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管理】如何給任務排優(yōu)先級?
作為一個打工人,經常碰到很多工作需要同時進行的情況,你可能會很頭疼,究竟要先做哪項工作呢?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方法,那就是采用輕重緩急四象限法。
你可能知道這個方法,也很清楚“重要緊急的工作要排在最前面”“重要的工作要像大石頭一樣做長遠安排”“緊急的工作要立即著手”“不重要不緊急的工作直接丟棄”等應對策略。可是令大家最困惑的是,到底怎么判斷一項工作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呢?這個前置步驟才是最難以判斷的。
- 老板剛剛口頭交代的臨時任務,這到底是緊急重要的、緊急不重要的,還是重要不緊急的呢?這個場景常常被傾向于認為是緊急重要的情況,必須如此嗎?
- 鍛煉身體、學習培訓常常被傾向于認為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情況真的如此嗎?
這邊提供一個應對的思路:
對于計劃內的工作,我們更關注它在一個規(guī)劃周期內的價值和收益有多大。我們會把價值足夠大的任務安排進來,并持續(xù)地往前推進。
對于計劃外的工作,由于是一種突發(fā)情況,是否要中斷既有安排來高優(yōu)先級跟進呢?中斷既有安排一定是會影響正常推進的收益的,所以我們要做的決定是,是否要立刻跟進?如果不立刻跟進,帶來的損失有多大?我們是否愿意并能夠承擔?如果不能,那就立即跟進。如果可以不立即跟進,那就轉化為一個可以安排到“計劃內”的工作,并參考第 1 條的策略就可以了。
總結起來,對于任何工作任務,決策的步驟就兩步:
- 對于“計劃內工作”,看收益是否足夠大。收益越大就越重要,也就越需要給予相匹配的優(yōu)先級、資源和關注度;收益相對不大,就放入“To do list”,作為待辦任務處理。
- 對于“計劃外的工作”,看損失是否足夠大。損失夠大,就按照緊急任務安排,以止損為核心目的;如果損失可控,就放入“計劃內工作”列表。
除了決策的步驟和方法,還要關注到下面的3個重要原則。
第一,目標是需要一以貫之的。 通過看收益來判斷一個任務是否重要,那么你參照什么來衡量收益呢?答案是目標。我們規(guī)劃的目標里蘊含著我們一段時期內最重要的訴求和期待,也是衡量一項工作收益大小的坐標軸。目標的設定和評估貫穿著整個管理工作的全過程,目標越明確,在關鍵時刻我們的方向感就越強;反之,我們就會瞻前顧后,反復掂量卻不得要領。所以,好的決斷力,往往基于明確的訴求和目標。
第二,任務安排是彈性的。 很常見的一個情況是,我們在做任務安排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會在心里做一個設定,即,這個項目做成某個樣子才叫完成,所以需要預算這么多時間。而實際上,對于一個任務來說,其進度、質量和效果這三個要素是可以此消彼長的,所以在拆解任務的時候,對進度的預期不同,對質量的要求不同,對效果的期待不同,都會導致時間預算和優(yōu)先級的變化。所以,不能用固化的視角看待一個任務,每一個任務其實都是可以彈性安排的,不一定是你需要的 4 周,也不見得是上級希望的兩周,根據進度、質量、效果的不同期待,你可以給出很多種排期方案。這體現(xiàn)一個管理者的經驗是否豐富。
第三,溝通是不可或缺的。 雖然排優(yōu)先級主要是管理者來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排好優(yōu)先級之后就大功告成了。只有和所有相關的人員充分溝通了之后,才算是調整完畢,尤其是和自己的上級,一定要和他溝通新的工作安排方案。告訴他,你優(yōu)先保證了什么,從而可能會影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