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與閉源 蘋果式的“海盜”
北京時間6月7日凌晨,在WWDC上蘋果發(fā)布了全新的iOS5系統(tǒng),在iOS5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但是從總體感覺上改變的力度不大。今天我們不談蘋果改變了什么。本文向大家講的是蘋果式閉源。
海盜
喬布斯早就說過:能做海盜,為什么做海軍?抄襲,或者更直白點,搶,正是海盜的日常行為。第三方多任務,Tethering ,文件夾⋯⋯ iOS 的每一次進化,都要有一些 Cydia 上的第三方開發(fā)者被蘋果“微創(chuàng)新”。甚至, Cydia 之外的開發(fā)者也不是***次倒霉。 Admob ,Openfeint 的悲劇還歷歷在目。 Tapjoy 恐怕也快遭毒手。多年來,蘋果的行為的邏輯是一貫的,并非在前幾天才突然改變。
開源,閉源
還有一灘比抄襲更壯觀的口水戰(zhàn):開源和閉源。從 PC 系統(tǒng)的 Windows VS Linux 開始愈演愈烈,到今天沒有結果。
移動系統(tǒng)上,這場論戰(zhàn)再次上演: Android VS iOS 。
開源可以避免重新制造輪子??梢詤R集眾包的智慧來進化(據(jù)說全球有上百萬 Linux 志愿者)。同時,一些開源許可證也造成了商業(yè)上的障礙。貢獻的確定和利益的分配更是一團亂麻。所以,開源項目中,涉及利益較少的基礎設施比較多(比如 Webkit )。免費或者非盈利的項目比較多(比如 Linux )。
Google 的選擇正是如此:開放并且免費。效果還不錯。雖然 Google 一直為保持 Android 的控制權苦惱,但是另一方面,大家也更放心的匯集到 Android 旗下, 他的發(fā)展神速。開源的對立面就是閉源。一般意味著可以保證利益和控制權。但是,無法享受開源的各種好處。
比如 iOS ?
蘋果的能力?
iOS 的進化,并不比開源的 Android 來得差。而且,這個成功并不能完全歸功于蘋果。其實,他沒有獨自引導這場革命的能力。從蘋果修建的數(shù)據(jù)中心的規(guī)???,蘋果為進軍網(wǎng)絡應用下了大本錢。而 MobileMe 只是再次證明了他在這個方面的一貫 ED 。iOS 的應用程序,蘋果以前還能拿出個 Guidelines 教育開發(fā)者。今天,很多開發(fā)者有資格寫一本去教育蘋果了。(比較 Camera+ , iOS5 的 AE Lock 就是一種改惡,而非改善。)
甚至,蘋果在系統(tǒng)的進化上也會犯錯。放在別的 OS 上絕對會被果粉罵做腦殘的彈出式通知窗口,就出自他的手筆。可是, iOS5 又幾乎***的找回了進化方向:更宏大又靠譜的網(wǎng)絡部分,更好的通知系統(tǒng),更多可以討用戶歡心的實用功能(甚至,導致 Camera+ 下架的音量鍵拍照?。?#8943;⋯
蘋果式閉源
iOS 不是一個從來意義上的閉源系統(tǒng)。甚至, iOS 也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iCloud 把 iOS 和 MacOS 連為一體。即使蘋果,恐怕也很難在閉源的情況下,毫無錯誤的引導一場這么宏大的進化。同時,因為蘋果對軟硬件的控制欲,開源似乎也不是個選擇。結果,他發(fā)展了一種獨特的閉源方式:
系統(tǒng)的代碼封閉,但是,比以往更多的和第三方分享利益。( AppStore 開發(fā)者直接從蘋果受益。第三方網(wǎng)絡服務和 Cydia 間接從 iPhone 受益)
和第三方合作,但是,也會通過“微創(chuàng)新”,把第三方的成果并入系統(tǒng)。蘋果手上的代碼也許并不開源,但是,對于各種進化可能性的嘗試,是開放的。
你看,“微創(chuàng)新”,只是這種閉源進化方式中的一個步驟而已。
Think Different
可能是 Think Different 的信條,讓蘋果在開/閉源之外,找到第三條路。這條路使得蘋果可以名正言順的保持控制權,把握利益。同時,也讓蘋果可以利用眾包的智慧,嘗試廣泛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你也必須承認,雖然有被“微創(chuàng)新”的風險,比較開/閉源的傳統(tǒng)方式,蘋果仍然帶給第三方開發(fā)者更多回報。
而且,蘋果在“微創(chuàng)新”第三方開發(fā)者的同時,并不忘了給他們更多利益空間(當然,也是更多工作): iOS5 和 iCloud 提供了更多更強大的 APIs 。很多開發(fā)者已經(jīng)興奮不已,躍躍欲試了。(某種意義上,他們中的一些人在為 iOS6 嘗試新的可能性。)
風險
理想情況下,蘋果會慢慢“微創(chuàng)新”第三方的東西進入系統(tǒng),同時提供更多 APIs 給第三方。這樣能讓系統(tǒng)進化,同時又可以維持一個良好的開發(fā)生態(tài)圈。在 WWDC 2011 之前,蘋果就是這么做的。
但是,蘋果需要把握系統(tǒng)進化和生態(tài)繁榮之間的度。如果蘋果自己犯下錯誤,對手又步步緊逼,蘋果可能就需要把大量第三方的應用整合進來彌補了。
也許,這正是在 iOS5 上發(fā)生的事情。 MobileMe 失敗,通知系統(tǒng)悲劇的一系列錯誤下, iOS5 又要肩負把蘋果的軟硬件全面云服務化的宏愿( iCloud 不但連接起系統(tǒng): iOS 和 MacOS 。也連接起硬件: iPad ,iPhone ,和 Mac )。
iOS5 相當漂亮的彌補了錯誤,進化了網(wǎng)絡服務,把 Android 再次甩在身后。
這不是沒有代價的。相信 WWDC 2011 之后,更多開發(fā)者會認真的考慮被蘋果“微創(chuàng)新”的風險:
- 跨平臺,而非僅僅在 iOS 上?
- 網(wǎng)絡應用,而非 Apps ?
- 甚至,專利保護?
***的話
Android 步步緊逼, iOS 大量利用第三方的成果進化,更多優(yōu)秀的開發(fā)者投入 Android 尋求保險, Android 追的更緊。
這是蘋果應該警惕的惡性循環(huán)。
Admob ,Openfeint , Tapjoy , Camera+ ,Instapaper , Dropbox 都是***流的團隊。這些團隊中有些已經(jīng)投身 Android ,有些,可能會從 WWDC 2011 之后開始考慮。蘋果如何在上面的矛盾中尋求平衡,是明年的 WWDC 的看點之一。或者,老喬已經(jīng)算準,只要 iOS5 能保持優(yōu)勢,以后就都不是問題:畢竟,再開 WWDC 的時侯,已經(jīng)是 2012 了。
【編輯推薦】