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糞工要計算機或法學人才 人才高消費太離譜
工作難找,在招聘單位與應聘者的博弈中,應聘者無疑處于弱勢地位。
對普通高校生嗤之以鼻 事業(yè)單位招掏糞工都要計算機或法學人才
春季的眾多招聘會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舉行,盡管經(jīng)濟寒冬正慢慢回暖,但今年的招聘形勢與往年相比顯得更加嚴峻,很多招聘單位將一些熱門職位的招聘門檻進一步抬高,與前來找工作的應聘者之間,展開了一場無聲的“博弈”。而兩者較量的背后,職場的“天平”更加嚴重地傾斜了。
高校 教師和非教師職位的要求都拔高
非“名校血統(tǒng)”不得進
許多高校在春季發(fā)布的招聘信息中,對教師、管理干部和輔導員等職位的招聘條件進一步拔高,不少應聘者在看完招聘信息之后感嘆:“高校的校門果真很‘高’!”
非教師職位要名校出身
一些高校在招聘非教師職位時明確提出:要求應聘者本科和碩士生階段必須就讀于重點大學。近期,華南理工大學面向校內外招聘管理干部一名,要求“需具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研究生畢業(yè)于‘985’高校且本科畢業(yè)于‘211工程’高?!?。
來自中山大學的研究生小王由于本科時就讀于湖南省一所普通全日制高校,希望能夠進入高校工作的她向記者表達了內心的想法:“他們要求的研究生學歷以及各種技能條件我統(tǒng)統(tǒng)具備,唯獨本科不是就讀于重點院校,當初那么辛苦地跨??忌现攸c大學的研究生,就是不愿意背一輩子普通大學畢業(yè)生的‘黑鍋’,想不到找工作時還是受到不小的打擊。”
與往年相比,高校輔導員招聘的條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武漢大學就明確提出,應聘該校輔導員不僅要是碩士生,而且還要看出身:“本科、碩士生階段必須是名?;蛘邍ň常┩庵咝?;同時必須是中共黨員,原則上要求在大學期間擔任過主要學生干部。”
想當教師要博士后才行
教師一直是高校所有職位的招聘中要求最嚴格的,今年一些知名高校在引進青年教師時,甚至要求是博士后,并規(guī)定博士畢業(yè)生選聘后原則上進入博士后流動站工作,中期或出站考核達到師資博士后優(yōu)秀條件,才能轉為固定編制教師。
企業(yè) 普通技工也要求有高學歷
無“周身刀”我不要
在經(jīng)濟形勢“回暖”的2010年,新辦企業(yè)逐漸增多,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就業(yè)崗位逐漸增加。然而在今年3月份,春季的“用工荒”現(xiàn)象仍在蔓延,各類技工和專業(yè)技術人員、熟練技術工人缺口增大。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條件苛刻,與往年相比,用人單位的用工要求在不斷提高。
高級技工干中級的活
企業(yè)招聘時所設置的“高門檻”,將不少求職者拒之門外。3月13日舉行的甘肅省第四屆中高級人才精品交流會上,進場的求職者和被拒進場的求職者各占了一半。對于能夠進場的求職者,招聘單位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需要具備碩士以上學歷、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jīng)驗、高級工程師職稱”等。場外在寒風中不愿離去的應聘者們,滿懷著對未來前程美好的憧憬趕到這里求職,***卻只能無望地離開。
讓高級人才從事中級難度的工作,或是在招聘時附加崗位之外的條件,也是企業(yè)拔高招聘條件的舉措。在廣東省2010屆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供需見面會上,一些本來是中級技工從事的工作,開出的招聘要求是高級技工學生所能勝任的范疇;而中級技工的應聘者只能降低要求去應聘普通技工。部分公司在招聘基層工作崗位的員工時,更額外要求應聘者同時具備多種其他領域的專業(yè)知識,這讓應聘者感到實在太難以達到那樣的要求。
要文憑還要有技術
同時,從事電子等行業(yè)的企業(yè)在產業(yè)升級進程中,需要大量更高級的產業(yè)工人和技術工人,因此也在提高招工的門檻。今年3月份以來,從多個東莞人才市場傳來消息表示,一些電子行業(yè)的企業(yè)已經(jīng)提高招工的門檻,對求職者的性別、年齡和學歷等作出限定,或者暫停普工等職位的招聘。
為了要有一技之長,不淪落為普通求職大軍中的一員,有的大學本科生包括碩士生,不惜“降低身份”到技校學習技術。藝晉職業(yè)培訓學校校長鄺偉德表示:“要有學歷文憑,更要有一技之長?!?/P>
目前很多單位的用人已經(jīng)走向務實,不僅要求有學歷,還要有技術,用人單位的高要求態(tài)度使許多大學生感到就業(yè)壓力。只有自身具備真正的技術,才能在殘酷的應聘過程中不被淘汰。
記者觀察:
法學專業(yè)干掏糞算不算人才浪費
在日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下,面對招聘單位將招聘門檻一步步地抬高,應聘者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近日,浙江工業(yè)大學之江學院公布,將在2010年浙江省部分省屬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中,招收3名碩士生作“保安部門管理人員”,吸引了不少碩士以上高學歷應聘者的關注。
據(jù)媒體3月的***報道,山東濟南市城肥清運管理二處招聘的5名大學生掏糞工,都是畢業(yè)于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土木工程、會計、工商管理和法學專業(yè),從391名報考者中經(jīng)過嚴格的考核“脫穎而出”,在半年的試用期之后正式簽訂聘用合同并上崗。而去年的這個時候,上海***面向大學生招聘的418個殯葬崗位也吸引了5000多個應屆大學生前去報名,場面十分火爆。
無論是事業(yè)單位的編制“誘惑”也好,是職業(yè)的隱形福利和附屬待遇足以讓人“臣服”也罷,招聘的整個過程始終是雙方自愿的。一方面,用人單位即便是提高了招聘的門檻,也不難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應聘,能招到比預期更優(yōu)秀的人才何樂而不為呢?
另一方面,聰明的應聘者主動降低了自己的職位要求,先就業(yè)再擇業(yè),以已有的能力足以勝任眼下的工作,在一開始便能有一個好的發(fā)展勢頭,為以后進一步拓展上升的空間,而這也是很多“眼高手低”卻仍然找不到工作的人所不具備的成功者的心態(tài)。與其在門外徘徊不前、怨天尤人,還不如在***時間把握眼下的工作機會,盡早地開始鍛煉以提高工作的能力。
招聘方和應聘者的這種“博弈”的過程,正是體現(xiàn)了雙方對于如何權衡招聘門檻高低這一標準所達成的共識,也是今后就業(yè)趨勢的一大發(fā)展方向。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