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斯坦福校長被曝學術不端,正接受校方調查!11篇論文「篡改圖片」涉嫌造假

人工智能 新聞
學術打假專業(yè)戶Elisabeth Bik盯上了斯坦福大學校長Tessier-Lavigne,指其1999年以來發(fā)在Science、Nature和Cell等頂刊的多篇論文涉嫌「篡改圖片」的學術不端行為,校方已正式展開調查。

斯坦福大學調查自己校長學術不端?

近日,由于涉嫌「篡改圖片」,斯坦福大學宣布正式對作為該校校長的神經科學家Marc Tessier-Lavigne展開調查。

圖片

斯坦福大學的負責人在聲明中稱:「學校將著手評估檢舉信息,并且會采取與調查其他學術不端的指控時,一樣嚴格則操作?!?/span>

對此,Tessier-Lavigne表示:「科學誠信對于學校和我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我會充分配合這項調查?!?/span>

圖片

?文章地址:?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stanford-investigates-potential-misconduct-president-s-research?

接受審查的論文包括,兩篇2001年的Science論文,一篇2003年的Nature論文,一篇2008年的EMBO Journal(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雜志)論文,以及一篇1999年的Cell論文。

不過,這些文章都是在他來斯坦福之前發(fā)表的。

圖片

?論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058445?

圖片

?論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059391?

圖片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01784?

圖片

論文地址:https://www.embopress.org/doi/full/10.1038/emboj.2008.86

圖片

論文地址: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00)80804-1

起初,斯坦福雖然承認這些論文中有問題,但在聲明中卻淡化了Tessier-Lavigne在潛在不端行為中的作用:

當時發(fā)言人Dee Mostofi表示,這些錯誤要么不涉及Tessier-Lavigne,要么「不影響數(shù)據(jù)、結果或論文的解釋」。

然而,隨著事件的逐漸發(fā)酵,斯坦福在后來改口稱,學校將會進行一項由該校董事會監(jiān)督的調查。

7年前,就有人提出過質疑

在PubPeer上,科學家們通??茖W家們通常以匿名方式對已發(fā)表的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

而關于Tessier-Lavigne論文中出現(xiàn)的「圖像錯誤」,也是在這個網(wǎng)站中首次出現(xiàn)的。

其中的一些帖子指出,記錄蛋白質存在的各種Western blots在一個以上的圖片中重復出現(xiàn)或被修改。

當然,在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之前,這些問題并不代表作者一定有學術不端的行為,也可能只是無意間的失誤。

只不過,這個數(shù)量好像略微多了一些,共計11篇……

圖片

「作為EMBO論文的第三作者,Tessier-Lavigne校長被列入完全是為了承認他在為其他作者的研究提供必要試劑方面的貢獻。」斯坦福方面稱。

共同作者身份通常意味著更直接的參與。比如耶魯大學的學術指導原則規(guī)定,學術出版物的共同作者應該「直接參與......撰寫文章的草稿」,并且必須「在稿件提交發(fā)表前進行審查和確認」。

看起來,只是提供了試劑就掛名作者,似乎有點不夠格。

圖片

有趣的是,當時還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工作的Tessier-Lavigne,早在2015年就向Cell報告了論文中的錯誤,但雜志的編輯卻認為沒有必要進行更正。

而Science的主編Holden Thorp最近也承認,Tessier-Lavigne曾在2015年10月提交了對Science雜志兩篇論文的更正,但是「因為一個錯誤」,Science并未發(fā)布這些更正。

在一份聲明中,Thorp向學界表達了「歉意」:「我們對這個錯誤感到遺憾,并將盡快分享我們與這兩篇論文有關的下一步措施?!?/span>

罕見:頂刊公開承認「正在調查」

EMBO期刊上周在一篇公開文章中寫道,正在調查有關2008年一篇關于大腦內受體的論文的指控。

圖片

實際上,學術期刊公開承認這類調查并不多見。EMBO經常被Scimago期刊排名評為該領域的頂刊,每年收到近3000篇投稿。該期刊過去也曾根據(jù)PubPeer的指控撤回過論文,但沒有在撤回前就承認正在進行調查。

這表明,這次公開宣布這個消息,可能意味著調查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

目前還不清楚調查需要多長時間,而且即使最終結果表明Tessier-Lavigne并無學術不端行為,調查事件本身也會給他帶來嚴重后果。

過去,德國知名研究人員Silvia Bulfon-Paus在2011年被發(fā)現(xiàn)在幾篇論文中存在圖像篡改行為(Bulfon-Paus將其歸咎于她的兩名博士后研究人員),后來被迫辭去Borstel研究所所長職務。

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Carlo Croce在2017年也被類似的指控所困擾。今年早些時候,學校進行的官方調查發(fā)現(xiàn),他本人并沒有篡改圖像,但后因「管理問題」受到處分,他手下的兩名研究人員被確定為造假者,并被解雇。

