失偏頗的。
AI在賽事方面的應用,也不能局限于輔助裁判,利用AI輔助運動員訓練,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研究方向。
以前大多數教練,會通過錄像對比賽進行復盤分析,但如今有了AI技術,教練完全可以通過AI圖像識別、數據分析來幫助運動員獲得更好的運動認知。
同時,大數據也能夠幫助教練去分析對手的優(yōu)劣勢,為運動員提供專業(yè)的建議,哪里丟分了,哪里是得分點,形成運動員個體獨有的訓練數據。
與智慧城市、智慧校園一樣,“智慧體育”一詞也在近年來被提出,隨著AI技術逐漸走向成熟,體育賽事也將迎來新的發(fā)展契機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