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忽悠 云計算小心淪為國際廠商的試驗田
云計算一時間成為國內IT產業(yè)的投資熱點,國內風起云涌建設了很多云計算中心,還有很多很多云計算中心在規(guī)劃建設當中。在這個過程中,云計算中心到底該由誰來建,怎么建,用誰的方案建成為大家不太討論的話題,討論更多的話題是要不要建云計算中心,建多大規(guī)模的云計算中心。面對這些問題,不免有點心焦。
云計算中心作為IT基礎設施,通常被認為與水廠、電廠一樣具備為社會服務的同等功能。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我國通常由政府壟斷企業(yè)提供,或者是經過準入的機構提供。但是,云計算中心現(xiàn)在幾乎誰想建就建,沒有準入,沒有門檻,沒有服務標準,沒有價格許可機制。這或許會給將來社會的服務選擇與服務安全埋下隱患。
那么怎么建云計算中心呢。是建所謂的Iaas、Paas還是Saas?沒有需求,拍腦袋工程很多。
很多地方的云計算中心投入了大量財政資金買了一大堆服務器與軟件,給誰提供服務不知道,提供的服務是否是市場需要的也不確定,建起來再說。有看官可能會說,我們的云計算中心在建設起初也是經過的大量調研論證,參考了國外的成功案例,為中小企業(yè)、社會提供計算能力,開放接口,甚至軟件服務,可行性報告可花了不少錢呢。
但這些報告有價值嗎?以提供計算能力為例,亞馬遜的案例經常會提及紐約時報使用其計算資源每天生成4TB的PDF文件,花了100多美元,云計算模式為企業(yè)節(jié)省了很多硬件的支出。要知道,美國是百兆帶寬入戶的,在這一案例中,網(wǎng)絡平均每秒傳輸48.55M,我們現(xiàn)在即使是園區(qū)內網(wǎng)也很難達到這個速度,不要說面向企業(yè)與社會提供服務了。在一個慢的如蝸牛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使用網(wǎng)絡計算能力還不如一臺486來的快些,誰會使用?
諸如此類,只唯概念不考慮實際的云計算中心非常之多。那么這些云計算中心為什么要建呢,無非是國外廠商利用一些概念與一些不成熟的軟件,幫助建設能夠吸引眼球的亮點工程而已,不夸張地說,國內哪一個云計算中心敢夸下??谡f“2-3年盈利”,估計收入能夠電費就不錯了。
那么,到底要不要建云計算中心,個人認為還是要建,不過是要通過原有資源的整合,通過低成本的本地化軟件,實現(xiàn)模式上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而絕不是在外國廠商的忽悠下,買上一堆硬件,構建一個舶來的服務模式,接下來就是無休止的維護成本與升級費用,以及沒有明天的所謂的“希望”?;貧w理性,還原現(xiàn)實,立足自我,量入而出。云計算的明天是自主創(chuàng)新者的天。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