2019年諾貝爾獎得主Gregg Semenza在PubPeer上有人提出指控后,撤回了17篇論文。

目前,Tessier-Lavigne經斯坦福大學確認「有問題」的論文已經有數(shù)萬次下載,包括他在神經生物學中被引用最多的一些工作。這些論文中沒有一篇被撤回或更正。

Tessier-Lavigne在上世紀90年代的工作首次確定了引導軸突所需的分子,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在2016年初擔任斯坦福大學校長之前,Tessier-Lavigne在生物技術公司Genentech以及Regeneron指導了1000多名科學家。

2014年,Tessier-Lavigne在Regeneron的年薪超過150萬美元,2021年他在斯坦福任校長,作為Regeneron的董事會董事,每年還有70萬美元的工資。

有專家表示,科學期刊和機構歷來不愿意調查被指控的學術不端行為,特別是有權有勢的科學家的行為。據(jù)幾位了解撤稿過程的研究人員說,即使期刊做出了回應,調查也是緩慢的、官僚的,而且往往是完全保密的。

圖片屢現(xiàn)篡改痕跡:鏡像、復制、旋轉、移位...

在生物學家和科學不端行為的調查員Elisabeth Bik看來,被EMBO調查的這篇論文中的圖片有故意操縱的跡象,會對讀者產生誤導。

作為多年觀察學術不端的資深人士,Bik經驗豐富,過去曾調查過2萬多篇論文,其中近1000篇被撤稿,大致相同數(shù)量的論文被更正,堪稱美國生物學術界「打假專業(yè)戶」。

Bik說,她在EMBO論文中觀察到的問題在復雜程度上各不相同。例如,一個圖中的一個板塊似乎是直接從另一個板塊完整地復制過來的。這就是她所說的「第一類錯誤」:一般是最常見的排版錯誤,或者是拼接圖片時的意外錯誤。

圖片

可以看到有兩組重復使用的痕跡(截自EMBO論文,2008年)

但其他圖片問題則更加錯綜復雜。比如下面這張圖,Bik說,圖中色框內一個凝膠帶似乎是直接「復制翻轉」的結果。她說,這種在同一板塊內的復制,可能是為了消除對操縱圖片的懷疑。

圖片

一條凝膠帶似乎被鏡像處理,在同一張圖中直接翻轉并重復使用(截自EMBO論文,2008年)

而2003年發(fā)表在Science上的另一篇論文,Tessier-Lavigne被列為14位作者中的第四位,文中包含一系列被描述為彼此不同的圖片。但是根據(jù)Bik的說法,它們看起來實際上是同一幅圖,只是進行了旋轉。

Bik說:「這種旋轉可能有誤導的意圖」。

圖片

本應代表不同的實驗結果的圖片,似乎是同一圖片的旋轉,并被重復使用(截自Nature論文,2003年)

至于2001年Science上的那篇論文中的圖片,則出現(xiàn)了幾處不明原因的移位和重復,似乎是為了凸顯更好的(或掩蓋更差的)實驗結果而有意為之。

圖片

有幾處地方的紋理細節(jié)像是被修改過的(截自Science,2001年)

Bik認為,這可能是規(guī)避某些不良結果的一種方式。

圖片

圖片

圖B和D中的印跡像是通過復制得到的(截自Science,2001年)

對此,有學者指出,原始的數(shù)據(jù)往往會被研究人員丟棄,尤其還是那些很久之前發(fā)表的論文。

想要在多年之后,將可能被篡改的圖像與原圖進行比較,并用來確定責任的歸屬,可以說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責任編輯:張燕妮 來源: 新智元
相關推薦

2023-02-20 15:20:58

斯坦福論文

2023-07-20 14:05:25

福坦斯報告

2023-07-21 15:11:29

斯坦福論文

2024-01-03 12:20:18

2024-05-06 07:10:00

李飛飛智能空間

2023-02-14 09:45:11

模型測試

2009-05-19 09:06:41

Apple斯坦福iPhone

2013-01-31 09:45:14

斯坦福超級電腦百萬內核

2012-03-21 21:38:27

蘋果

2019-12-16 14:33:01

AI人工智能斯坦福

2024-09-26 10:23:46

2025-01-17 10:26:19

模型開發(fā)ChatGPT

2021-08-17 14:57:01

數(shù)據(jù)論文 技術

2024-08-01 12:48:29

AI訓練

2023-10-06 12:48:43

AI論文

2022-05-24 09:48:30

AI研究模型

2023-11-15 13:40:00

訓練數(shù)據(jù)

2017-11-28 14:18:29

2016-09-27 16:06:48

2018-12-03 09:35:26

互聯(lián)網(wǎng)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