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貢獻最大”作者,重返谷歌出任Gemini聯(lián)合技術主管
出任Gemini聯(lián)合技術主管!
這就是Transformer“貢獻最大”作者Noam Shazeer(諾姆·沙澤爾),重返谷歌后的最新動向。
據(jù)The Information的更多爆料,Shazeer將與谷歌AI主管Jeff Dean和DeepMind首席科學家Oriol Vinyals,一起致力于Gemini的開發(fā)。
而Gemini作為直接與OpenAI的GPT模型對標的項目,隨著Transformer原作者的回歸,這場battle可以說是越發(fā)的熱鬧了起來。
被谷歌“打包回收”
其實在這次爆料之前,谷歌在本月初已經(jīng)做了一件“壕橫”的收購——
打包帶走明星AI獨角獸Character.AI的核心團隊。
其中就包括兩位創(chuàng)始人,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
谷歌當時開出的價格足足25億美元(約179億元),遠高于Character.AI 10億美元的估值。
雖然Character.AI大部分團隊留下來繼續(xù)構建Character.AI產品,但網(wǎng)友們還是發(fā)現(xiàn)了華點:
這不就是留下一個殼了嘛。
而Shazeer與谷歌的淵源還要追溯到更早。
2021年,Shazeer離開谷歌和同事Freitas創(chuàng)辦了Character.AI。
還在谷歌時,他倆主要負責構建LaMDA,這是一種用于AI對話的語言模型。
Shazeer更是Transformer八位作者之一,還被公認為“貢獻最大”——
他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重新編寫了整個項目代碼,把系統(tǒng)提升到了新的水平,使得Transformer項目“拉開了沖刺的序幕”。
而創(chuàng)辦Character.AI,主要也是想進一步研究更加個性化的超級智能。
這不,經(jīng)過兩年多發(fā)展,Character.AI以“各式各樣的AI角色”攢了2000多萬用戶。
創(chuàng)始人背景和快速增長的流量吸引了投資者關注,2023年3月,Character.AI以10億美元估值完成1.5億美元融資,a16z領投,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Elad Gil、A Capital 和 SV Angel參投。
不過在此之后,這家明星AI獨角獸開始陷入困境:
這次融資4個月后,有消息傳出Character.AI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談判,但后來再沒有下文。
今年來,Character.AI更是頻頻傳出融資不順的消息。就在7月4日,Character.AI被曝考慮賣給谷歌和Meta。
而現(xiàn)如今,Character.AI的結果也算是變相的賣給了谷歌,畢竟連核心團隊都被帶走了。
AIGC公司的“通病”
如果仔細思考Character.AI結果的背后,其實還暗示著AIGC初創(chuàng)公司們的一些“通病”——
那就是燒錢和缺錢。
燒錢不難理解,畢竟訓練大模型所需要的昂貴的算力,就讓很多企業(yè)頭疼不已,更不要提競爭之激烈,各個玩家都在緊鑼密鼓更新迭代。
而缺錢,就是AIGC產品業(yè)務很難變現(xiàn)了。
和Character.AI上演“同款操作”的,還有Inflection、Adept等。
微軟給錢得到了Inflection的技術授權,而Inflection創(chuàng)始人攜大部分員工直接加入微軟,成立了一個新部門。
同樣,亞馬遜和另一家Transformer作者創(chuàng)辦的初創(chuàng)公司Adept也有類似操作,還因此被美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FTC)調查了:這怕不是在通過技術授權的形式規(guī)避反壟斷調查。
除此之外,還有創(chuàng)始人和核心團隊通通跑路的Stability AI,AI搜索扛把子Perplexity……都有尋求收購的傳聞流傳坊間。
而最新的一個消息是,Perplexity宣布:
公司計劃從第四季度開始在搜索應用上投放廣告。
Perplexity已經(jīng)調整了它展示信息來源的方式,并推出了一個收入共享模式,允許出版商通過搜索引擎賺取收入。
它的廣告策略將采用 CPM(每千次展示費用)模式,據(jù)知情人士透露價格會超過50美元(約合人民幣357元),初步展示的廣告類別包括技術、健康和制藥等領域。
這也讓人不得不感慨,即使是AI搜索,在盈利模式上還是和傳統(tǒng)搜索一樣,都得靠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